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蓮和王母都已經(jīng)被安置妥當,十朋也要準備前往京城了。
分別之際,玉蓮強顏歡笑,王母小聲啜泣。十朋說,“母親,無須掛懷,兒子只身前往京城,定能拔得頭籌,光宗耀祖?!?p> 王母說,“我兒苦讀多年,我自是不擔心的,只是,你從未走過這么遠,為母心中有些擔憂啊。”
說話間,錢老爺來了,見狀說,“十朋賢婿,雖然是太平年間,但是路途遙遠,還是讓人憂心啊。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日難。我也沒有太多可以幫助你的,這里有五十兩銀子,你拿著,在路上或許可以,輕松些?!?p> 錢老爺看到十朋面有難色,便說“十朋啊,勿要推辭,這也是為父的一點心意。前路漫漫,你也要小心才好啊?!?p> 十朋說,“既然如此,小婿卻之不恭了。只是,我此番前去,怕是要數(shù)月有余啊,還要拜托岳父照料老母啊。”
錢老爺說,“一家人,勿要如此客氣?!?p> 王母也停止了啜泣,說,“兒啊,你未晚先投宿,雞鳴起看天。逢橋需下馬,過渡莫爭先。”
十朋說,“母親,孩兒謹記。晨昏幸托年少妻,深感岳丈相憐一處居。”
十朋看到前來送別的人們,心中不免也有些傷感,說,“為功名紙半張,引得我輩忙。人人都想等龍虎榜。唉唉,好痛心啊?!?p> 說罷,十朋策馬而走,兩個月后,來到京城。十朋生而拘謹,不喜呼朋引伴,亦不喜侃侃而談。到了京城的旅舍中安頓下來,每日就是研習文章,雖然忙碌但也沒有多生事端。
一月之后,春科開考了,十朋和一眾學子來到了京城的貢院,經(jīng)過了一系列嚴格的檢查,來到了號房中,開始了三天的科考之旅。春科第一場以四書命題,務要文章峻潔;第二場為政論文,論詔誥,論題是其為人也孝悌。這兩道題都在十朋的復習范圍中,十朋答起來絲毫不費力,提筆千言,揮灑自如。
三天后,出了貢院,十朋來到旅舍中大睡三日,醒來,已不今夕何夕。旅舍中關于此次科考的議論聲從未停止,舉子們也是議論紛紛,都不知此次科考誰人能拔得頭籌。眾人見王十朋出門了,齊聲問道,“王舉人,這次科考,是否成竹在胸?!?p> 十朋說,“此次科考題目,倒是在我的預料之中,只是,成績如何,小生是在不敢妄加揣測啊。”
眾人聽后,說道,“也對,此次題目,倒也是正常,只是,正常的題目,更加不容易寫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啊?!?p> 十朋說,“孝悌二字,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其中大義,在行而不在言,要聽其言而觀其行。孝悌之于國家,亦是治國之要。我朝以仁孝治國,方得國泰民安。”
一舉子說,“說得好,說的好啊,果然是高瞻遠矚,有大家風范?!?p> 另一舉子說,“對啊,我單單想到了修身齊家,卻忘了治國平天下,看來我的學問還是不精通啊。敢問閣下大名啊,我也好學習一下?!?p> 王十朋說,“哪里哪里,都是小生妄議了。小生姓王名十朋,乃是浙江溫州人氏,初次進京,還望諸位多多指教?!?p> 這是,一個穿著富貴的舉子說,“我說呢,原來是初次趕考的窮舉子,就寫成這個樣子還敢在這里炫耀。孝悌在行不在言,這是黃口小兒都知道的道理,竟然用在科考的文章上,真是荒唐。眾人不過是隨口一說,竟然還不知羞恥,大放厥詞,真是聞所未聞啊。”
這時,剛才說話的一個舉子小聲對十朋說,“這是當朝李學士的侄子,仗著家中顯貴,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你不要多想了,權且聽任他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十朋聽完,也沒有說話。
一站在李公子身旁的小人說話了,“李公子見多識廣,豈是你們這班山野小民能了解的。李
公子是八八十六卦,三百八十四爻,無不精曉??瓶嫉募獌?,你們啊,討論也是無益的,有諸般問題,問我們李大公子即可了?!?p> 說吧,李公子又說話了,“不要多說話,狐假虎威的,我們走吧,也是的,我聽從你的建議,屈尊降貴來到這里,真是無趣。走吧,不要打擾人家的議論了,說什么,他們也聽不明白啊。一群呆木頭一樣的人,朝廷怎會選中他們?yōu)楣倌?,真是笑話?!?p> 說吧,那李公子就帶著一干人等揚長而去,剩下這些不知所以的舉子們。王十朋看了一眼李公子的身影,想,“這樣頤指氣使的人,當然不會考中進士。自以為家中有人,我朝豈會容忍他們這樣的人禍亂朝綱。也罷,我也是初次到此地,不要多事,只管等待消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