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三爺吃完早飯,返回大車店的時候,給孟良帶一盒清湯面,兩個饃夾肉。
大車店是配貨站內(nèi)司機們住宿的地方,條件相當簡陋。屋內(nèi)屋外溫差很小,孟良從噩夢中驚醒后,趕緊把防寒服和鞋穿好。
臉都沒洗,只是用熱毛巾簡單敷一下后隨便擦了擦。刷完牙,祁三爺正好回來。
“睡好了么?今天去晉州,路程會有點遠,得下午才能到。”
祁三爺把鋁制飯盒打開,里面的湯還冒著熱氣,湯已經(jīng)不多,面條比裝進去的時候多了不少。
“嘗嘗這面的味道,等到了晉州對比一下。”
“晉州!”
孟良現(xiàn)在想的都是《無終往事》里面寫的東西,到現(xiàn)在還沒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線索,穿心箭陣是怎么來的才是他最關(guān)心的,結(jié)果都是一些不知真假的怪力亂神之說。
“晉州是不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地盤?”
孟良想起書里聊聊數(shù)語記載了一件事,因為是文言文,理解的也不一定準確,大概意思是無終國主受托周公,轄制山戎,盛極一時,同守北境的晉國公曾與無終國公結(jié)盟。
“這我就不知道了,你三爺我年紀不小,可讀書不多。民間故事聽的不少,歷史上的東西真不敢多說半句?!?p> 祁三爺打聽觀音院的事情,沒和孟良說,他就是覺得不大對勁,卻又找不出理由,怕說多了讓孟良多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晉州市的規(guī)模與燕都市相比小了許多,雖然名義上是市,但只是一個縣級市,城區(qū)的位置和無終縣類似,也是背靠大山,左環(huán)右抱的風水寶地。
晉州并不是古代燕云十六州之一,而是坐落于云州境內(nèi),和無終一樣籍籍無名,卻有一種原始風味的古樸質(zhì)感,沒有人知道群山之中,隨處可見的古跡背后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晉州之行對于祁三爺來說是熟悉的無聊感與好奇心夾雜在一起,對于孟良來說則是前兩天的興奮過度導(dǎo)致情緒低落后遺癥。
祁三爺交貨的地點是一家貨站,這說明觀音像的旅程還沒有結(jié)束。貨站沒有太大的單子可以裝滿祁三爺?shù)目ㄜ?,兩人只能在晉州等待一天,直到貨車裝滿為止。
祁三爺按照面館老板給他畫的簡易地形圖,帶著孟良到晉州城北的晉公臺景區(qū)去轉(zhuǎn)轉(zhuǎn)。
面館老板說晉公臺是一座孤山,因為與周邊的幾座山都不相連,古時晉公曾于此處祭天,所以才被稱為晉公臺。
登上晉公臺對于孟良和祁三爺來說,沒有難度,沒用多少時間就登到臺頂。
臺頂有一座寺廟,廟的前方是一處觀景臺,北方則是一座鐘亭,廟內(nèi)最高處是一座磚建舍利塔。
寺廟建筑依山而建,觀景臺后就是寺院主入口,入口處是彌勒和韋陀,第二級平臺為大殿,主殿居于中,兩人也不知道供奉的是什么菩薩,更不敢胡亂拜拜,主殿的兩旁是廂房,第三級平臺是舍利塔。
從觀景臺往四周看,可以看到,四周有幾座山的封頂都有寺廟,祁三爺記得面館老板說過晉公臺周邊有幾座不同的廟,里面供奉著不同菩薩和佛像。
孟良第一次進寺廟,雖然無終也有很多著名的寺廟,但他以前從沒進去參觀過。作為一名堅定的無神論者,即便進了寺廟,也沒能讓他像其他香客一樣虔誠的見佛就拜。
在孟良看來,他和祁三爺倆人頂多算是來山里旅游的游客。登高望遠,這是山里人都知道的道理,在晉公臺最高處不是觀景臺,也不是舍利塔,而是后院的鐘亭。
兩人從舍利塔繞到寺廟后院,有一條小路通往鐘亭。
站在鐘亭之上,視野更加開闊,極目四望,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感覺。感覺自己站在了人間之上俯視天下,遠處的山巒疊嶂綿延不絕,雪頂為蓋,云霧繚繞其間。
孟良很快就理解了古人為何要在這個孤獨的峰頂建一座鐘亭。往四周看了一會,人們就會產(chǎn)生想要飛下去的感覺,而亭子的圍欄會把人帶回現(xiàn)實。
回到現(xiàn)實后,人們就會想要敲鐘,除此之外人們實在想不出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跟神仙交流。
盡管敲一次要花十塊錢,也阻擋不住祁三爺和孟良要敲響銅鐘的想法。
對孟良來說,還有另外一個收獲,遠處一個一個的山峰讓他想起了那五個碎石堆成的墳頭。
從鐘亭的角度看,周圍各處山頂?shù)乃聫R并非隨意選址,寺與寺之間的布局是按照某種圖形來建設(shè)的。似乎是有人按照某種規(guī)則來設(shè)計出來一樣。
孟良把這些圖形和位置記在心里,回去后要找龍云和龍子韜父子好好研究一下風水知識。顯然龍云手里還有更多的資料,而不是只有龍子韜帶給他的這本《無終往事》。
根據(jù)晉公臺上各處的碑文和文字介紹顯示,這個寺廟建筑的時間至少有千年以上。也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有人在群山之中擺下了傲世天下的風水大陣。
“三爺,您對晉州的了解多不多?”
下山的時候,孟良想起一路上沒怎么和祁三爺聊天,他之前在講鏢局的來源時,說過晉商的很多故事,晉州地處古晉國之內(nèi),多少都會和晉商有點聯(lián)系。
“晉州,還真是讓人小看了,以前路過好幾次,都沒機會轉(zhuǎn)轉(zhuǎn)?!?p> 祁三爺?shù)菚x公臺的時候,原本想著找找能跟觀音像聯(lián)系到一起的線索。結(jié)果上山后光顧著觀景,忘記了這事兒。下山的時候想起來,又覺得沒啥必要了,自己的心結(jié)似乎已經(jīng)解開。
祁三爺想只是直覺而已,沒必要過于糾結(jié)。該來的遲早會來,不該來的找也找不到。
“那您對這個晉公臺有啥評價?”孟良心中有了一些感觸,想和祁三爺互相印證一下。
“登上這晉公臺,能讓人感受到幾千年前的晉公到底是何等的雄才大略。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后人會在這里修建一座寺廟?!?p> “不止這一座,周邊也有好幾座廟。”孟良補充道,“您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就是很奇怪,按說出家人修廟為了修行會選擇深山老林,如果為了香火旺盛會選擇平坦的地方。這晉公臺上,原本是個很好的地方,在頂上修一座廟反而讓人感覺不自在,讓晉公臺的失去了王者之臺的霸氣。”
“三爺,您相信風水么?”
“風水,我不太懂,也不敢胡說,不過始終都是相信自己的直覺!”
其實祁三爺?shù)恼f法已經(jīng)印證了孟良的想法,也印證了龍子韜所說的風水就是人心的說法。
原來風水真的可以影響人心,如果不是鐘亭,很多人都會從晉公臺上跳下去,如果不是建了一座寺廟在山頂,這座晉公臺在世間的名氣必定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
可是到底是什么人在山頂建了鐘亭和廟呢?僅從碑文石刻上根本看不出任何玄機,都是所謂的功德與供奉之類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