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十六國亂世之金戈鐵馬

11 秦魏相爭 赫連勃勃

十六國亂世之金戈鐵馬 南朝著作郎 6395 2020-11-25 09:00:00

  就在北魏滅亡了稱霸北方的后燕之時,后秦也在明君姚興的帶領下不斷擴張,不但成功降服周邊勢力,更是吞并了后涼。后涼自從開國君主呂光去世之后,宗室相爭、內亂不堪,河西之地原本臣服于呂氏的各方勢力紛紛割地自立,一時間竟同時出現(xiàn)了四個割據(jù)政權,因地理位置被后世分別稱作西涼、北涼、南涼,加上后涼。原本的統(tǒng)治者后涼呂氏在其他各方勢力的打擊下先是向后秦稱臣以求自保,后來徹底投降,立國僅十八年。河西其余三國也紛紛向后秦稱臣。姚興又利用桓玄之亂的時機先后攻取了東晉的南鄉(xiāng)、順陽、新野等十二郡土地。同年,后秦的軍隊還重創(chuàng)了仇池割據(jù)政權,迫使仇池王楊盛送子為質,接受姚興的封號。至此后秦達到極盛。從此北方的爭霸,正式轉移到了秦魏之間。

  當年后燕攻打北魏之時,拓跋珪曾經(jīng)遣使至后秦,要求和親,希望后秦派兵相救,卻遭到了不愿引火燒身的姚興的拒絕,兩國因此產(chǎn)生嫌隙。北魏稱霸河北之后,又攻占了臣服于后秦的黜弗、素古延等諸部,后秦朝廷震動,秦帝姚興自少年繼位,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奮斗,已經(jīng)成為文治武功卓越的一代英主,此時也打算乘北魏剛剛興起,給它沉重一擊,從此解除后患。

  后秦弘史三年五月,姚興命尚書令姚晃輔太子姚泓守都城長安,遣義陽公姚平、尚書右仆射狄伯支等率步騎四萬攻打北魏,自己則親領大軍隨后。

  姚平的前鋒大軍進軍順利,很快就到達汾河東岸的柴壁城。柴壁守軍堅守不降,并派人去平城求救。

  得知柴壁被圍,拓跋珪大怒道:“秦主姚興不知死活,竟敢率兵犯境,朕早欲滅他,此次他自尋死路,莫怨他人!”,于是遣毗陵王拓跋順、豫州刺史長孫肥率六萬騎為前鋒,自領大軍隨后進擊后秦軍。

  當北魏的先鋒大軍來到柴壁之時,柴壁已經(jīng)陷落、守將也已戰(zhàn)死。于是拓跋順兵圍柴壁,對其猛攻。姚興親率的四萬七千大軍見此渡過汾水,準備救援柴壁的姚平,誰知當兵馬來到蒙坑以南之時,與拓跋珪親率的三萬大軍相遇,兩位國君狹路相逢,隨即展開激戰(zhàn),拓跋珪披甲親自上陣沖鋒,魏軍士氣大盛,后秦不敵,退軍四十里,回到汾水以西的天渡。

  天渡與柴壁隔河相望,姚興見柴壁被圍日久,糧草不繼,準備派兵運糧接濟,誰知此舉被北魏博士李先識破,李先向魏帝拓跋珪建言道:“兵法有云,兩軍交戰(zhàn),高處乃戰(zhàn)略要地,應當占據(jù),低洼處乃險地,容易被囚,應當避免屯兵,現(xiàn)在秦軍兩個錯誤皆犯,高處為我軍所占,而他們卻困守低地,我軍應當乘秦軍出發(fā)援助之前,派出奇兵,過河搶占天渡,阻止其接濟,則柴壁可破!”。

  廣武將軍安同也附和道:“汾水東西三百余里道路不通,天渡與柴壁隔河相望,敵軍聲勢相接,長此以往,與我軍大為不利,不如我軍在汾水上架起浮橋,搶占西岸,并派戰(zhàn)船沿河來回游弋,到時姚興將無計可施!”。

