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分,酷暑難耐。幸運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沖散了空氣中的悶熱。
雨仍在下著,張敬修從午睡中醒來,起身就在房內(nèi)開始寫起時文來。
寫完一篇時文,張敬修聽著窗外的雨聲,思緒不由回到半個月前,在趙貞吉講學課堂上提出‘揚棄’與‘實踐’之論后,趙貞吉批評他‘揚棄’之說,過于功利了。對此,張敬修以‘學貴適用’反駁了趙貞吉。
之后,雖有部分監(jiān)生與張敬修辯論,但他的‘學貴適用’之說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支持,可見此時讀書人的學風,還未像萬歷后期到明亡之時那樣玄虛。而趙貞吉雖也有些認同張敬修之說,但還是對他進行了小懲大誡。
沉思一陣后,張敬修揉了揉太陽穴,心道:此時程朱理學雖受到陽明心學的沖擊,但仍根深蒂固,而且不管是理學還是心學,都多與釋道之說融合,多有空談心性之處。只是,要如何將這些學說來下神壇呢?
張敬修想了很多簡單粗暴的方法,但顯然有些不太可能,唯一靠譜的可能就是如王陽明一般,在儒學中自成一家,傳承下去,與理學、心學分庭抗禮,進行一場意識形態(tài)的斗爭,以此來扭轉(zhuǎn)此時大多數(shù)人封閉僵化的思想。
張敬修搖了搖頭,不再想去這些問題,把精力重新放在寫文上。
正待寫時,門外傳來了三弟懋修的聲音,并伴隨著一陣敲門聲。
“大哥起身了嗎?”
聽到聲音后,張敬修即刻放下了筆,走出房門,見懋修立在門外,問道:“三弟找我有什么事嗎?”
張懋修道:“是爹爹讓大哥你去書房,說是有話對你說哩?!?p> 張敬修點了點頭,回房穿上衣服,隨張懋修一同往書房去。
剛走了幾步,張敬修忽道:“大哥,近日我將你教我那‘乘法口訣表’和多位數(shù)運算學完后,算起數(shù)來,又快又準,比用算盤還快方便呢?!?p> 張敬修笑道:“三弟已學完運算法則了嗎?”
“嗯,已學完了”,張懋修面帶得色道,“大哥編寫的《算術(shù)啟蒙》寫得通俗易懂,小弟很快就學到分數(shù)了,只是高深處卻不太懂?!?p> 張敬修揉了揉他的腦袋,道:“你若有不懂之處,盡可問我。”
沒一會兒,兄弟二人就走到書房。
張懋修卻不進去,他實是有些畏懼張居正這個嚴父。事實上,幾兄弟中,也只有張敬修能坦然應對張居正的詞嚴厲色了。
進了書房,便見張居正坐在太師椅上,閉目養(yǎng)神,身上仍著官服玉帶,只是把烏紗帽放在案上,顯是一回家便讓張敬修來見他了。
張敬修上前請安后,恭聲問道:“不知爹爹喚兒來所為何事?”
張居正睜開眼,笑瞇瞇地看著張敬修道:“秋闈臨近,朝廷已是定下鄉(xiāng)試總裁?!?p> 鄉(xiāng)試總裁,聽起來很是霸氣,其實就是鄉(xiāng)試主考官,一般由朝廷任命,由翰林、進士出身的部院官充任。
而為了防止請托,主考官是誰在考試前都是不向外聲張,考生只能自己打聽。這時候就各顯神通了,考生若能早些得知主考官是誰,就能先一步揣摩他的文章,以在考試中寫出附和主考官胃口的文章。
張敬修問道:“不知是何人。”
張居正輕聲道:“總裁是右春坊右逾德丁士美,副總裁是右春坊右中允張四維。”
“丁士美?”張敬修有些迷惑。
對于丁士美,張敬修并不熟悉,但對張四維這個清算張居正時的‘急先鋒’,他可就十分熟悉了。
“丁士美是嘉靖三十八己未科狀元,你應看過他的文章?!睆埦诱嵝训?。
張敬修立即記起來了,他讀過丁士美殿試時的策論,當時看了深感其文詳審實勢力,立意高遠。
張敬修看了老爹一眼,道:“孩兒讀過其策論,其時文卻未讀過?!?p> 張居正聽了,大笑著指著桌上的幾張紙道:“早為你準備好了?!?p> 張敬修拿起認真看了起來,正是丁士美鄉(xiāng)試、會試的文章,這是張居正特意尋來的,可見他望子成龍之心。
當下,張敬修感動道:“爹爹為孩兒如此煞費苦心,兒必不負爹爹所望。”
對于自己的孩子,張居正實是面冷心熱。
這半年多來,他深知眼前的長子仿若開了竅般,不僅見識變得頗為深遠,還極其勤奮好學。因而,他對張敬修期望之高遠甚其他幾個兒子。
此時見張敬修明白他的苦心,張居正老懷大慰,語重心長道:“還有半個多月就要秋闈了。這些天,你在寫文之余,多揣摩揣摩丁士美的文章。這樣,以你的天賦,過鄉(xiāng)試應是問題不大的。
當然,考試之時,迎合考官口味固然重要,但文章好壞才是根本,切勿為了迎合強制改變文風、否則,反而丟了自己風骨,顯得不倫不類了?!?p> 前些日子,余有丁找到張居正,說張敬修的文章已極具火候,已青出于藍了。是以,張居正對兒子很是放心。
張敬修道:“孩兒省得?!?p> 張居正頷首道:“你寫文時,若有不明之處,盡可說與為父聽,為父也可為你參詳一二。”
張敬修點頭應是。
而后,張居正問起了趙貞吉在國子監(jiān)講學之事。
張敬修有些奇怪,老爹怎會現(xiàn)在問他趙貞吉講學之事。來不及多想,便將其一五一十都說與張居正聽了。
這時,張居正定定地看著張敬修道:“難怪那趙貞吉忽找到為父,說你為國器,要為父好好將你培養(yǎng)成才?!?p> 原來。趙貞吉自那天在國子監(jiān)講學之后,回去越思索張敬修‘實踐出真知’和‘唯有實踐是檢驗格物之理與圣人之言對錯的標準’之言,越覺其發(fā)人深省,不由對張敬修年紀輕輕能說出此言深感驚異。
之后,得知張敬修是張居正之子,趙貞吉竟找到張居正說了了這樣的話。
張敬修正要說話,便聽得張居正道:“你‘實踐’之言雖是有理,但在太學大庭廣眾之下質(zhì)疑圣人,卻是不妥了。趙貞吉對你小懲,其實是在維護于你,此次倒是欠他一個人情了?!?p> 張敬修道:“孩兒孟浪了。只是當時一時心有所感,不吐不快,故而胡言亂語一番。”
張居正搖搖頭道:“你所言‘實踐’之論,深合為父之心。當今學風愈加玄虛,士風不振,為官者空談居多,實對國家和百姓百害而無一利。只是,圣人學問傳承千年,要想改變,何其難也。罷了,且不說此,你還是先去靜心準備秋闈吧?!?p> 張敬修心下也是如此想的,但眼下,他的學說未成體系,還不是挑戰(zhàn)程朱理學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