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言情

穿成廢柴后我幸運值爆表了

第五十九章 情感

  蘇軾的這首悼亡詞情感真摯動人,令人讀之落淚。最難能可貴的是,與其他悼亡詩詞不同,這首詞的情感不是單方面的。縱然發(fā)妻已經(jīng)辭世十年,作者的內(nèi)心仍然堅信妻子還活著,不僅活著,還活得有思想,有感情。詞中作者與亡妻是有來有往,有情有義的。朱剛老師在《蘇軾十講》寫到:“……這個筆勢,是一來一往的:自己、對方;聚、散;生、死?!粊硪煌箞鼍安粩嘧儞Q跳躍,但是又縈回不斷?!?p>  詞的首句寫“十年生死兩茫?!保@個“茫?!笔菍ι纼烧叨缘?。生者對死者的狀況一無所知,死者亦然。從而引出生者與死者的對話。“不思量,自難忘。”詞人將看似矛盾的兩組詞放在一起,深刻而又真誠地表達(dá)了他的思念之情。要說十年間天天想念,便覺有幾分虛假;一直把夫人珍重地放在心底,才叫真情。此時,亡妻的形象已經(jīng)很鮮明地出現(xiàn)在蘇軾的面前了。他這句詞,仿佛在對眼前心間的亡妻說:“不要怪我現(xiàn)在才想起你,你一直在我心里,難以忘懷啊。”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詞人在這里化用了孟棨《本事詩·征異第五》中的典故:唐開元中幽州“衙將”的后妻虐待繼子,原配聽到五個兒子的痛哭后從墓穴中走出,寫下“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一詩。但原句的表意和《江城子》中的表意有很大的不同。這里的“千里”指的是夫人王弗被獨自埋葬在他們的故鄉(xiāng)——四川眉山;而蘇軾時任密州,二人相距千里之遙。那么“無處話凄涼”是指誰呢?筆者認(rèn)為是蘇軾。熙寧四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調(diào)離了京城。他先是在杭州任通判,后又調(diào)往密州做知州。密州蝗災(zāi)、旱災(zāi)肆虐,導(dǎo)致“公私自匱乏,民不堪命?!弊鳛樾律先蔚闹荩K軾的壓力可想而知。不論是朝堂上還是地方上,詞人心中都有數(shù)不盡的憂愁苦痛,難以言說。生者傷心、死者孤寂。十年祭辰,詞人卻不能親自去見一面霍別已久的發(fā)妻。這一道生死鴻溝之間,還隔著難以跨越的時空距離。每念及此,詞人便倍感凄涼。

  筆者認(rèn)為上闋一直有一個妻子的幻影存在。多年前,詞人親自安葬了發(fā)妻,又為其寫了墓志銘??伤麅?nèi)里始終不相信妻子已經(jīng)死了。他對王弗用情之深,非常人可比?!锻銎尥跏夏怪俱憽防镉羞@樣一段話:“君得從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嗚呼哀哉!余永無所依怙。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嗚呼哀哉!”你能去追隨咱們的母親,我卻不能,真是可悲啊。失去你,我就永遠(yuǎn)失去了依靠。我今生有幸娶你為妻,你作為兒媳能夠葬在公婆左右,我也沒有什么悲傷了。唉!真是可悲啊!這段話看似前后矛盾,明明已經(jīng)說“其有與為婦何傷乎”,緊接著又來一句“嗚呼哀哉!”蘇軾說著說著,已經(jīng)快要說服自己了,行文至末,壓抑不住的悲傷又沖上來。親人的離世對在世的人來說是巨大的打擊,更何況他的父母親都已遠(yuǎn)赴九泉,發(fā)妻也早早病逝,現(xiàn)在連一個能貼身陪著他,說說體己話的人都沒有了。這悲與不悲的較量,也是死與未死的較量,體現(xiàn)出蘇軾內(nèi)心的掙扎。他的心底始終埋藏著一個妻子仍然鮮活的幻想。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标P(guān)于這句話的解釋也有多重。按中說,“塵滿面,鬢如霜”一共有三種釋意。一是無特別意義;而是兩個詞組都指蘇軾,而且特指蘇軾精神上的失意;作者寫這首詞,是半夜做夢,夢到了妻子,因而有感而發(fā)。那么妻子的形象一定就在他的夢中、心里了。蘇軾對著心中的妻子抒發(fā)思念之情,完全沒必要再把眼前心里的形象描述一遍。按筆者之拙見,蘇軾的上半闕是說給他的亡妻聽的: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句話有多重解釋,主要有斷腸人究竟是誰的分歧。