  拓跋珪聽從二人建議,依計而行,架起浮橋,并渡過汾水,東西兩岸因此連成一片,魏軍不時騷擾秦軍,并派船游弋,阻止其渡河接濟柴壁,后秦大軍處于被動的局面。

  姚興打算破壞掉魏軍在汾水上的浮橋,斬斷東西兩岸的聯(lián)系,然后再殲滅西岸的魏軍,于是命人自上游將成捆柏樹扔入水中,欲順流沖毀浮橋,但均被北魏軍鉤起用作柴火。

  相持日久,柴壁糧盡,難以堅守,義陽公姚平?jīng)Q定突圍,河西岸的姚興見守軍突圍,無法支援,只得陳兵岸邊,烽火擂鼓為其助威,希望柴壁守軍能突出包圍,渡河與自己匯合。而兵疲馬乏的姚平則希望姚興能渡河攻擊圍城的魏軍,減輕自己突圍的壓力。然而一條汾水,又有魏軍戰(zhàn)船阻礙,兩支隊伍只能相望而不相逢。

  姚平突圍失敗,軍隊損失慘重,兩萬大軍降魏,自己帶領部分將士來到河邊卻無法渡河,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姚平諸軍士無奈對著河西岸的姚興大軍,喊道:“陛下,臣等為國盡忠了!”,接著紛紛跳入汾水自盡!

  西岸的后秦軍隊,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人跳河自殺、為國盡忠,卻不能相救,全軍上下悲痛欲絕,哭喊聲震徹山谷!

  拓跋珪命水性極佳的魏軍,跳入河中救人,將尚書右仆射狄伯支及越騎校尉唐小方等四十余人救上岸,帶回平城任用。魏軍重新進入柴壁城。

  隨后魏軍與后秦大軍在汾河以西交戰(zhàn)多次,面對士氣衰落的秦軍,魏軍連戰(zhàn)連捷,兵鋒一度逼近蒲板。姚興數(shù)次遣使求和,都被拓跋珪拒絕,拓跋珪反而不斷從國內增兵,打算乘勝一鼓作氣滅亡后秦。而就在此時柔然偷襲北境的消息傳到軍中,拓跋珪無奈撤軍,后秦才得以喘息,經(jīng)此一役北魏坐實了北方霸主地位,而后秦精銳盡失、損兵折將,國勢開始衰落,再也沒有能力與北魏一爭高下,禍不單行后秦國內出現(xiàn)了極大的變化,使得姚興焦頭爛額,那就是劉勃勃的叛亂。

  見秦軍戰(zhàn)敗,被軟禁在長安多年的西秦大王乞伏乾歸逃回故地,聯(lián)絡舊部,滅國十年的西秦得以復國,后秦派兵征討不能勝,又在隨時面臨北魏南攻的境況下,只能接受這一事實。

  然而風云變幻,北魏擊退了柔然的進犯,準備整軍再次南下的時候,卻意外的發(fā)生了震驚世人的宮廷變故,一代雄主拓跋珪竟然被其子拓跋紹刺殺。

  拓跋珪稱帝之后,雖然四處擴張、戰(zhàn)功赫赫,卻長期服用寒食散,欲圖長生。此藥對人腦部損傷極大,拓跋珪開始變得喜怒無常,經(jīng)常發(fā)怒屠殺大臣,就連有大功于國的其弟拓跋儀也不能幸免。

  其次子拓跋紹性格暴虐紈绔,經(jīng)常喜歡在大街小巷里游逛,往往搶劫行人,以殺害無辜取樂,有一次拓跋紹看到有位孕婦,與人打賭其所懷男女,便親自剖開她的肚子觀看胎兒,拓跋珪得知后非常憤怒,把他倒懸在井中來懲罰他,眼看快死時才將他拉上來。

