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章 燈火輝煌的唐朝長安城
在古裝劇盛行的年代,在看到很多晚上出游,燈火輝煌的場景時bai,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唐朝的“夜生活”,無論是《仙劍奇?zhèn)b傳3》中紫萱和徐長卿在燈謎長廊中再次一見鐘情,還是熱門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帶來的輝煌壯闊,都能讓人耳目一新。
在遙遠的唐朝,疆土遼闊國泰民安的長安城中,繼承著“夜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除了夜間的打更人出來為大家報時,晚上的唐朝人也就只能在家里老老實實的睡覺,完全沒有夜間的娛樂生活,而這樣“夜禁”的舉動也是為了安全的起見,安保措施不能遍布城角,“夜禁”總體上來說是來保證安全的。
打破“夜禁”國力強盛的唐朝,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生活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是這片生活安康,政治穩(wěn)定的局勢,是唐朝的公務員們的辛苦勞作的成果。于是隨著道教的傳播,唐朝的“公務員”們開始呼吁法定假期,所以在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傳統(tǒng)節(jié)日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就成為了當時唐朝公務員的法定假期。
在古代的上元節(jié),人們普遍用喜慶和熱鬧的方式來度過,一般以觀看彩燈為習俗,而為了促進公務員的工作,所以在上元節(jié)這一天全程放假,共度良宵,隨著唐朝“假寧令”的頒布,上元節(jié)成為了中國歷史上關于“放假”的明文法規(guī)。
假期延長在短暫的一天上元節(jié)假期度過之后,為了盛世的延續(xù),上層的官員們擔心這樣的通宵達旦的過上元節(jié)有點大動干戈,會影響到工作的進行,所以就有官員提出不要徹夜狂歡,而唐朝的唐睿宗也只能聽取建議執(zhí)行。但是到了唐玄宗執(zhí)政的時候,看到這樣全國上下普天同慶的好日子是能調動人民群眾的情緒的,所以干脆直接將假期延長到三天,從國庫中出資,下層官員出力,資助全城的人民共度上元節(jié)良宵。
在上元節(jié)期間,為了保證全城的安全,全城都掛上燈光結彩的彩燈,驅散鋪天蓋地的黑暗,神秘和黑暗都被驅散走了,人們就在彩燈下狂歡,在這“光亮”的黑夜之中,人們喝著肉粥,吃著面繭、絲籠、火蛾兒等美食,載歌載舞,拔河和猜燈謎等活動,開啟了徹夜的狂歡。
上元節(jié)=情人節(jié)在古代,對于女子的約束甚多,不能隨意出門,在“夜禁”規(guī)定下晚上想“偷溜”出去也是不允許的,而且當時的婚配追求的是“門當戶對”,任由家里人分配。但父母安排的不一定和自己的心意,平時累積的抱怨也不能隨意釋放,所以上元節(jié)就成了唐朝女子們的“大型相親”見面會,這期間的男女們借此良宵,訴苦衷腸,表達愛意,甚至有人上演私奔的劇本。
這也并非沒有歷史記載,在《舊唐書》中曾說道:
“四年正月望夜,帝與后微行市里,以觀燒燈。又放宮女數(shù)千,夜游縱觀,因與外人陰通,逃逸不還。”
指的是唐中宗時期,上元節(jié)出行的宮女,為了擺脫宮中的束縛,與宮外的人私奔,還有的宮女和心上人在上元節(jié)幽會,上元節(jié)也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當時的情人節(jié)。
也有很多詩人對于上元節(jié)的慶典也頗有靈感,相應創(chuàng)作了一些佳句。歐陽修就在《生查子》中創(chuàng)作了這樣的佳句: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于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p> 朗朗上口,而另外一邊的辛棄疾也創(chuàng)作了一句基本人人熟知的佳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燃燈文化
作為人的日常用品,燈從古流傳至今,已經(jīng)有冗長的歷史。而在唐代以前,燃燈文化多向原始的神秘崇敬,對“天神”的敬仰,是一種較為正式的器具。而到了唐代,為了照明和上元節(jié)的起興,娛樂性不斷增長,到了唐朝上元節(jié)的發(fā)展之時,燃燈也就成了娛樂性、實用性并肩的燈文化,而上元節(jié)的燃燈,就是象征著“狂歡之夜”的存在。
張燈結彩在唐朝之前,張燈結彩屬于民間的活動,為了祭奠帝王的燃燈高掛,緬懷有功績的領導者們,是少有且不被重視的文化,燃燈的文化也沒有出彩的地方,但是到了唐朝,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燃燈的文化也逐漸豐富起來,燃燈不僅僅是祭奠的燈火,更是象征喜慶的燈光,代代流傳。
對于唐朝的燃燈燈飾,在《云仙雜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白鸞轉花,黃龍吐水,金龜、銀燕、浮光洞、攢星閣、皆燈也。”各種動物樣式生產(chǎn)的燃燈,讓燃燈充滿生動性。
燈具的創(chuàng)新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唐朝人也開始注重燈的發(fā)明,隨之發(fā)明了“影燈”。影燈類似現(xiàn)代的光影燈,燈紙上的團,通過內置燈燭火焰映照出影子,推動花燈的旋轉,地面上就會出現(xiàn)映照出來的影子團,燈光好看且影子展現(xiàn)出來的形象也栩栩如生。
