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趙夢月也過來湊熱鬧了,一聽是此事,當即表示既然這么危險,那么就不要讓古大俠去了!
“不行!”古貞急忙叫道。
古勝誓言都發(fā)了,連皇帝的佩劍都接過了,現(xiàn)在說不讓他去了,這在古勝看來乃是奇恥大辱,回去自殺的可能性高達99.99%!
張安安有辦法啊,老規(guī)矩,一把抓住梁師成:“小梁子,你來想個辦法,想不出來我就讓官家回去打死你!”
趙佶也是十分配合地扭著小拳拳,雖然不知道張安安這是什么意思,但今天自己的主要任務(wù)就是配合張安安,裝裝樣子是很有必要的。
梁師成小心翼翼地向古貞說道:“小姑奶奶,您看這樣行不行?您不是擔心古大俠嘴笨被人言語相激嗎?那么咱們找個能說會道的做古大俠的副手,與人打嘴炮的任務(wù)就交給他,您看怎么樣?。俊?p> 古貞破涕為笑,這個辦法可以,而且立馬就表示這個人得自己來找!
小事一樁嘛!趙佶立即表示貞兒你就是找個乞丐來,朕也封他個大官!
古貞用手指著人群中的王甫,對趙佶說道:“此人就行!”
剛才王甫那一段皇帝為什么會親自打人說得很精彩,古貞也被吸引了,覺得此人能說會道,連皇帝親自打人都能說出一番大道理來,簡直就是個人才,幫著父親與江南那些官員打嘴炮應(yīng)該沒問題。
古貞繪聲繪色地將之前王甫的一番話轉(zhuǎn)述了一遍,趙佶聽得是龍顏大悅,此人不錯,可堪一用!那就他吧!
剛才古貞上前這么一鬧,百姓可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只見皇帝和張安安在竊竊私語,紛紛在猜測發(fā)生了什么?
張安安來到場中,大聲說道:“剛才古大俠的獨生愛女,也就是我的干妹妹,很是擔心古大俠嘴笨,說不過江南的那些官員,有負皇恩!所以我就官家商量了一下,決定再選一個人來擔任古大俠的副手,專門負責與江南的那些官員講講道理!”
百姓哄堂大笑,這樣的做事風格很花花惡少??!這是這么囂張,大大方方地告訴你,他用人不避親!
張安安用手指著王甫:“那個誰誰誰!嘴巴很大的那個,說的就是你,過來!”
人群之中的王甫左張右望,最后一臉難以置信地確認貴人說的就是自己,張大了巨嘴,用手指著自己,再一次得到張安安的點頭確認,王甫幸福地快要暈過去了,趕緊一溜煙地屁顛屁顛地小跑上前見過皇帝和諸位相公還有貴人張安安!
人群之中也是一片喧雜,“不公!不公!”的呼喊聲彼此起伏!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古勝那是生了一個好女兒,被花花惡少收為干妹妹,看看,都看看,就連皇帝在大庭廣眾之下都要哄著,知道其擔心父親,就選派個背鍋的副手,著實讓人升不起妒忌之心啊!
就連之前在古貞面前說話的那個明白人也是捶胸頓足懊惱不已,此人故意在古貞面前將江南之行說得如此兇險,無非就是努力一下,希望古貞上去鬧一下攪黃了此事,然后自己憑借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貴人的人,爭取一下這個機會!
不錯!此人正是宋江。
可是宋江失算了一點,古大小姐居然會如此受寵,這么上去一鬧,皇帝也要哄著,還特意為古勝找個背鍋的副手!
差距太大了,妒忌之心也就升不起來了!
可是王甫不一樣啊,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呢,就剛才王甫的表情明白地告訴看大家,他和花花惡少并不相識,那么花花惡少能選中王甫,為什么不能選中自己?尤其是人群之中的那些學子們!
那些學子也沒這么笨,會自己上場,都知道花花惡少權(quán)勢滔天,自己以后要走仕途必定不好得罪,所以呼喊不公的都是被這些學子鼓動起來的百姓,還有這些學子的書童和仆人!
張安安也是奇了怪了,這又怎么不公平了?
朱勔,歷史上的北宋六賊之一,因為父親朱沖炒了蔡京的冷飯被得到重用,主持蘇杭應(yīng)奉局,專門搜求奇花異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汴京,號稱“花石綱”,直接引發(fā)了以“誅朱勔”為名的方臘起義。
蔡京之前因為站錯了隊伍,被打發(fā)到了杭州掃地,被朱勔的父親朱沖巴結(jié)上了。
朱沖,為人狡猾機詐,原來非常卑賤窮困,受雇于人。
朱沖性格強悍兇狠,因犯罪而受過鞭背之刑。到鄰近縣邑乞討借貸,碰上了高人,得到一筆錢和藥書而歸,擺設(shè)店鋪賣起藥來,病人服藥后立即見效,遠近的人接踵前來,朱家于是富裕起來。
朱沖知道要想活得滋潤,背后就必須有權(quán)貴撐腰,所以當蔡京落難之際,朱沖抓住了機會,贊助了蔡京,而蔡京也正是用了朱沖的贊助巴結(jié)上了童貫,得以重返京城。
隨著蔡京得到重用,朱沖、朱勔父子也趕到了京城,這是來向蔡京求官來的。
只是蔡京的權(quán)勢還未得到鞏固,還不是日后權(quán)傾朝野的蔡太師,求官一事只能延后。不過朱沖父子也就因此定居京城了。
看到古勝被委以重任,朱沖父子也是十分眼紅,但是也知道花花惡少是蔡京都惹不起之人,只能權(quán)當是看熱鬧了。
王甫就不一樣了,此人是花花惡少隨手在人群中這么隨意一指,指出來的,看其表情就知道此人與花花惡少并不相識,當花花惡少面對百姓的不公之聲露出疑惑的神情,朱勔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學生朱勔見過公子!”朱勔出來了。
“公子此舉頗有古人遺風,只是自隋唐以來,便以科舉取士!本朝更是華東門外唱名方為好漢!科舉是通過比試選拔出來的,對所有人都是公平公正!因此公子推薦王甫,百姓才會高呼不公!”朱勔說道。
朱勔這番話說到那些學子的心里去了,和江南的官員說理我也行啊,至少不比王甫差啊,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紛紛附和朱勔的說法,百姓更是報以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