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洋洋得意的宋徽宗趙佶,張安安露出了迷之微笑。
就在眾人以為大戲落幕,張安安卻上來說道:“下面有請清兒小姐上來為大家演唱一首《明月幾時有》,熱烈歡迎!”
眾人一聽居然是豪門世家出了一萬貫才能聽到清兒姑娘的《明月幾時有》,頓時鼓掌之余,紛紛感嘆花花惡少的豪橫。但有知情人指出,清兒姑娘身屬的百花樓就是花花惡少的,眾人感嘆之余,紛紛投來了羨慕的眼神!
宋徽宗趙佶正要脫去官府換回便服,卻被張安安制止了,表示現(xiàn)在是中場休息,看會歌舞表演,等會還有一場,脫來換去的多麻煩啊,這身官服還是穿著吧。。。
宋徽宗趙佶對今天自己的表現(xiàn)是很滿意,有些小得意地向張安安說道:“哥哥看我今天表現(xiàn)如何?”
張安安迷之微笑著說道:“現(xiàn)在不方便劇透,過會你就知道了,但愿到時候你還能像現(xiàn)在這樣自信!”
張安安嘴上說著不劇透,但話里的意思卻明顯告訴了宋徽宗趙佶,你今天表現(xiàn)很糟糕。
宋徽宗趙佶細細回想了一遍,覺得今天自己的判決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可張安安卻這樣自信滿滿,不由輕輕問梁師成:“今天朕判決錯了嗎?”
梁師成當(dāng)然是小馬屁拍足,表示官家英明神武,在小梁子看來,不但順應(yīng)了民意,還推斷合理,使得李逵無話可說。。。
說話間,清兒一曲《明月幾時有》已經(jīng)唱罷,場外是掌聲不斷,雖有人表示清兒的《明月幾時有》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唱法大相徑庭,但隨即就有人反駁,這能一樣嗎?這是豪門世家花一萬貫才能聽到的,和你花幾十文聽到的能一樣嗎?那些豪門世家是傻子啊,人家能花一萬貫肯定是有道理的,只是你才學(xué)淺薄,沒有這個水平欣賞。。。
此人說得好有道理,周圍眾人紛紛點頭,一萬貫就算是買一坨米田共,那也肯定是香的,你在笑話人家一萬貫花得不值,你先掏個一萬貫出來看看呀。。。
清兒唱完,接下來得是大小李師師的雙人舞,舞美人更美,眾人得知這大小李師師又是花花惡少的百花樓的,一邊是流著口水一邊痛罵花花惡少艷福不淺。。。
不過現(xiàn)在的百花樓可算是出名了,一些有錢人已經(jīng)在悄悄打聽百花樓什么時候重新開張營業(yè)了,這也正是張安安今天安排歌舞表演的目的。
歌舞表演完畢,張安安大聲表示好戲開場!
只見高府管家高林扮演的一名老者,拄著拐杖,慢慢走進了場中,走著走著,突然一下子就滑倒在地,無力爬起,只能悲慘地呼救!
隨著老者的求救聲傳來,邊上有個高府惡仆扮演的路人過來了,聽到了高林的呼救聲,正想要上前,不差錢的李逵來了,大聲表示做好事之前,先看看家里有沒有十五貫。
路人大奇,詢問這是為何?
李逵一看就不是個能言善辯之人,所以張安安安排了伶牙俐齒的戴宗扮演李逵的小廝。
于是戴宗就開始向路人述說了前些天自家李員外的遭遇,表示還好我家員外家大業(yè)大,賠得起十五貫,不然就等著吃官司了。。。
路人一看就不是個有錢人,聽完之后摸了摸口袋,一聲嘆息之后,只能默默離去!
這時又有一個路人過來,李逵還是一句做好事之前,先看看家里有沒有十五貫。接著戴宗上前述說遭遇。
這次這個路人沒有向之前的一樣離去,而是向李逵說道:“你的遭遇只能代表你自己,我不信官府會這樣不講道理!”
戴宗卻說道:“我家員外起先也是這樣想的,但是官府的邏輯就是這樣,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上前查看;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帶去看醫(yī);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墊付醫(yī)藥費?做好事之前,先把這些問題想好了怎么回答吧!”
路人深思了一會,一聲嘆息就此離去。
又有個路人過來了,這次還是一樣,李逵一句做好事之前,先看看家里有沒有十五貫。接著戴宗上前述說遭遇。
這次的路人與前面的不一樣,向李逵表示,若是真的發(fā)生了那樣的事,李員外你幫我做個證明就是了。
李逵冷冷說了句:“憑什么?”就此轉(zhuǎn)身離去,而戴宗則解說一番:“若是官府說你和我家員外是一伙的怎么辦?”緊跟李逵而去。
路人低頭深思了一會,摸了摸口袋,一聲嘆息就此離去,而此時絕望的老者已經(jīng)沒有了聲息!
大戲落幕,這一刻已經(jīng)沒人能笑得出來,壓抑,太壓抑了,誰也沒有料到張安安居然會安排了這么一出直指人心而又充滿了黑暗的大戲!可是仔細回想一下,卻又無法指責(zé)那些見死不救的路人,想要指責(zé)李逵阻止別人上去救助,卻又發(fā)現(xiàn)李逵做錯了嗎?他一沒撒謊二沒造謠,只是向路人陳述自己的遭遇,甚至并沒有真正地去阻止路人救助,真正阻止路人求助的是官府的判決邏輯,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上前查看;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帶去看醫(yī);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墊付醫(yī)藥費?
眾人紛紛將自己代入路人,發(fā)現(xiàn)若是換成自己,基本上也就是一聲嘆息而去,做好事之前,誰能肯定老者會不會誣陷自己?若是被誣陷了,自己就要面臨官府的判決邏輯,基本上就是輸定了,十五貫錢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在場的大部分都拿不出這一筆錢,就算如李逵這樣不差錢的,也要問一聲自己,不做好事啥事沒有,做了好事反而有五成的概率會惹上一身騷,那么試問,以后還有人會做好事嗎?
而蔡京等朝中大臣們此刻也陷入了深思,兩出大戲,看似荒誕,但深刻地折射出了官府的所作所為會對人心產(chǎn)生的影響,而這正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教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