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吳應(yīng)熊死于宮中之后,吳三桂除了上書一封以表清白外,便銷聲匿跡,終日深居簡出起來。
進入十月后,突然之間,波瀾再起。
平西王吳三桂忽然上表請求撤藩,由幼子承襲平西王之位。
平南王尚可喜第十一次請求歸遼東,并由長子安達公尚之信繼承平南王,鎮(zhèn)守廣東。
緊接著,靖南王耿精忠也上表請求退隱。
一時間,清廷震動,天下震動。
朝堂之上,力主撤藩的少數(shù)派和力主拖延的大多數(shù)大臣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段時間之內(nèi),吳三桂又一連上書四次,一次比一次緊急。
天地會截獲消息,得知同一時間,他將云南提督張勇以及兩位副將王進寶孫思克調(diào)離了云南。
這三人忠于清廷,掌管了云南為數(shù)不多的朝廷兵馬,統(tǒng)共有兩萬六千余人。
張勇等離開云南境內(nèi)后不久,便在貴州境內(nèi)消失,其兵馬被平西王府吞并。
大約相隔十日后,天津衛(wèi)的一名副將趙良棟忽然神秘失蹤,在這風云詭譎之時,他的失蹤并沒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與此同時,陜西山西和山東境內(nèi),多了許多行蹤不定之人,三省巡撫和當?shù)乜偠脚沙龉賳T詳查,但都一無所獲。
就這十月底,華山之上,四位將領(lǐng)正與孟良等天地會豪杰見面。
他們之中,張勇原為明朝將領(lǐng),后投降阿濟格,再隨洪承疇作戰(zhàn)。
趙良棟和王進寶出身綠營,孫思克是漢軍正白旗人。
這四人在平定三藩之亂中會起大作用,孟良盡力拉攏,即便拉攏不成,也不會讓其為清廷所用。
“他們原本的確不心向大明,但只要能知錯就改,就有大用?!?p> 就在孟良與四人接觸,有了半分交情之時,忽然傳來一個極大的消息。
清廷同意了三位藩王的請求,但同時下令裁撤三藩半數(shù)兵馬。
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吳三桂殺云南巡撫朱國治,發(fā)布檄文,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以興明討虜為號,起兵造反。
一時間,九州雷動。
這一年年末,吳三桂攻陷云南貴州兩省,四川提督鄭蛟麟反,次年正月,吳三桂自稱周王,兵鋒直指湖南。
到了來年正月下旬,吳應(yīng)期攻陷岳州,吳三桂以其為守將,以七萬人鎮(zhèn)守長沙、岳州。
同時分兵十萬,南下廣東。
縱有多位部下起兵,但平南王尚可喜仍舊拒不反清,并以廣東兵力牽制吳三桂。
二月中旬,尚可喜忽病死于平南王府,廣東大亂。
尚之信以絕對武力控制了廣東兵馬,并自承平南王爵位,起兵反清。
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病死,唯有剛剛返回陜西的前五毒教教主何鐵手露出了絲絲笑容,用柔媚地聲音說道:“孟香主,我可做得漂亮?!?p> 三月中,靖南王耿精忠反,四月下旬,鄭經(jīng)集結(jié)兵馬完畢,正式西征,并傳下號令,要天地會群雄舉兵響應(yīng)。
陳近南早于二月份便返回臺灣,現(xiàn)下天地會十堂香主中,有七位齊聚山西和陜西,由青木堂的孟良暫時代領(lǐng)總舵主。
在他的力排眾議下,依舊按兵不動。
