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松因從小不受父親的喜愛,故而早早便知道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弟弟不太一樣,也從來不敢與弟弟做爭寵。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弟弟經(jīng)常吃著白米白面、軟糧細(xì)菜,自己則吃些下腳料又或者在弟弟剩下的飯碗里扒拉兩口。因此在父母眼中柏松的弟弟又多了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從不剩飯。
苦出來的孩子缺乏那種與生俱來的爭斗心,與之代替的是那種仰人鼻息與無限逢迎的茍且,所以任何事情都看得較為透徹,心性也成熟的比同齡人早一些,在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玩耍的時候,柏松就開始主動勞作以謀求父母的歡心。
那年他才五歲,除了幫助家里干一些家務(wù)活以外,還要經(jīng)常跑到田里替父親做些下手的農(nóng)活,從不敢叫苦叫累,就這樣他的地位在家中逐漸高了起來,偶爾也能得到父親的一兩句稱贊。
興許由于父母近親婚姻的緣故,九歲那年不幸患了眼疾。柏松記得之后一切都變的不太一樣了,眼前的景色越來越模糊,地里的農(nóng)活也開始干的不太方便了,經(jīng)常一些簡單的事情都難以做好,得到的謾罵聲也隨之變多。
隨著眼疾的加重,使得柏松甚至一度什么看不見,家中哪里有錢給他治病,就一直這么拖著,直到完全失明,這樣的家庭多一個吃飯的人就成了負(fù)擔(dān),這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
他的父母便沒有多做猶豫,終于在一日上午,以走親戚的名義中在旅途之中將他留在一個破廟里,便不見了蹤影。
被留在破廟時,開始還會幻想著父母過來接他,在等了三天的時間之后,也死心與饑寒交迫之中,其實明白被舍棄不難,接受不太容易,柏松怎么也想不到親生父母竟然會如此狠心。
對于他這樣一個九歲的孩子,父母可能是活在這世上唯一的依靠,柏松非常在乎父母的感受,所以才有了在家里的時候拼命的干活,也從不對父母提出任何要求,柏松以為這樣就能夠得到父母的寵愛。
可他永遠(yuǎn)也不會知道,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就如人們遠(yuǎn)遠(yuǎn)也不會喜愛一只拉磨得毛驢如同小狗一般匍匐在自己身上。
而此刻,現(xiàn)實狠狠的打了他的臉,曾經(jīng)在他內(nèi)心中唯一支撐著的力量消失了,整個人也就隨之垮。接著在第三天的那個陰雨的夜了,柏松病倒了。想也正常,在精神不振的時候最容易感染陰邪。
是否是傷寒已經(jīng)無從考證,只知道體寒發(fā)虛。柏松緊緊的蜷縮在一個草鋪團里,既分不清黑夜又或者是白天,也不知是寺廟的哪一個位置,如今陪伴他的只有黑暗,也許會這樣死去,也許死后才會有幸福。
可人有時候也應(yīng)該相信奇跡,在一覺醒來之后他,相反他感覺到渾身輕松,除了虛弱并沒有什么其他的不舒適,重要的是他知道此刻是清晨,天蒙蒙亮。
是的,柏松能看見了,沒有無緣無故的幸運,只有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人,可環(huán)顧周圍,未見蹤跡,只留下一地烤過火后留下的灰燼。
經(jīng)此,柏松又有了生的欲望,沒有目的的活著也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因為活著其實并不為了其他的什么,只是為了活著。
年幼的柏松無一技傍身,也不需要詩與遠(yuǎn)方沿路乞討,只求眼前的茍且。
柏松一路往南,沿路乞討,路過商雒地界的時候,還因為搶了當(dāng)?shù)刎推蛴懙纳?,慘遭毆打。
天下動蕩不安群雄割據(jù),乞討的生意并非丐幫一家獨大。挨了頓打后也了一個道理,乞討也是一門生意,生意就是利益。因此化名大毛子,湊了分子錢,加入了當(dāng)?shù)刎偷乃缹︻^救濟會,這才又有了頓飽飯。
說是救濟會,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全國性質(zhì)的丐幫,此救濟是望人救濟而非救濟別人之意;而丐幫和救濟會的差距也就是全國連鎖和地方企業(yè)之間的差距罷了。
這救濟會野心也是不小,以壟斷全國乞討行業(yè)為抱負(fù),不斷和各地丐幫爭地盤,四處拉攏游散的外地乞丐,高福利,低門檻,讓原本被欺負(fù)的乞丐有了乞討不挨打得權(quán)力,新起來的幫會當(dāng)個分部堂主的機會大把大把的有,餅畫的是一個比一個大,這才使得救濟會地盤不斷擴大,行乞賣的是一個比一個慘。
盡管如此,可是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的幫會,哪里是什么善男信女的幫會,底層是將身強體壯的叢林法則演繹的淋漓極致的地方,饑荒年間一小塊窩頭都要爭的你死我活。
這樣你死我活的爭斗一直熬了一年,柏松既不太喜歡這樣的氛圍,也不愿意就此茍活一輩子,便一邊行乞一邊繼續(xù)朝南走,在走到了恭州府的時候,恰巧碰到仙蹤招收雜役,就報了名。
收雜役的師父見他年林雖小,但腿腳勤快,錄用他去廚房當(dāng)了燒火撿柴火的小童;燒火做飯一做就是三年,三年間柏松是所有人里面干的活最多,說的話最少,態(tài)度最謙遜的,火頭師傅們無一不垮柏松手腳勤快不怕吃苦。
本以為就這樣過一生,然而命運又奇跡般地為他開啟了另一扇大門。恰逢此時遇見了仙蹤派大肆招收弟子,也是吃苦耐勞得來的福報,火頭師傅老吳瞧他年幼孤苦就悄悄替他報了名,在龍字輩仙蹤派師傅們挑選人的時候,火頭師傅們皆說著他的好。
本這些人身份地位,說話無足分量,但龍悲動了惻隱之心,這才讓柏松得了機緣,允許柏松拜入自己門下,柏松本名喚做陳廣,入了仙蹤,龍悲便賜了道號柏松,從此便與塵世種種劃清了界限。
龍悲宅心仁厚,為人算得上正派,也對柏松這個小弟子頗為照顧,興許是同情他的遭遇,對柏松視為己出,不僅慢慢調(diào)理柏松殘缺的左腳,使之與常人無異,更是悉心指點柏松武藝。柏松對龍悲的感情很復(fù)雜,格外珍惜這個亦父亦師的龍悲,也同時讓他對于仙蹤有很深的歸宿感。
借用李太白作品作為本章定場詩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