  這日,拓跋珪又服寒食散,藥性發(fā)作,在宮廷內暴走,正好見到拓跋紹的生母賀夫人責罰奴婢,拓跋珪正好無處發(fā)泄,于是將她囚禁在宮中,聲稱來日殺她,夜里賀夫人秘密派人告訴拓跋紹讓他來救自己,拓跋紹得知后大驚,想起往日父皇種種責罰,怒從心起、惡從膽生,便與帳下武士以及宦官等數(shù)十人聯(lián)絡謀劃,跳墻進入宮中,來到皇宮天安殿。

  此時拓跋珪藥性已過,正在睡覺,侍奉左右的奴仆見狀高喊賊寇來了,拓跋珪驚醒起身,一摸身旁沒有兵器,于是起身空手赤拳擊賊,神勇異常的拓跋珪一人撂倒多人,卻被逆子拓跋紹偷偷繞到身后,背后一刀殺害。堂堂一代雄主、立志統(tǒng)一天下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就這樣意外的死于自己兒子之手。

  弒君殺父的拓跋紹根本得不到朝中的支持,拓跋珪長子齊王拓跋嗣趕回都城平城,他平定了叛亂,并處死了拓跋紹,然后繼承帝位。由于這次變故,北魏暫時也無力南征,于是同意了后秦的議和,兩國開始相安無事,進入蜜月期!

  見到兩國和好,有一人極度不能容忍,這人就是身在朔方的后秦安北將軍、五原公劉勃勃。

  -----------------------------------------------------------------------------------------

  匈奴是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的北方游牧民族,秦漢時期對中原大地造成了巨大的襲擾,后經(jīng)漢武帝的打擊,開始分裂,國力衰退。北部遷往歐亞草原,南部繼續(xù)與中原王朝不斷的和親、交戰(zhàn),曹操在世時把內附的南匈奴分為五部、分而治之。到西晉八王之亂時,匈奴人再次崛起,率先建立了前趙政權,并俘獲晉愍帝,滅亡了西晉,史稱這場變亂為永嘉之亂!

  匈奴鐵弗部是匈奴與鮮卑等各族雜交的一個部族,首領也和匈奴各部首領一樣,寄漢匈和親的往事,用漢朝皇帝的“劉”姓作為自己的姓氏。

  苻堅崛起時,鐵弗部首領劉衛(wèi)辰歸降,并用計引誘代王拓跋什翼健,使之中了秦軍伏兵之計,兵敗身死,從此與拓跋氏后人結為世仇。拓跋什翼健之孫拓跋珪建立北魏,攻打劉衛(wèi)辰部,斬殺其親族五千人,尸體都扔進了黃河,只有劉衛(wèi)辰的幼子劉勃勃在部眾的掩護下逃脫災難,投奔后秦姚興,從此北魏成為劉勃勃心中不共戴天的仇敵!

  劉勃勃身高八尺五寸,腰帶十圍,生性善辯聰慧,風度儀表很美。姚興見到之后甚是喜愛,任命其為驍騎將軍,經(jīng)常帶他參與國政大事。姚興之弟姚邕對姚興說:“劉勃勃天性不仁,陛下對他寵遇太過分,恐怕將有后患?!?,姚興則說:“劉勃勃才能卓著,今國破來投,朕正要用他平定天下,有何后患可言!”。

  姚邕極力規(guī)諫道:“劉勃勃事主輕慢,治軍殘暴,不講情面,對于去留看得很輕,是喂不飽的惡虎,終有一天會因食不飽而傷人!”。

  姚興不聽,并于第二年封劉勃勃為持節(jié)、安北將軍、五原公,把三交五部鮮卑以及雜族共二萬多部眾配給他管理,令其鎮(zhèn)守朔方。

  其實姚興此舉也是別有意圖的,他知道劉勃勃與北魏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讓他統(tǒng)領雜胡各部,鎮(zhèn)守朔方,正好可以在西北邊牽制北魏,兩邊互相廝殺,得利的只會是自己。