二月初,清廷遣重臣莫洛經(jīng)略陜西山西,督兩省諸軍征四川。
孟良得知他要來,不斷派人打探消息,時至五月下旬,兩省八旗兵馬盡數(shù)派遣。
莫洛一面征調(diào)糧草,一邊開始征召漢軍綠營,就在今晚,他在巡撫衙門設(shè)宴,將城中富商大賈盡數(shù)邀請到席。
接到消息,孟良拍案而起,朗聲道:“楊逸之、李力世、白萬元聽令。”
楊逸之神色一變,迅速抱拳回道:“末將聽令?!?p> “著你立刻召集城內(nèi)所有將士,配備兵器,準備應(yīng)變?!?p> 李力世和白萬元反應(yīng)略遲,但也很快隨機應(yīng)變,說道:“屬下聽令?!?p> “李力世,令你召集天地會所有人馬,枕戈待旦;白萬元,令你將消息傳至西安府所有同盟,令他們依計準備?!?p> “傳令下去,張勇,王進寶,孫思克,趙良棟,以及各位香主后堂議事?!?p> 眾人一齊喊道遵命,各自行動起來,半個時辰后,四位將領(lǐng),七位香主全部齊聚在孟府后堂。
孟良望過眾人,沉聲道:“楊逸之?!?p> 楊逸之早已身著戰(zhàn)甲,從隊列中走了出來,稟報道:“末將已召集城內(nèi)所有兵馬和壯士,統(tǒng)共八千零九百人,末將估計,莫洛此行所統(tǒng)屬兵馬約在三萬左右?!?p> “九千人對三萬人,這可是相當不容易?!?p> 孟良問道:“你的意見呢?!?p> “舉兵?!?p> 楊逸之回答的干脆而堅定。
往昔做了多少夢,反清復(fù)明,驅(qū)除韃虜,到了今朝,六位香主老淚縱橫,都大聲吼道:“舉兵!”
四位將領(lǐng)出身的人物,猶豫片刻,也回復(fù)到舉兵二字。
孟良站起身,走到堂中,向眾人抱拳道。
“咱們多年來辛苦奔波,就是為了光復(fù)河山,憑借這一腔熱血,立下不世大功,以為后人敬仰?!?p> “自今日起,咱們同生死共患難,肝膽相照,生死相隨?!?p> “我意已決,即刻舉兵。”
孟家大院火光閃耀,直照射到巡撫衙門都遠遠望見。
衙門之外,莫洛正與陜西巡撫鄂善相談,身后是西安府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員。
他們所談所言之事,乃是近來西安府總是能看到許多陌生人,似乎是五湖四海聚集而來。
莫洛看到火光,問道:“那是怎么回事?!?p> 陜西巡撫鄂善答道:“請大人放心,我就派人前去搜查?!?p> “嗯,這樣最好。”
莫洛點了點頭,便不放心上了,他最關(guān)注的還是糧草和兵馬,正想著今晚怎么從那些富紳嘴里弄出些糧食和銀子來。
他想起蘇克薩哈的交待,要便宜行事,就是買賣官職,也要籌措起來。
眼下西安府庫倉內(nèi)僅有十萬石存量,就算全部運抵漢中,也僅能支用兩個月。
莫洛正思索著,四周影影綽綽,突然出現(xiàn)了許多人馬。
他們神色勇悍,手持兵器,舉著旗幟,直奔巡撫衙門而來。
旗幟上繡著四個大字,反清復(fù)明!
“糟了!”
莫洛心頭一跳,立刻叫道:“有反賊!”
“有反賊啊!”
他話音未落,響徹夜空的喊殺聲涌動起來。
巡撫衙門的護衛(wèi)和隨莫洛而來的清兵反應(yīng)過來,慌忙聚在一塊兒,長槍林立,但聚攏過來的兵馬絲毫沒有退步的意思。
孟良長劍在手,立在當前,臉上閃爍著騰騰殺氣,運用內(nèi)力大聲說道:“驅(qū)除韃虜,反清復(fù)明,萬世之功,就在今朝?!?p> 聲若洪鐘,在每一個人耳中閃過。
“沖!”
隨著一聲令下,無數(shù)年輕子弟舉刀向前,沖向了巡撫衙門,兩股兵力頓時碰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