  通常認(rèn)為這里斷腸人是王弗。如譚玉良先生在《蘇詞研究》“”里曾寫到,詞的下闋里,蘇軾的情感軌跡不是沿著思念亡妻的線索延伸,而是跳轉(zhuǎn)到妻子身邊,想到亡妻孤身一人,年年歲歲都在明月夜短松岡下因思念他而肝腸寸斷,流露出對亡妻情況的極度關(guān)懷和體貼。

  而筆者認(rèn)為,這里的斷腸人應(yīng)該是蘇軾。上闋“無處話凄涼”、“塵滿面,鬢如霜”二句,既表達(dá)了蘇軾對亡妻深沉的思念,又抒發(fā)了對自身仕途沉浮的感慨。王弗不僅為蘇軾相夫教子,更是其初入仕途的得力助手。二人相互扶持,走過許多風(fēng)雨,對蘇軾來說,這位發(fā)妻在其心底的份量是相當(dāng)重的。王弗天生聰慧,在蘇軾為其寫的《亡妻王氏墓志銘》中多處提到這一點。“其后,軾有所忘,君輒能記之。問其他書,則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靜也。”王弗性格沉穩(wěn),蘇軾心直口快,兩人性格正好相輔相成。王弗作為賢內(nèi)助給蘇軾提了不少好建議,這些都被蘇軾寫進墓志銘中。王弗死后六年,蘇軾便因上書議新法激怒新黨,遭到****,被逼遠(yuǎn)離京城,四處漂泊。此時他多么希望夫人就在自己身邊,跟自己說說話,商量對策啊。

  下闋他夢回故鄉(xiāng),見到王弗一如往常,坐在窗邊梳妝,場景朦朧又真實,仿佛發(fā)妻之死、他飽遭迫害才是一場大夢。王弗陪著蘇軾走過他政治上最輝煌、最春風(fēng)得意的時光,他回憶夫人時,總不免想起那鮮衣怒馬的年華。美好的過往翻涌而上,蘇軾對夫人的思念如決堤之水浩浩蕩蕩??伤姆蛉嗽缫鸦饕粧g黃土,埋葬于青松明月之下。蘇軾無法接受這一事實,前一刻,妻子還鮮活地與他對望;怎么后一秒,她就能把自己推開,孤零零地躺在墳塋里呢?幻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了激烈碰撞,夢醒后,他不僅僅是思緒飛到了妻子身邊,而且是整個人都飛了過去。他站在妻子的墓前,直接面對那堵冰冷的墓碑。他看到冷漠孤寂的松林如青濤般涌動,這一片小小的墳塋仿佛是大海中的孤島。明月長長久久地將清冷的月輝撒在墳堆上,而他的發(fā)妻就在死寂中永眠。由此,前面創(chuàng)造的美好幻想全都破滅了,他被迫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王弗已死,天人永隔。詞人因而傷心悲痛到不能自已:“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p>  綜上,筆者認(rèn)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全詞只有最后一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是在現(xiàn)實中的。上闋,是詞人在與活在他心間的亡妻幻影的對話;下闋前五句,詞人構(gòu)造了一個十分真實的夢境,夢境中,夫婦相逢,一切情語皆在不言中。但這一切虛幻的圓滿在其夢醒后全部消失了。只剩下一位斷腸人,年年歲歲,無法釋懷。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