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默默在為李逵調理好狀態(tài),打好基礎之后,便將血修羅傳授給了李逵。
在那一刻,趙默默覺得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李逵居然無比契合血修羅,也深信李逵就是因為自己侍奉仙尊之子,上天賜予自己的禮物,血修羅終于找到了最適合的傳人。
修煉了血修羅的李逵,體型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于食物的需求是越來越強烈,好在張府有的是錢,大內有的是珍貴藥材,再加上有白眉道長從旁協(xié)助,李逵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血修羅重心法不重招式,趙默默根據(jù)李逵的特點,讓大內巧匠為李逵量身打造了一身盔甲還有兩把夸張到了極致的板斧。
修煉了血修羅的李逵被打造成了戰(zhàn)爭機器。
當宮分軍重騎中路沖陣的時候,李逵拎起兩把板斧反沖了過去,直接就將宮分軍沖在最前端的重騎拍飛,看得蕭定山是目瞪口呆,世間竟有如此猛將!
可以說,李逵憑著一己之力直接打亂了宮分軍重騎的沖陣隊形。
如果光是這樣,勝德營的失敗還是難免的,畢竟個人勇武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但是勝德營再一次讓世人領略了什么是悍不畏死!
有了李逵的榜樣,那些頭可斷發(fā)型不能亂的勝德營將士在一聲聲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中,向著宮分軍發(fā)起了反沖鋒。
這是重騎啊,武裝到牙齒的重騎啊,重量加速度已經(jīng)不亞于一輛疾馳的小汽車了,但是對于勝德營的將士而言,一個不行,那就兩個,兩個不行,那就三個!
在勝德營的將奮不顧身地前赴后繼之下,宮分軍前端重騎的沖擊被遏制了,進而引發(fā)了宮分軍的連環(huán)相撞。
重騎沖陣前端是最重要的,往往都是由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兵來擔任,一旦被遏制,可以參考連環(huán)車禍!
重騎一旦失去了速度優(yōu)勢,那么被拉下馬是一定的了,不過好在重甲在身,還能化身重步肉搏,因此中部戰(zhàn)局也陷入了僵持。
蕭定山下令左翼亂箭射陣,希望能引起勝德營右翼的慌亂。
不過一輪箭雨之后,只傳來了叮叮當當?shù)淖矒袈曇?,勝德營右翼根本就不為所動。
其實勝德營還是有那么幾個倒霉蛋被箭雨穿過鎧甲的縫隙射中了,但是中路和左翼的弟兄打得如此慘烈,這些把面子看得比天大的好漢們就算是死也絕不會發(fā)出半點聲音來顯示自己的懦弱!
一輪箭雨無功,蕭定山也只能下令停止射擊,因為此時的花榮部已經(jīng)蠢蠢欲動了。
宮分軍左翼雖然成功地牽制住了勝德營右翼和后部還有花榮部,不過這種牽制是相互的。
花榮所部的那七十輕騎,蕭定山憑著幾十年的戰(zhàn)場經(jīng)驗,從這些人的精氣神就能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是百戰(zhàn)余生的老兵,有著豐富的廝殺經(jīng)驗,只是一開始由于花榮的錯誤指揮沒有得到發(fā)揮而已。
如今宮分軍箭雨騷擾,這些人已經(jīng)紛紛進入了戰(zhàn)斗狀態(tài),只要蕭定山稍露破綻,這些人就會發(fā)起沖鋒。
局面僵持了,雖然在面上看來,優(yōu)勢還在宮分軍這邊,畢竟蕭定山還有二百輕騎三十多重騎沒動,隨時可以發(fā)出雷霆一擊,但是蕭定山很清楚,這一戰(zhàn)是自己輸了!
中路重騎沖陣的失敗已經(jīng)打垮了蕭定山的信心,這是一群怪物,不要命的怪物!自己剩下的這點兵力還能沖破戰(zhàn)陣嗎?
好在遼皇的鳴金收兵為蕭定山解了圍。
其實早在魯智深部悍不畏死地以血肉之軀擋住了騎兵沖陣,遼皇耶律延禧就知道自己南下入主中原的夢想已經(jīng)破滅了。
對于耶律延禧而言,這一戰(zhàn)其實已經(jīng)并不重要了,就算蕭定山贏了又如何?勝德營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讓耶律延禧清楚地認識到,宋人不怕死,也敢死!
有著龐大人口基數(shù)的中原,只要不怕死敢死,那么草原各族又如何能撼動!
趙默默的出現(xiàn)給了耶律延禧一個臺階,尤其是目前場上主動權還是蕭定山手中,鳴金收兵不算丟人。
雙方收治傷兵的時候,耶律延禧向趙默默抱怨了,你家老爺是我兄弟,如今卻被人綁架失蹤,趙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己這次前來就是興兵問罪的,誰知趙佶竟然敢安排勝德營出戰(zhàn),置我與兄弟情意何在!天幸張府眾人沒有受到損傷,不然他日我兄弟歸來,我有何面目見我兄弟。。。
耶律延禧也明知趙默默是趙宋最忠心的老狗,這番話其實在對牛彈琴,但是也不得不說,畢竟趙默默還有一層身份,那就是張府管家,這番話是說給張府聽的,順帶離間一下張府與趙宋的感情,張府這些人不見得個個都和趙默默一樣對趙宋忠心耿耿。
趙默默也不接口,對于一向木訥的趙默默來說,殺人比談判拿手多了,這些事還是讓朝里的那些相公們去操心吧,自己就負責把該說的都說了。
趙默默直接就說了第二件事,我家老爺失蹤之前曾留下一神奇之物,名曰水泥,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憑空拔起一座塢堡!
說起歐洲騎士文化的象征,很多人就會想起城堡,這些建筑既可以保護城堡里和附近的居民,又能防御敵人的攻擊,更是因為建立在交通要道,讓敵人如鯁在喉。
其實早在漢朝以后,特別是在五胡亂華時期,正是動蕩的亂世,我國就出現(xiàn)了類似的建筑,那就是塢堡。
塢堡是鄉(xiāng)間地主和豪強建的堡壘,可以讓本族或本村百姓躲避亂軍、強盜的攻擊。
塢堡有城墻、城門、望樓,有的甚至還挖有護城河,儼然就是一座小的城市。內部一般會囤積有大量的糧食,被敵人包圍幾個月基本上不愁吃喝。
近代學者陳寅恪考證出桃花源是在北方弘農(nóng)或上洛的塢堡,認為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其實就是一處閉塞的塢堡,老百姓為躲避秦朝苛政,再也沒有和外界來往過。
通過史書記載可以看出,一個塢堡的人數(shù)從1000多人到數(shù)萬之間的都有,而以三四百戶,2000人左右的占多數(shù)。
在戰(zhàn)爭史上,這種小而堅固的堡壘其實比大城市更容易防守,只要對方?jīng)]有專門的攻城器械,守上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都是不稀罕的。
僅僅是為了幾個塢堡,而出動大批正規(guī)軍隊去進攻,即使攻下來,繳獲的糧食和人口還不一定抵得上自己的消耗,成本上不太劃算。所以一般情況下,正規(guī)軍不會去硬攻塢堡,只要對方服從自己的統(tǒng)治就達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