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升到39級了,有了2880人的部隊上限,又有便宜叔叔偽裝伯爵,很多想法就都可以開展了。
比如這次損失嚴重的村子中很多家庭破敗的青年中年農(nóng)民,比如這次圍剿中集結起來假裝成精睿軍隊的那些農(nóng)夫。
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2880這個人數(shù)。
所以“傷勢”恢復了一些的厄爾岡斯就被安排了一個安置民工,重新建設村鎮(zhèn),收攏人口,恢復繁榮災后重建的工作。
這工作挺合他心意的。
看起來就是一個后勤的活,可是實際上這活挺復雜的,權利也挺大的。
厄爾岡斯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排數(shù)量接近一萬的服役民工,在城市的外圍一個山谷前建立營地。
糧食被褥自然不用太擔心,有大商會前來主動捐贈,這是這些商會的眼色。
厄爾岡斯化身為特瓦林家第二順位繼承人的身份,以及伯爵身前紅人的身份,都足以讓這些商會前來示好,就更別說他現(xiàn)在總領災后重建諸多事宜。
這權利對于一半的封建貴族來說還不如多個村子作為封地,可對于商會來說,這是頂著天的大權,這里面究竟有多少有利可圖的事情,他根本就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所以說,厄爾岡斯要做的就是讓這些民工聽他擺弄而已。
很多原本可能算是后顧之憂的事情,這些大商會都徹底地為他解決了。
很多都是在還沒有提出來的時候,一個個就非常乖覺得幫他想到了解決的辦法,甚至是直接把那些所謂的問題消弭在他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
有糧,有衣,有工具,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
這些本來就是遵循國家法例來應征服徭役的民夫根本不用開響,只要管飯,管住就夠了。
所以在這個山谷中,大量的樹木被砍伐,每天都有野生動物被驚動,被獵殺,房屋非常規(guī)矩的被建立,按照事先的規(guī)劃,外墻從東向西開始將已經(jīng)預計好的營區(qū)包圍。
整個過程非常快,幾乎三天時間就讓超過一半的人住進了木頭房子。
多余的木頭,皮毛,各種其他副產(chǎn)品也都送給了那些向他們示好,提供了糧食提供了被褥的那些商隊。
一周之后,在這些將近萬人的民夫的努力下,一個不比正常軍堡小,足足有六十公畝的小城出現(xiàn)在這個山谷里,周邊的樹林被徹底清空。
又因為這個山谷其實很平緩,這個小城市位置,距離周圍山峰的高點也非常遠,所以形成了一個并沒有地理優(yōu)勢,卻也沒那么容易攻破的小型城寨。
經(jīng)過了一周的勞動,這樣一個衛(wèi)星城被建立,無險可守卻同樣易守難攻。起不到什么戰(zhàn)略充要的作用,卻偏偏可以威脅那些想要直接攻擊高得城的敵人的后方。
這個城不大,可是也有六十公畝,在高大的城墻里建筑橫平豎直,一排排全是三層木樓,巔峰容量可以容納六七萬人駐扎。
直到這時,之前還覺得他對于一些民工的臨時住所,有些太過于認真,且鋪張浪費的人都閉了嘴。
再傻的人也明白了這是什么了。
而他們可不知道,厄爾岡斯做這么一個東西,可不是為了防御高德城,是為了占據(jù)一座城堡能獲得的部隊上限+20。
一周的鍛煉,自然已經(jīng)有2880人偷偷被他升了級,甚至是升了兩次級。
不過,這2880人并不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而是他在這些人中挑選的最弱的,被他兩次偷偷帶到了遠離人群的山坡背面進行了升級。
洗腦那些事情自然是不能少的,然后也在這個工程終于完成了之后將他們這些最弱的人,名正言順地留在了這里。
當著眾人的面厄爾岡斯說的還挺冠冕堂皇的:“這2000多人,純粹都是老弱病殘,讓他們留下在這里繼續(xù)守衛(wèi)這個城,算是他們整個徭役期間的最后工作?!?p> 然后這個能裝下萬余人口,極限屯兵可以擠下幾萬人的城就只剩這兩千多不到三千人了。
而那些之前付出了支援的商人,也頓時間明白這個地方雖然地理位置沒什么優(yōu)勢,但是只要把道路通海,這完全可以算是一個人口聚集點和中型的中轉站。
而且他附郭的性質(zhì),注定了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并且這樣一個關鍵的位置,在將來無論是分給哪個大貴族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領地。
所以這里邊可以被買賣的住宅與商業(yè)瞬間變得搶手。
那些在最開始并沒有給予支持,但是再后來都看得明白厄爾岡斯是個干事人的商會們都瘋了一樣關注著他的下一步動作。
都想等著看他的下一步動向,好在這里面想辦法討好,想辦法拉關系。
厄爾岡斯沒讓他們等多久,又一個工程在高德城的另一邊展開,那是一片硬土地,也不知道是土壤之中什么成分的作用,這一片兒基本不怎么正常。
在其他地方都算得上是水草茂盛的這里,居然出現(xiàn)了這么一片寸草不生的土地,而這就是厄爾岡斯的第二部工程。
他來到這兒之后,并沒有急著建成,就讓那些提供了很多工具到商隊一下子有些抓瞎。因為這些工人還要跑過大半個城,從那個已經(jīng)建好的居住點鄉(xiāng)這里進發(fā)每天如此。
每天早起繞城跑上十伍英里,到這就吃上午飯了,因為時間的原因早上和中午飯本就是吃了一頓,飯后開始干活,干的,也就是一些搬搬抬抬,挖土和泥的活,到了晚餐時間前后就會開窯燒磚。
作為開石容易,一般民居又基本不用石頭的這個時代,這些磚只能扔著,商隊不買,也不在乎能夠把泥土變成磚頭的這種技術。
所以這些磚只能留著,一直在燒一直在屯,似乎這七千多人就是在白費力氣一般。
每天到天徹底黑了之后,他們又跑上十五英里,回那個山谷中的小城休息。
跑回去基本就是半夜了,在吃上一頓壓炕頭的晚飯,倒頭就睡。
如此七天,又讓人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