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 唐代男人的褲子
根據(jù)史料記載:唐代男人所穿的褲子為:
袴·裈
唐人下身所穿的褲,分為「袴」和「裈」兩種,與今日之「褲」所指不盡相同。初唐顏師古所注《急就篇》之「袴裈」條下說:「袴謂脛衣也,……袴之兩股曰襱。合襠謂之裈,最親身者也?!箍梢娧F是套穿在外,襠不縫合的外褲;裈則是穿在袴內(nèi),合襠貼身的里褲。
在唐代完整的衣物清單中,多裈、袴并舉,袴有單有夾,裈則主要為單。按奈良文書中的衣料尺寸,單裈用料為夾袴的一半略少,可見長度大略相當(dāng)。正倉院所藏實物中,褲類可分為開襠和有襠兩大類,即分別為袴和裈。
阿斯塔那和甘肅花海曾出土開襠錦袴和繡袴,按墓中文書,也均題為「袴」。晚唐五代雇工契中,還大量出現(xiàn)「襠」一詞,如「春衣一對,汗衫一領(lǐng)、襠一要(腰),皮鞋一兩」一一,則指的是一種發(fā)放給工人的合襠褲,與裈類似。
由此想到,在中國歷史上褲子的發(fā)展進(jìn)程:
不得不說,中國歷史上,褲子的發(fā)明不可謂不是一個巨大的壯舉。本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腿是極其容易受傷的,而且也很容易受到寒氣和濕氣的影響。
這褲子的發(fā)明,解放了原始的那種,大家把一塊布圍在腰間的著裝習(xí)慣,事實上,把布料圍在腰間或者是從頭部那里套一塊衣料,都不如褲子來得簡單。
褲子的作用,不僅能夠保護(hù)兩條腿不受傷害,還能很好的遮蔽隱私的地方,讓人們的活動更加方便。
男人們是干苦活的主力,而女人們則負(fù)責(zé)養(yǎng)家生孩子的責(zé)任比較重大,所以男人們是最先開始穿褲子的。對于男人們來說,這褲子簡直就是下地干活的一大利器。
天氣的冷熱變化都可以在褲子的厚薄程度上有所體現(xiàn),而且,褲子為了方便人們,所以故意做成現(xiàn)在開襠褲的那種形式,為的就是在保護(hù)的同時,也讓人們更加舒適。
開襠褲開口的地方,縫著一根帶子,想要上廁所的時候,只要把帶子拉一下,就能讓這個口子露出來。
一開始,這種褲子只在貧民中十分流行,而皇室們由于并不用下地干活,而平時也比較閑散,所以對這種褲子的需要并不是太高。
據(jù)說,直到有一個皇帝,他的宰相希望他能夠多多寵幸他的皇后,只有多寵幸皇后,少寵幸后宮的那些妃子,皇帝的后宮才能更加穩(wěn)定。
而這個皇帝確實花心,他經(jīng)常對自己的服侍小侍女動手動腳,而當(dāng)時小侍女們的衣服,多是裙子,只要一掀開衣服,就能讓皇帝更加為所欲為。
據(jù)說,為了限制皇帝的種種行為,所以宮內(nèi)專門有人設(shè)計了一款褲子,讓陪伴在皇帝身邊的女人們穿上,這種褲子脫起來十分麻煩,不僅要解開好幾個扣子,而且還要把帶子解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減少了皇帝動手動腳的可能性。
后來,隨著褲子的發(fā)展,逐漸有了那種沒有口子的褲子。沒有口子的褲子,由于不能像開襠褲一樣,解開帶子就能方便,所以這種褲子在穿脫方面要簡易得多。
那時候流行在腰間寄一個腰帶,而這腰帶更好就有控制褲子不要往下掉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到,這種褲子,正是現(xiàn)代人的褲子的雛形。
而女人們,由于褲子的方便,也漸漸傾向于穿褲子。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穿褲子的機(jī)會,只有皇親貴族,才有機(jī)會穿褲子。而這種褲子一般為外穿的,十分講究。
當(dāng)時做褲子的人,多學(xué)習(xí)西域的奇特文化,在褲子上繡著五顏六色的花紋和圖騰等。褲子的樣式少,而且專門給愛美的女人穿的褲子的產(chǎn)量也少,畢竟并不會有那么多人湊巧都了解西域的文化,制作出精巧的褲子出來。所以這種褲子,一般也只有皇家的婦女,才能消費得起。
隨著褲子的不斷普及,褲子也自然變成了一種階級的象征。男人們的褲子,多是那種很寬松的樣式,穿在身上怎么也不比正裝好看,但是勞動人民不管那么多,方便就好,所以首選褲子。而不需要干活勞作的,有一定資產(chǎn)的人,多穿褲子,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