  當后秦與北魏交戰(zhàn)的消息傳到朔方,劉勃勃大為高興,認為自己報仇雪恨的機會就要來臨,所以他也在積極整軍備戰(zhàn),誰知后秦一潰千里,緊接著又是雙方講和,互派使節(jié),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

  劉勃勃大感失望,甚至有種被出賣的感覺,怎奈自己實力太弱,無法立即行動。他心中清楚,北魏過于強大,要想報仇,只能先對實力相對較弱的后秦動手,等自己兼并關中、河洛之后,才是與北魏一決雌雄的時機。

  沒過多久,劉勃勃以狩獵為名來到高平川,邀請自己的岳父沒奕干一起會獵,沒奕干欣然赴約。誰知劉勃勃竟乘機襲殺了這位對自己有大恩的岳父,盡占了高平川,更兼并其步眾,獲得戰(zhàn)士數(shù)萬人。然后再討伐鮮卑薛干等三部,成功擊敗了三部,一萬幾千人投降。從此劉勃勃實力大增,自稱大單于,開始建國,并認為匈奴乃夏朝王族的后代,于是定國號為“大夏”,自稱大夏天王,設置百官,建元龍升,正式脫離后秦。

  次年,劉勃勃攻打后秦北方三城,殺死秦將楊丕、姚石生等人后旋即撤離。御史大夫叱干阿利建言道:“我大夏已經(jīng)立國,應當廣占城池,使人心有所依附,再一步步蠶食后秦領土,最后攻取長安建都,這樣才能成就大業(yè),高平城易守難攻,應當先攻取暫做都城!”。

  劉勃勃搖頭道:“愛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大夏剛剛草創(chuàng),實力弱小,尚不足以與秦國正面對決,姚興乃當世英主,各方勢力都臣服于他,如果我們憑城固守,就像畫地為牢一樣,遲早會被其消滅。不如效仿我匈奴先輩,如旋風般來去自由,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等他大軍集結時,再從容躲避,使他們疲于奔命。古時候的軒轅黃帝一開始不也是遷居無常嗎,我料定不出十年則嶺北、河東將盡歸于我手。等到姚興一死,他暗弱的兒子姚泓繼位,我們再與之決戰(zhàn),攻占關中,則大業(yè)可成!”,百官欽服!

  劉勃勃全軍貫徹他的戰(zhàn)略方針,不斷騷擾、掠奪后秦諸鎮(zhèn),秦國損失慘重、苦不堪言。嶺北各城,大白天也不敢打開城門,惶惶不可終日。姚興捶胸感嘆道:“悔不聽姚邕當年所言,才有今日之禍??!”。

  自從后秦被北魏打敗,不但西秦復國,河西各涼國也紛紛脫離后秦控制,并與之對抗,劉勃勃乘機與河西諸國交往,互結友好,共同對抗后秦,一時之間姚興焦頭爛額!

  面對劉勃勃來去如風的機動戰(zhàn)術,秦軍始終疲于應對,后秦弘始十二年,劉勃勃再率大軍突襲青石原,秦將張弗生準備不及,大敗被殺,損兵六千。姚興實在忍無可忍,下令衛(wèi)將軍齊難率兵兩萬追擊夏軍。劉勃勃再次將機動戰(zhàn)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見秦軍大舉來攻,引兵急退至河曲,避敵鋒芒。衛(wèi)將軍齊難見劉勃勃逃遠,于是縱兵劫掠,然后南歸,而就在這時,夏軍突然偷偷殺到,秦軍措手不及,因此大敗,折兵七千,夏軍繳獲戰(zhàn)馬兵器無數(shù)。齊難退兵至木城,劉勃勃旋即再次殺來,乘其不備攻占木城,擒獲齊難,俘虜秦軍一萬三千。此戰(zhàn)劉勃勃威震嶺北,當?shù)貪h、胡紛紛歸附,劉勃勃設置官吏進行安撫。

