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期待的時刻終于來到了。
這日是雜交水稻收割的日子。
朱厚照率領著南京六部的官員、應天府的官員,以及魏國公徐俌、成國公朱輔等人,前往玻璃大棚,見證這歷史時刻。
朱厚照一聲令下,大家開始收割雜交水稻。
為了不讓朱厚照等人久等,首先收割的就是前期根據(jù)長勢估算,產(chǎn)量最高的那三塊地。
收割完畢之后,經(jīng)過稱重,畝產(chǎn)稻谷竟然高達八石六斗,按照七成的出米率,稻米的產(chǎn)量至少是六石。
眾人聽了這個結果,都是大為吃驚。
南京戶部尚書王軾激動地說道:“殿下。江南的水稻畝產(chǎn)基本上都是兩石。蘇州府、松江府這些土地肥沃的地方,畝產(chǎn)可以達到三石,極個別能夠達到四石。如果都種上殿下發(fā)明的雜交水稻,那糧食的產(chǎn)量就得翻番,老百姓就都能吃得上飯了?!?p> 南京兵部尚書秦民悅也說道:“到那時,邊關的將士,沿海的衛(wèi)所再也不會為糧草發(fā)愁了。”
南京工部尚書董鉞感慨道:“殿下從年前就開始修堤筑壩,為下一步的春耕提供了保障,真是我大明之幸呀?!?p> 南京吏部尚書林瀚建議道:“殿下。此事應立刻上報朝廷。皇上聽了,一定會龍顏大悅的?!?p> 其他人也都紛紛附和。
朱厚照也是非常高興,他原以為產(chǎn)量能夠達到四石,就已經(jīng)不錯了。沒有想到竟然達到了六石之多。
但是他腦袋還是十分清醒的,說道:“諸位。雜交水稻實驗,可以說是取得了成功。接下來我們就在應天府的春耕,全面種植這種雜家水稻。爭取秋季那季水稻在其他各府推廣。雖然此次雜交水稻實驗取得了成功,但是我們還不能高興太早。無論是接下來的種植,還是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災害,我們都要按部就班進行,切不可大意?!?p> 眾人自然同意朱厚照的看法。
民以食為天。有了糧食,才能繼續(xù)解決其他問題。沒有糧食,任你有天大的本領,也將是無計可施。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行人又在玻璃大棚參觀了一番后,就返回了南京城。
朱厚照進城后,就按照既定計劃,打算趕往南京兵仗局。
朱元璋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火器的助力非常大。因此他對火器非常重視。
定都南京后,在南京設立了很多研究、制造火器的機構。工部的軍器局,南京內府系統(tǒng)的兵仗局,都是重要的研發(fā)、制造火器的機構。
后來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在北京也設立了軍器局和兵仗局。
但是南京的這些機構仍然得以保留。
對于火器的重要性,來自現(xiàn)代的朱厚照那是非常清楚的。
無論是抵御外敵、清剿內部的匪患、農(nóng)民起義,還是將來稱霸海上,都需要火器這個重要的武器。
因此,加速武器的研制,是擺在朱厚照面前的一件大事。
現(xiàn)在朱厚照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對于耗費錢糧巨大的武器研發(fā),自然是能夠承受得住的。
為了能夠更好的研制火器,朱厚照還在兵仗局建造了一個小型鋼材廠。原本兵仗局就有煉鐵的地方,再增加一個小型鋼材廠簡直是易如反掌。
有了材料的支撐,為接下來的研制,提供了堅強保障。
火器無非就是以下幾種。一種是火炮、火箭這種遠程攻擊重武器。另外就是適合單兵使用的火銃、手雷等火器。
朱厚照從軍器局、兵仗局抽調精兵強將,分成兩組分別研制火炮和火銃。
對于火炮,無非是仿制當時比較先進的佛朗機炮。而火銃則是仿制燧發(fā)槍。
在燧發(fā)槍出現(xiàn)之前,明軍使用的火銃都是火繩槍,也就是火繩點火法。這個火繩點火有許多缺點。在大雨、大風天氣,會因為風吹雨打而無法發(fā)射。有時候因為尚未瞄準,就產(chǎn)生了誤發(fā)射。
而燧發(fā)槍則是利用彈簧與火石的摩擦點火,從而可以克服大風、大雨等不利天氣情況。另外瞄準更加準確。
朱厚照并沒有一口吃個胖子的想法,直接一步到位,將現(xiàn)代的AK47、沖鋒槍等現(xiàn)代化武器研發(fā)出來。
因為以大明現(xiàn)有的技術和設備根本就制造不出來現(xiàn)代的武器。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制造符合當時的佛朗機炮和燧發(fā)槍。
即便是佛朗機炮和燧發(fā)槍,對于這些長年制造火器的工匠,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炸膛、點火裝置、瞄準裝置等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的被攻克。
除了大家認真研究、反復試驗之外,朱厚照的點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畢竟作為來自現(xiàn)代的小說寫手,對于武器方面的知識還是掌握了許多的。
朱厚照看了兩組的進展,還是十分滿意的。他也不給大家設定期限,從而憑空制造壓力。
而是讓大家努力工作,今早完成設計制造任務。
視察完畢,朱厚照剛出了兵仗局,就見谷大用急匆匆趕過來。
朱厚照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又出事了。
這一次是蘇州府出了問題。
原來是蘇州府秋糧征收出了問題。弘治十二年蘇州府遭受了水災,導致糧食產(chǎn)量大減。
秋糧的征收遲遲達不到標準。眼看弘治十三年二月的最后期限將至。知府曹鳳向各州縣下了死命令,務必完成秋糧的征收。
下邊的縣令為了能夠征收足夠的秋糧,令衙役強行征收。
昆山縣就出現(xiàn)強搶口糧和耕牛的事情。最終導致農(nóng)戶服毒自殺。此事引起百姓極度不滿,他們沖擊了縣衙。
周邊的各縣百姓聽說后,也都紛紛起事,令事情愈演愈烈。
多虧了正在蘇州府清查冗員的王鏊出面,向百姓表態(tài),對于今年拖欠的田賦暫不征收,這才使得蘇州城及其周邊的情況得到緩和,可是最先鬧事的昆山縣卻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朱厚照聽了,覺得事態(tài)有些嚴重。蘇州府作為江南的重鎮(zhèn),如果處理不好,會對其他州府產(chǎn)生示范效應。到那時,再想擺平此事,就會大費周章。
想到這里,朱厚照當即決定,去蘇州府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