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宋吹

第一千二百章 逆天改命二十三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2017 2025-04-11 09:00:00

  源氏也正是針對這一點,表示皇后乃平正盛之女,有沒有喜先另說,就算有喜了,誰又能證明是白河天皇的血脈?尤其是距離白河天皇駕崩已經(jīng)過去了十個月,小天皇還沒生下來,天知道是誰播的種!

  言下之意就是平正盛給出的大義名分,那都是虛的,他自己就是亂臣賊子,亂臣賊子給出的大義名分是得不到上天的認可的。

  況且平氏獲罪于天的傳聞在霓虹國已經(jīng)漫天飛了,這就由不得這些地方豪強好好考慮了。

  而源氏給出的大義名分就不一樣了。

  源氏明確表示我源氏已經(jīng)送女進宮,那可是大宋的皇宮,大宋皇帝親口答應,我源氏之女生子當封霓虹王!

  中原王朝的正統(tǒng)血脈,難道不比天皇血脈高貴?

  對于血脈論至上的霓虹國來說,一個普通的中原人血脈就已經(jīng)值得這些地方豪強瘋搶了,不然也就不會“渡種”這回事了,那么中原王朝的正統(tǒng)血脈,肯定至高無上的了,能被這樣的血脈認可,這樣的大義名分確實是平氏這個亂臣賊子給不了的。

  有這兩點保證,對于這些地方豪強就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吸引力,但是源氏如何保證才是重點,萬一聽了源氏的話,然后被勝德營攻擊了,那自己上哪說理去???

  因此,源氏才第一個找上了本多田實,別人還能觀望,但平正盛的刀已經(jīng)架到了本多田實的脖子上了,本多田實要么慢慢被平正盛吃干抹凈,要么就賭一賭源氏說的是真的。

  對于本多田實而言肯定賭啊,繼續(xù)跟著平氏早晚得死,賭源氏一邊,至少還有一半的希望,那為什么不賭?。?p>  本多田實回到長島后,勝德營派人來過一次,花榮親口向本多田實保證,只要有源氏的擔保,勝德營絕不攻擊!

  當然了,花榮也沒白跑一趟,本多家承擔一些補給任務也是要的。

  只要不是要自己的命和地盤,補給這點小任務又算得了什么?況且還從平氏那里搞到了一些!本多家給的那叫一個爽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了本多家這個榜樣,其他豪強還不知道怎么選擇嗎?

  面對聯(lián)軍的分崩瓦解,平正盛盡管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也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

  阻止?怎么阻止?拿什么阻止?

  要知道這些地方豪強要錢有錢,要人有錢,給你平正盛一個面子,喊你一聲大將軍,不給面子,你平正盛就是亂臣賊子!

  平正盛只要敢動刀子,這些地方豪強不敢和勝德營拼命,但絕對敢和平正盛這個敗軍之將拼命!

  屆時,平氏能不能存在還是個未知數(shù)!

  不如好聚好散,各奔東西!

  不過平正盛也不是沒有得到好處,至少有一部分忠于霓虹國的武士留了下來,被平正盛直接收編了,平氏的軍隊擴充到了近五萬,平正盛有了與勝德營一戰(zhàn)的信心!

  平正盛很清楚霓虹人的秉性,只信服強者,自己只要不能洗刷戰(zhàn)敗的恥辱,那么別說號令天下了,就連最起碼得尊重也不會得到;相反,只要戰(zhàn)勝了勝德營,今天這些不聽話的地方豪強們,明天就得匍匐在自己的腳下,乞求自己的寬??!

  不過此時與勝德營決一死戰(zhàn)還不是時候,要知道勝德營就五百余人馬,但源氏與北條氏的聯(lián)軍卻已經(jīng)足足有了近九萬。

  征夷大將軍平正盛以朝廷的名義頒發(fā)檄文,言明勝德營這是外族入侵,凡是與勝德營為伍,那都是叛國通敵!并號召霓虹國的熱血武士加入到自己的征討大軍來。。。

  這篇檄文一出,霓虹國的熱血青年們都被煽動了起來,紛紛加入到平氏大軍中來,盡管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面黃肌瘦,但拳拳報國之心日月可鑒!

  源氏這邊也是不甘示弱,同樣一片檄文,操刀者不是別人,正是大宋使節(jié)朱勔與王黼。

  勝德營來霓虹的目的是什么?

  是來接大宋使節(jié)團回家的!

  勝德營鬧出這么大的動靜,就算朱勔與王黼躲在深山老林不知道,但經(jīng)常出來打探消息的華齋還能不知道嗎?

  當華齋得知師祖派出勝德營來接自己等人回家,激動地熱淚盈眶,帶著朱勔與王黼等人前來與勝德營相會。

  按照道理說,勝德營的任務應該是完成了,也應該回去了,但中國人嘛,有句話是怎么說來著的,來都來了!

  來都來了,干的還不錯,形勢一片大好,難道就這么回去了?別說勝德營不甘心,朱勔與王黼也不同意??!

  對于朱勔與王黼而言,出使一趟霓虹,盡管事出有因,但還要麻煩勝德營來接,這本身就是失敗,若是不干出點大事來,就這么灰溜溜地回去了,這絕對是自己職業(yè)生涯的一大污點!

  當平正盛頒發(fā)了檄文,朱勔與王黼總算是找到了可以發(fā)揮的優(yōu)勢了。

  打仗是勝德營的事,但打嘴仗,朱勔與王黼豈能甘居人后。

  一篇辭藻華麗、引經(jīng)據(jù)典的檄文橫空出世!

  檄文是出了,所有人也都承認是篇好檄文,但關鍵的是,特么沒幾個人能看懂啊!

  勝德營最有學問的盧俊義表示,每個字自己都認識,合到一起肯定是好文章,但什么意思,不好意思,說不上來!只能婉轉地表示自己學問淺薄,無福欣賞兩位大人的風采!

  盧俊義都看不懂,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至于說霓虹人,那就更屬于對牛彈琴了。

  然而對于朱勔與王黼二人所言,看不懂就對了,這片檄文根本就不是給霓虹人看的,而是日后給朝堂上的那些相公們看的。

  想我大宋,風采風流,冠絕當世!來到了蠻夷之邦,有機會而不露上一手,日后回去只怕也不好在讀書人的圈子里混了。

  因此,朱勔與王黼拼棄前嫌,合作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寫出了這片錦繡檄文,引經(jīng)據(jù)典多達三十二處,每個字都是斟酌再斟酌,至于說霓虹人能不能看懂,那根本就不是朱勔與王黼所關注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