  同年劉勃勃再率騎兵進入高岡,劫掠七千多戶平?jīng)龅木用瘢⑦M駐依力川。

  姚興怒不可遏,親自引大軍前來討伐,劉勃勃聞風撤退,后秦前鋒大軍很快到達三城,劉勃勃乘秦軍主力未至,率騎兵攻打,前鋒將領姚文宗迎戰(zhàn),戰(zhàn)敗撤退。姚興令將領姚榆生率兵援擊,劉勃勃佯裝后退,卻在山谷間設下伏兵,秦軍到來之時立刻縱兵殺出,當場擊殺姚榆生,降者無數(shù)。姚興無奈引軍退回長安。

  秦將王奚在敕奇堡聚集三千戶羌人堅守,對抗夏軍。劉勃勃領兵前來攻打,王奚勇猛異常,率騎兵出堡與之交戰(zhàn),夏軍傷亡甚重。劉勃勃大怒,命人截斷敕奇堡水源,堡內缺水,軍民饑渴難耐,于是抓住王奚送往夏軍營地,并向劉勃勃投降。

  劉勃勃親解其縛,并溫言道:“秦軍之中皆是鼠輩,唯有你堪稱猛將,孤愿與你共定天下!”。

  王奚冷哼一聲,說道:“你受天子大恩,不知回報,反而叛亂,占我土地、殺我兵眾,如果你真要恩典于我,就賜我速死吧!”。

  劉勃勃大怒,命人把王奚和親兵數(shù)十人全部斬首。

  第二年,劉勃勃再次興兵攻打后秦,黃石固、我羅城皆被攻破,他又把民眾萬余戶遷往大城,任命官員統(tǒng)治。

  同年,劉勃勃再率三萬騎兵攻打安定,擊敗守將楊佛嵩,并其部眾四萬五千人,繳獲戰(zhàn)馬兩萬匹。東鄉(xiāng)的秦將黨智隆率軍前來歸降,劉勃勃任命他為光祿卿。姚興的鎮(zhèn)北將軍王買德受劉勃勃兵鋒威脅,也率兵投降。王買德極富謀略,在秦軍中威名赫赫,他的投降在秦軍中造成巨大的振動。

  劉勃勃對于王買德的投奔大喜過望,拉著他的手說道:“孤乃是大禹后代,世居北方,祖先曾經(jīng)縱橫草原,世代與漢魏交戰(zhàn),后來轉弱,受制于人。孤雖不才,但想興盛祖先事業(yè),為我大禹子孫正名,卿以為如何?”。

  王買德躬身應道:“司馬氏失德,自取其禍,后政權南遷,北方從此群雄四起,人人皆想問鼎中原,陛下家族顯赫,又有雄心壯志,必可恢復先王們的事業(yè),開啟夏國大業(yè)?,F(xiàn)在秦國雖然衰敗,但根基尚且穩(wěn)固,大王應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劉勃勃大喜,繼續(xù)問道:“西秦國主乞伏乾歸病故,孤欲討伐之,卿以為如何?”。

  王買德?lián)u頭勸阻道:“大王不可,明君賢主用兵,不伐大喪之國,此舉不合人道,匹夫也覺得羞恥,況且西秦是我大夏盟國,如果此時攻打更會大失人心,于大王事業(yè)有損?!?。

  劉勃勃欣喜道:“愛卿所言極是,如果沒有愛卿,孤豈能聽到如此忠言,是上天賜愛卿于我!”,于是任命王買德為軍師中郎將,令其常伴左右。

  經(jīng)過數(shù)年疾風暴雨般的機動戰(zhàn),劉勃勃的大夏國已經(jīng)占據(jù)整個河套地區(qū),并降服周邊許多部族,又與西秦、河西諸國結盟,領土國力開始與后秦分庭抗禮,后秦國勢則進一步衰落,政權開始岌岌可危。

  劉勃勃命工匠打造千錘百煉的大環(huán)刀,并親自命名為大夏龍雀,在其刀背面刻上“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此刀成為夏國寶器,數(shù)步之外仍覺寒氣逼人,用來斬殺敵軍被俘大將,每當砍下時,刀鋒未至,刀氣即以破肉!由奉寶大臣攜帶,常年跟隨劉勃勃左右,希望借由它從容退敵,威震神州!

