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換工
這年代鄉(xiāng)下的學校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農(nóng)忙時都要放幾天假。
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初中)都是如此。畢業(yè)班除外。
至于什么時候放,放多久,那就看各年級老師怎么協(xié)調(diào)。
有的老師甚至會公器私用,帶著學生給自己家插小苗秧。
這年頭的家長都淳樸,不會在意這些,還覺得老師能帶著自家孩子去干活兒證明受老師重視。干點活兒怎么了?在家不一樣干活兒?
當然,不是每個學校都會放農(nóng)忙假。尤其是中學。
管理松一些的學校,老師會睜只眼閉只眼,對學生的請假理由各自心照不宣,這其實已經(jīng)算是放假了。
有的學校管理的嚴,學生想請假就得找好正當理由,不然老師也是不會給假的,甚至直接駁回。
李少云家今年不種田了,也不用他們幾個想法子給家里換工,倒是省了許多事。
李貳小屁孩兒就不說了,他們那個年紀的,自己能干活就行了,干好干壞自家人也不嫌棄。
要是和人家換工,先不說對方家長放心不放心他們干活的質(zhì)量,他們自己都不放心!
所以每年換工的,都是李達和李少云兩個。
主要是李達。好歹大了那么幾歲,班里同學年紀也大一些。
這兩年李少云也長大了,相對應的,換工的人也多了。
今年開始李家不種田了,再去給同學家干活兒,性質(zhì)就是純幫忙了!
要說每年插小苗秧的時候,都是學校的孩子們最忙的時候。
互相之間換工,都是為了將自家的活兒早早干完。
就算一時半會兒干不完,也能干出不少,比自己家?guī)讉€大人干個三五天好!
要說這活兒還就適合小孩兒干,并不是說大人干的就比小孩子好。
早幾天小苗也能多長幾天、長壯實點,移栽到大田里也比別家的苗成活率高,返青快。
不過家里勞動力多的人家例外,也就不在乎孩子們換不換工了!
李梅找李少云就是為了讓她幫忙。
只是現(xiàn)在李少云家不種田了,以前是兩個人換工,這會兒她再找人幫忙就是純幫了,也就是兩個人關(guān)系不錯,不然她也不好開口的。
只是想著,以后看她家有什么要幫忙的地方,自己多出點力就是了!
李紅心里也是想的一樣。
沒兩天,村里有人家就陸續(xù)開始有插小苗秧的了。
這會兒大部分人都是合起伙來育苗,這樣雖然出了錢,但自己省時省心不說,育的苗也壯實。
眼看著季節(jié)差不多了,苗長的也有半拃長了,有心急的人家早早弄好秧母田,就開始種了。
秧母田里,肥自然是早就下好了,地也精心翻整過幾遍,一畦一畦的秧苗苗床大小寬窄幾乎都一模一樣,兩畦之間距離也是同樣寬度。
一畦一畦的苗床各家長度不一,寬度都在一米以下。
灌水后滋養(yǎng)了幾天,水平如鏡,露出的苗床看上去很有規(guī)律的美感。
要是等插上小苗秧之后,會更加美觀。
一拃長的小苗,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列在上面,雖然不到整齊劃一的地步,但也分外有韻律感,充滿了勃勃生機。
苗床都用木抹子事先抹平過一遍,看上去平整光滑又細膩。
那個精細勁兒,不亞于女人繡花。
這會兒秧苗田的水并沒有灌滿,有些人家甚至差不多把水都放干了,就是為了栽小苗秧的時候方便。
水多了,人在田里活動稍不注意會弄得一身泥水。要是動作大了沖到苗床上,還會把剛栽好沒有覆蓋過土肥的小秧苗沖倒,索性不灌水了!等小秧苗栽好了再放水。
村里的秧母田基本上都是成片的,各家的田都集中在一個地方。
之所以要這樣安排也是為了方便管理。
畢竟其他田里這會兒不是油菜,就是種的小麥。
不管是油菜還是小麥,這會兒都快到成熟收割期,不需要澆水灌溉。
而秧母田就不一樣了!
所以,就算是為了便于管理,也得集中在一起。
到了季節(jié)一看,秧母田都是大人小孩兒在忙活。
油菜花這會兒已經(jīng)開到中期,再過陣子就要謝了。
前陣子李少云還在心里惋惜,這么漂亮的油菜花田,可惜自家沒有相機,不然能拍下來該多好!
這會兒一臺相機也好幾百塊,關(guān)鍵是它還沒地兒買去,要買估計縣城里都不見得有,得去市里。
李少云只能心下嘆息。
這天李梅家諸事齊備,請了好幾個同學來家里幫忙插小苗秧。
李少云也是其中一個。
都是村里人,基本都認識,只不過就是走的遠近罷了。
李梅家今年育有三斤多種子,她們家人口比李少云家少點,分的田地也少一些。
要是李少云家,去年就育了四斤多種子。
想想那一粒粒的種苗,都需要人工給它栽到苗床上,費的功夫真不算少!
大人們這會兒的粗手指還真不見得多好使,就孩子們的小手這會兒顯得格外靈活。
當然也得分人。
有的人手速快,一會兒工夫,面前的苗床就整整齊齊栽了好幾行,再沒多久栽完半畦苗床。
一畦苗床分別是兩個人栽,一邊一個。苗床稍寬,大人們栽的時候都不能兼顧,更別說小孩子,所以索性一邊一個,這樣栽起來不會覺得時間難熬。
一畦分成兩半,一人負責一半,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眼見著一會兒就是一畦。
李少云跟著李梅往田里走。
今天天氣不錯,稍微有點陰天,沒有大太陽,干活兒的時候不會曬得慌。
李梅媽媽今天在家給大家做飯,沒有跟來。
這會兒大家都是換工,自然是沒有工錢的,但干活時管飯肯定是必須的,這是規(guī)矩。不然就給人留下?lián)搁T又刻薄的印象。會被人笑話許久。
新育好的苗盤上,小秧苗長的翠綠翠綠,根須白生生的,看上去就很讓人喜歡。
摸上去也是毛茸茸的,好幾個孩子都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一摸。當然,都是有分寸的,不會使大勁兒,就和摸月窠里嬰兒的小手一樣。
李梅爸爸端著苗盤,另有幾個也幫忙端了剩下的幾盤。
李少云手里拿著秧凳,準備下田。
這東西長的和超大號釘子似得,只不過T上面那一橫較長較寬和凳面一樣,便于插進泥里的時候坐下來,還不會硌著屁股。
上一世作為北方人、又是個城市鄉(xiāng)巴佬的李少云還真沒見過。第一次見的時候,拿在手里稀罕了半天。
這款凳子的設計是專為秧母田插小苗秧、拔秧苗的時候用的。
坐的時候也講究個技巧,畢竟它只有一個著力點。
不過一般也出不了大差錯,因為都是在泥地里使用。
在泥里不可能用四條腿的凳子。這種凳子不好放不說,凳子腿短了放不平順,坐下去之后也容易水淹屁股;另外就算是凳子腿長,一陷進泥里要拔出來也浪費時間與功夫。
最好的就是這種秧凳,只有一根腿插進泥地,放下去方便,拿起來也不用使力。
要么說,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真令人贊嘆。
這玩意兒后世在有些較為偏遠的地區(qū)還能見到,因為地理位置、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還沒有完全淘汰進歷史的門后。
翟妞
謝謝大家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