第二十二章 民心所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在北宋仁宗時,杭州屬于兩浙路,轄錢塘,仁和,余杭,臨安,于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官共九縣,州衙治所在錢塘縣。
錢塘江上,一艘戒備森嚴(yán)的官船正平穩(wěn)的行駛著。
趙昕正坐在船艙里,拿著一本詩書無聊的翻著,心想自己穿越到宋朝十余年來,好像都白活了,除了茍且的活著,也沒為大宋百姓做一點事情,生活除了眼前的茍且外,難道真的有詩和遠(yuǎn)方嗎?
“啟稟王爺,船已靠岸,杭州的大小官員都在碼頭處等候王爺呢!”楊懷恩進(jìn)來報道。
趙昕用力的搖了搖腦袋,心想,我這是怎么了,想那么多干什么??!連船什么時候靠的岸我都不曉得。
待趙昕從船上走下來至碼頭,看到不遠(yuǎn)處杭州大小官員正整整齊齊的站在那,除了自己帶來的五百禁軍,還有不少衙役在維持著秩序。因為杭州的百姓不知道從何處得來雍王要來杭州的消息,便一大早的帶著自家的孩童就跑來碼頭,占據(jù)有利地位,以便能看到這位六歲既能作詩的王爺。也能沾沾貴氣,說不定自己家娃子將來有朝一日也能鯉魚躍龍門。
“唉!老張!這就是雍王啊!也不是什么三頭六臂啊!不也是一個腦袋兩個胳膊嗎?”一位半夜就趕來占據(jù)最佳位置的屠夫打著哈欠說道。
“老李,你個殺豬的,懂個屁!雍王那是上天選中的貴人,我們一大早來自然是為了沾沾貴氣,快!狗娃趕緊跪下,誠心的許個愿望,說不定明年就能從河里撈出個大金魚!”魚夫老張趕忙讓自家困得迷迷糊糊狗娃跪下。
老李砸吧了一下嘴說道:“有道理!我也磕一個頭,祈求王爺保佑我家的老母豬明年生二十個,奧不,三十個小豬崽子?!?p> 一傳二,二傳三,磕頭許愿的人越來越多,求子的,求財?shù)?,求姻緣?.....
趙昕看著人山人海,喧囂熱鬧的碼頭,還有各種各樣的議論傳到自己的耳朵里來,臉都黑了,心想,我擦!哪個狗官走漏了消息,這是把本王當(dāng)熊貓圍觀了啊!
趙昕黑著臉來到眾官員跟前。
為首的杭州知州范仲淹率先跪下道:“臣,范仲淹率杭州全體官員恭迎雍王,王爺千歲千千歲?!?p> “王爺!千歲!千千歲!”
一陣官員隨后跪拜道。
趙昕連忙上前將范仲淹扶起,說道:“先生請起,本王豈敢受先生一拜!”
范仲淹說道:“王爺為君,下官為臣,自古臣拜君乃天地之理,王爺受的起!”
趙昕謙虛道:“本王受皇命所托,不應(yīng)如此勞師動眾,當(dāng)不得眾位大臣如此迎接本王,更當(dāng)不得杭州百姓來迎接本王?!?p> “聽聞王爺是來查范大人謀反一事,我等小民愿意為范大人作保,求王爺還范大人公道??!”一些百姓忽然大聲嚷道。
“范大人是好官?。∏笸鯛斆鞑彀。∧⒓樾爸呁χ伊及?!”
......
“下官等都可為范大人作證,范大人自入杭州以來,兢兢業(yè)業(yè),克己奉公,從未有不臣之心,望王爺明察!”