  后秦弘始十五年,大夏鳳翔元年,劉勃勃令叱干阿利為將作大匠,發(fā)嶺北漢、胡十萬人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建都城。叱干阿利此人乃是匈奴叱干部的貴胄,曾經(jīng)救過劉勃勃性命。他身懷大才,乃劉勃勃麾下猛將,而且又有工匠技能。不過此人追求精益求精,手法十分殘暴。他負責為夏軍制作五兵器械,造好呈上之后,他會讓人用弓箭或長矛刺甲胄,如果甲胄刺穿就斬殺制甲之人,如果不能刺穿就斬殺制作弓箭長矛之人。大夏龍雀也是其督造,過程殘暴自不必言。

  叱干阿利秉劉勃勃之意,用工殘忍刻暴,筑城時先用火蒸烤土磚,再澆筑以石灰、糯米三層粘合,筑好后,又用原先治五兵器械的方法,命令士兵用長矛刺墻,刺入一寸,就斬殺此處筑城的工匠,然后把此處推到重建,再把工匠尸體埋入新墻之中;如不能刺入,就斬殺軍士,以防止軍士與工匠勾連,不盡力刺墻。如此方法,六年完工,此城堅固異常,為自古僅見。劉勃勃自信的言道“孤立志統(tǒng)一天下,君臨萬邦,此城就叫統(tǒng)萬城!”。由于統(tǒng)萬城堅固無比,歷經(jīng)一千六百年風雨,至今遺址仍然蔚為壯觀的屹立在陜西榆林靖邊縣西北,此是后事,順便一提而已。

  劉勃勃生性殘暴,在通往都城統(tǒng)萬城的各條大道旁筑立眾多“京觀”,所謂“京觀”乃是用無數(shù)人頭密密麻麻的鑲嵌在高大土堆之中,用以彰顯其赫赫武功,并威嚇世人。各國使節(jié)每每通過無不驚恐異常,見到夏主時,無不心生畏懼!

  統(tǒng)萬城建成的當年,劉勃勃率軍進駐,并遷徙數(shù)萬戶居民充實其中,慶功宴上,劉勃勃對眾人言道:“孤的祖先,乃是大禹,原本姓姒,后來漢匈通婚,才隨母姓姓劉。兒子隨母親的姓,不合乎禮法。朕準備根據(jù)義理改姓。帝王是上天之子,其赫赫聲威當與天連,現(xiàn)在朕就改姓為赫連,這是遵從上天的旨意!赫連之姓是上天之尊姓,不能讓旁出的宗族共同擁有,不是嫡系子孫的,都用鐵伐作姓,希望朕的宗族子孫像鐵那樣剛強銳利,都能攻伐別人。”。

  于是劉勃勃正是改姓,嫡系兒子紛紛追隨,這就是縱橫北方,為禍中原二十年,名聲籍甚的大夏天王赫連勃勃!

南朝著作郎

本節(jié)為涉劉裕,講述了北方霸主的爭奪戰(zhàn),北魏擊敗后秦坐實了北方霸主地位!以殘暴聞名古今的赫連勃勃也正式登場!   此節(jié)是第二卷《桓楚之亂》的最后一節(jié),接下來第三卷《北伐南征》即將開始,第三卷也是此書最精彩,最熱血的一節(jié),劉裕滅南燕、剿神教、平譙蜀、定河洛、敗北魏、亡后秦,正可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敬請期待!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