影燈的發(fā)展讓我們看到了唐朝人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熱動力學”也在唐朝嶄露頭角,栩栩如生的影子和花瓶展示品般的燈,都是唐朝人智慧的體現(xiàn)。
除了影燈以外,為了展現(xiàn)高超的技藝,唐朝人還發(fā)明了燈樹、燈輪、燈樓等等燈的款式,也更有巨型的燈具,在當時也有衍生出來的與燈相關的職業(yè)“燈俾”。
燈樹,是隋朝燈具基礎之上發(fā)展而來的,因為像樹的分支,燈架分支矗立的燈型。
燈輪,以佛教燈為基礎的燈具,充滿佛教的元素,燈輪共有七層,每層都有七盞燈,就如同齒輪一樣。
燈樓,燈樓是燈輪衍射出來的建筑物,以燈輪為模型的樓層,在《歲華紀麗·上元燈樓》就有這樣的記載:“唐玄宗於上陽宮建燈樓,高一百五十尺,懸于珠玉,微風將至,鏘然成韻?!?p> 隨著燈樓的建成,也彰顯了唐朝強盛的國力,也成了象征的建筑物,高一百五十尺就相當于現(xiàn)代的46米,這樣的巨型燈樓,還有諸多寶石在上面發(fā)出叮叮當當?shù)膿u晃聲,想象一下都是很宏偉的樣子。
燈俾,類似打更人的一種職業(yè),用木雕成的侍俾像的燈架,手持彩燈,擬人而伺立,關于燈俾,在《開元天寶遺事·燈俾》中這樣記載的:“寧王宮中,每夜於帳前羅列木雕矮俾,飾以彩繒,各執(zhí)華燈,自昏達旦,故曰之為燈俾?!?p> 載歌載舞的上元節(jié)
“踏歌”而起的唐朝人踏歌起源于漢代,一種舞蹈助興的形式,風靡于唐朝,無論是身份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會在上元節(jié)“踏歌”助興,在唐睿宗黨政時期精選長安少女千余人,于燈輪下踏歌三日夜。
在唐玄宗時期更有詩詞的記載,在唐朝顧況的《聽山鷓鴣》中:“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曉。”描述了在上元節(jié)期間,民間的百姓踏歌載舞,跳了一整晚,白居易也在《正月十五夜月》中這樣描述踏歌:“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無妨思帝里,不會厭杭州?!币彩敲鑼懱じ璧南矐c熱鬧的場景。
“牽鉤”拔河的前身除了踏歌的喜慶,在唐朝還有現(xiàn)代的團建活動拔河,在遙遠的唐朝稱作“牽鉤”,上元節(jié)人們聚到一起舉行快樂的拔河活動?!斗馐下勔娪洝分羞@樣描述:“兩鉤齊挽,大組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輸,名曰拔河”,當時的“牽鉤”和現(xiàn)代的拔河差異不大。
最早的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習俗是喝肉粥在唐朝的上元美食中,主要是白粥和肉粥,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是屬于數(shù)一數(shù)二的美食,在《唐六典》中有這樣的記載:“正月十五日,晦日膏糜”?!案嗝印本褪撬追Q的肉粥。
當然唐朝的上元節(jié)也不僅僅只是肉粥這么單調,在上文中也有簡單的舉例,更有糯米制品“面繭”的蠶繭美食,餅狀的食品“絲籠”,油炸的“火蛾兒”,類似現(xiàn)代綠豆糕的“玉梁糕”。流傳到我們現(xiàn)代元宵節(jié)吃湯圓的習俗是到宋朝才開始興起的,不過在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吃特定的食物是唐朝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
唐朝是一個國力富強、國泰民安的朝代,領導人為了公務員的休息而調動的假期,演變成了舉國歡慶的日子,無論是電視上的演繹還是歷史書上的記載,都展現(xiàn)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上元節(jié),上元節(jié)的慶典也成為了唐朝的創(chuàng)舉,打破古代的黑暗和神秘,宣揚歡樂的氛圍,展現(xiàn)了風華絕代的上元節(jié)慶典。
在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一直都很輝煌,在一千多年前的時候,全世界的夜晚都陷入一片黑暗的時候,只有我們的長安城是燈火輝煌的。所謂的文明盛世,也就是這種用力量達到的頂峰,雖然在整個宇宙之中我們是如此的渺小,但我們人類依然堅定的在展示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文明了,中華文明。
雖然近代,我們經(jīng)歷了百年的沉淪。
但我們依然堅強的重新站立了起來,從抗美援朝到對印、對越反擊戰(zhàn),到我們的兩彈一星,其中,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從心理上站立起來!
當年,為了生存和發(fā)展,我們也放棄過一些。
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有些意識形態(tài)的入侵也導致我們現(xiàn)在的迷茫。
但,我們在交出了經(jīng)濟上騰飛的答卷,同時需要加強的是我們自身骨氣和血性的堅韌度。
所謂的高高在上的西方,他們過分的囂張和理直氣壯,難道不是曾經(jīng)的忍讓造成的嗎?
當今世界混亂一片,唯有中國這方土地還保持著堅挺,從來都沒有什么救世主,我們依靠的只有自己!
中國人所希望的無非是平等和尊嚴,我們當下所爭取的,也是為了后代們在爭取更多的平等和尊嚴,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