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同曹洪走至四更天左右,卻見面前一條大河又攔住了去路,踟躕之余,他們背后的喊殺聲也撼天震地。曹操一時有些頭痛欲裂,便輕拍了下額頭,坐在地上喟然嘆息道:“我們再也不能活命了。”曹洪見狀急忙扶孟德起身,又叫他悉數脫去身上的袍鎧,由自己背他浮渡過河。到達彼岸后,徐榮的追兵已然趕到,行兵列陣隔著河對岸不斷放箭。盡管曹操衣服上帶著泥水,卻也只得狼狽不堪地跟著曹洪一齊逃跑。
孟德本就蓋世無雙,加之倚天側握在手,應對徐榮等人自是易如反掌。只因他深受外燁魔楔的惡塵沁染,三心二意面無人色,應對任何突發(fā)狀況亦不能沉著冷靜,便被李儒設計栽了跟頭。
而他先前與呂布迎頭碰面,更加劇了其體內魔性的惡化,無盡綿意悄然滲入他身體每一絲血肉,孤寂、惆悵、忐忑化身為一個個的念靈縈繞在其心頭使其逐漸意亂神迷。
第二天一早,他們又繼續(xù)行走三十多里,精疲力倦之感早已涌遍二人周身,寸步難移。只得偷偷藏在一座土岡下稍作歇息。忽然,喊聲起處一彪人馬順勢趕來,竟是徐榮等人從上流渡河急追而來。曹操正要慌急,感嘆蒼天無眼,忽見夏侯惇、夏侯淵引著數十騎人馬如飛一般趕來,并大聲喝叫徐榮:“休要傷害我家主公!”
徐榮迎頭奔向夏侯惇,夏侯惇則挺槍迎住。二人交戰(zhàn)數十回合,卻被夏侯惇斬落馬下,眾人見徐榮身死,急忙落荒而逃,走為上計。隨后,曹仁、李典、樂進也各自引兵趕到。大伙見到曹操以后,是各個憂喜交集,隨后他們由聚集了敗殘兵馬五百余人,一同逃回河內。
卻說,各路諸侯都分兵屯駐在洛陽城外,孫堅親率部下救滅了宮中的余火,自是屯兵守在城內,還順帶將自己的營帳設立在建章殿的地基之上,看上去八面威風。他命令軍士們掃除宮殿的瓦礫,凡是董卓發(fā)掘過的陵寢,全部重新掩閉起來。并在太廟原先的基礎之上,又草草創(chuàng)建了殿屋三間,并請各位諸侯挨個祭祀漢朝列祖列宗。儀式完畢后,又叫眾人盡數散去,儼然一副天子模樣高高在上。
當晚,星月交輝,孫堅大步回到自己的營寨中按劍坐在露地,他抬頭仰觀天文,卻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于是自顧自的嘆息說道:“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說完便不覺流下熱淚泣不成聲。
忽然,賬外有一士卒急沖沖的向孫堅跑來,并大喘說道:“舊殿南邊凸現一道五色毫光,好似起自一口井中。”孫堅聽后撫掌一笑,并叫軍士們連夜點起火把,示意要親自下井打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禁沒發(fā)覺任何寶物,反倒卻撈起一個女人的尸首。
死者雖然聞上去臭氣熏天,但好在尸體尚未腐爛,孫堅定睛一瞧,那人正是尋常宮廷女子的裝束,其項下還帶著一個不知名紅色錦囊,其重量之大竟在她脖頸處留下一道緋紅色劃痕。孫堅悻悻取過錦囊打開一看,里面還有個朱紅色小匣,并用塵金荔鎖鎖著。
他隨即叫懂行下人前至開鎖,由自己進行檢視。片刻之后,紅盒應聲而啟。但見其方圓四寸,上面鐫刻著五龍交扭的形狀,奇怪的是旁邊竟缺少了一個角落,又以黃金鑲補。上面還刻有八個篆文字體:“受命于天,既壽永昌?!?p> 可孫堅得到這個玉璽之后,屬實是一臉懵逼于是便質問程普,這究竟個什么東西?程普一臉嫌棄的看著孫堅,低頭顫聲說道:“這就是天子的傳國玉璽,您可真是撿到寶了!”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此山有寶,便仔細尋找,終于在山中深溝發(fā)現一塊完好玉璞。
卞和于是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便派人耐心詢問:“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嘆道:“我并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秦始皇二十六年,他命令優(yōu)良工匠將它雕琢成玉璽,由李斯親自篆刻八字在其上面。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巡狩至洞庭湖,頓時狂風暴雨風浪大作,船體將被傾覆,說卜師說是水妖作祟,只有玉璽可以鎮(zhèn)壓,便急忙投擲了玉璽在湖中,風浪因而停止了下來。秦始皇三十六年,他巡狩至華陰,有人持著玉璽阻攔道路并對隨從者說,將此物還給祖龍。說罷,這人倏而不見,玉璽就又因此回到秦朝。
后來,秦朝覆滅之后,秦王子贏將玉璽獻給了漢高祖。再后來,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用這塊玉璽擊打過王尋和蘇獻,因此崩壞了它四角之一,由王莽加以黃金鑲補。最終,光武帝在宜陽重新得到它并由此傳承至今。
見孫堅依舊迷茫,程普緊接著說道:“近日聽說十常侍作亂,劫持少帝出往北邙山,回宮以后皇室便失去了傳國玉璽。今日上天授予主公,主公將來必定有榮登九五之尊的福分!此處不可久留,我們且速回江東,以此重新圖謀大事?!?p> 孫堅不禁一呆,心底暗想:“天子年少懦弱又被董卓監(jiān)控,漢室想要復興恐怕難于登天。朝中大臣,各郡諸侯,誰又真正有心思有能力能重興漢室?袁紹雖為盟主,也是私心頗重,莫非上天真的屬意于我?”于是,他附耳程普興致勃勃地說道:“兄弟,你說很有道理,明日我們便辭別諸侯,還歸江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