一眾杭州大小官員也趕忙說道。
范仲淹也沒料道杭州的百姓乃至臣僚居然會為自己說話,原本一顆頹廢的心仿佛重新燃起了斗志,感覺自己為大宋百姓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個能得百姓擁戴的官又豈會有謀逆之心呢?望著范仲淹兩鬢白發(fā),蒼老的面容,枯槁的雙手,趙昕不禁熱淚盈眶,心想,這就是大宋的良臣?。≌且驗橛辛诉@樣的人,大宋的江山才得以保全,大宋的百姓才得以安寧。
趙昕覺得自己該做點什么了,便示意了一下楊懷恩。
楊懷恩運(yùn)足內(nèi)力,大聲吼道:“安靜!王爺有話說!”
一聲響如洪鐘的聲音傳來,趙昕頗為滿意的笑了笑,身邊有武將就是不錯,必要的時候可以充當(dāng)大聲公啊!
待全場喧囂聲消逝的時候。
趙昕大聲道:“諸位杭州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本王受皇命,入杭州查范公謀逆之事,經(jīng)本王于吳縣一查,純屬無稽之談,故今當(dāng)著父老鄉(xiāng)親的面宣布,范公無罪,實乃大宋忠良,吾輩之楷模?!?p> “王爺英明!”
“王爺千歲千千歲!”
“王爺!吾家有好酒!”
“王爺!吾家小女年方十八!”
......
趙昕說完后,嗓子都有點冒煙了,趕忙鉆進(jìn)馬車,生怕后面誰來一句:“王爺!奴家要給你生猴子!”
......
府衙內(nèi),當(dāng)著杭州一眾官員的面,趙昕又將范仲淹和眾人都好好的褒獎了一頓,因為他沿途所來,杭州一片繁榮景象,百姓臉上都掛有笑容。
一位縣官模樣的人忽然說道:“都是義莊惹的禍,我看大人不若將義莊取消了吧!”
范仲淹皺了皺眉毛,起身朝著趙昕拜了一下,說道:“下官斗膽,請問王爺如何看待義莊?!?p> 趙昕心想,宋朝和唐朝不一樣,歷經(jīng)五代戰(zhàn)亂,那種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家族不見了,代之以平民家族崛起,然而富不過三代也成為了各個新興家族的焦慮。
趙昕思忖了一下說道:“諸位大人中不乏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人,你們在時,家門顯赫一時,等你們?nèi)ズ?,眾位子嗣分家居住,如此不如兩三代便泯然眾人。連家都不能保的人,又如何指望他報效國家呢?”
一個大人疑惑道:“這和義莊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趙昕笑道:“我想范先生成立義莊,也是出于對后世子孫富不過三代而考慮的吧!”
范仲淹抱拳道:“王爺一語中的,下官確實有此思慮后方才成立義莊。”
趙昕又道:“依本王看來,功名富貴都是速朽的,往往及身而止,但品格可以塑造家風(fēng),傳之久遠(yuǎn),所以成立義莊,規(guī)范族人的行為,讓他們行有所止,學(xué)有所成,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家族才能得以長久的興盛,才能言報效國家,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p> “但是!”
趙昕加重了一下語氣,又道:“本王認(rèn)為義莊資助的范圍不應(yīng)該僅僅是本族人,外族人如有潛心向?qū)W而落魄者,也應(yīng)當(dāng)給予幫助!還有一點就是獎與懲要并施才行,要不然人人都養(yǎng)成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習(xí)慣,那義莊將成為他們的墳?zāi)?,還有就是義莊必須在官府報備方能成立。”
趙昕有心推廣一下后世的慈善事業(yè),但眼下時機(jī)還不到,且也不是自己一個未出閣的王爺能做到的。若能勸得北宋這些士大夫們像范仲淹學(xué)習(xí),開設(shè)義莊,也不乏為一件好事,畢竟他們的錢財用來培養(yǎng)家族能人,比被不肖子孫拿去敗光要好的多。
范仲淹心下很是震驚,想不到雍王如此年齡,竟然能有這樣一番見解,看來大宋后繼有人了。
......
煙花若殤:我本來想寫趙昕掉湖里淹死了,然后全書完!哈哈哈哈哈!
路人甲:我已準(zhǔn)備好了刀片。
路人乙:我已經(jīng)寫了十萬字的討伐書。
煙花若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