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460 批楚靈

我讀歷史之碎碎念 九折肱 1623 2021-02-04 08:57:00

  楚世家》·孔夫子與楚王之楚靈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p>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fù)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溪?”——左傳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dan 去聲)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

  要問孔夫子他最推崇的學(xué)生是誰呢?自然非顏回莫屬,可以說顏回是最通達(dá)孔子理念的一個,顏回也就是顏淵。從上面的記載,可以看到顏淵這個人非常的講究個人道德實踐,連孔子也贊嘆不已。尤其是在師徒對話中提出了“克己復(fù)禮”這個理念。無疑,克己復(fù)禮是對自身最大限度的克制,將人的欲望壓制來符合“禮制”的約束,而這個“禮”也并非是孔子獨(dú)創(chuàng),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岸Y”是孔子接受了古人的觀念并進(jìn)行傳承,甚至希望整個社會都回歸到古人提倡的“禮”的境界。

  但是孔子的主張沒有被天下接受,你的東西很美好,但是沒人用,所以孔子周游列國最終狼狽如喪家之犬,只好退而求其次,刪削詩書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這樣子看,孔夫子提倡的東西并不致用,沒有哪一個諸侯君王采納。在致用這一點上,孔先生是失敗的。他最信任最欣賞的學(xué)生顏淵是怎么踐行老師的主張的呢?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以此看,壓制欲望,來追求禮的主張,別說各國君王,連一個普通的人都難以做到,這是反人性的,是把外面所有的能激發(fā)人欲望的東西全部打住,然后向內(nèi)極深刻的嚴(yán)格自己。這是圣人所為。很遺憾,做得了圣人,未必做得了雄主,成就了自己,未必能霸天下。這是兩碼事。

  《左傳》中拿出孔夫子克己復(fù)禮的主張來批評楚靈王,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溪?”事實上,這句話豈止可以拿來批評楚靈,可以說批評任何一個都可以,唯獨(dú)孔子標(biāo)榜的堯舜禹文王武王可以除外,畢竟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十一年,伐徐以恐吳。靈王次於乾谿以待之。王曰:“齊、晉、魯、衛(wèi),其封皆受寶器,我獨(dú)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為分,其予我乎?”析父對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lán)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wèi),王母弟也:楚是以無分而彼皆有。周今與四國服事君王,將惟命是從,豈敢愛鼎?”靈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對曰:“周不愛鼎,鄭安敢愛田?”靈王曰:“昔諸侯遠(yuǎn)我而畏晉,今吾大城陳、蔡、不羹,賦皆千乘,諸侯畏我乎?”對曰:“畏哉!”靈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p>  同樣的乾溪對話,在《左傳》那里用來批評楚靈沒有“克己復(fù)禮”,在太史公那里則是持肯定的態(tài)度——求周九鼎之時,志小天下。而且太史公也沒有接受對楚靈“無禮”的批評,而是說——勢之於人也,可不慎與?太追求稱霸天下,這種心態(tài)不值得警惕嗎?

  現(xiàn)在來看,楚靈王是被作為一個反面的典型,謚號“靈”就是證據(jù)。但這對楚靈極不公平,看楚靈十二年,楚國之強(qiáng)超越了歷代國君,甚至連問鼎中原的楚莊王都有點遜色。相反,楚莊復(fù)陳得到了孔夫子的點贊,而楚靈滅陳卻被唾罵。楚莊復(fù)陳是從戰(zhàn)略上考慮的,并不是莊王“克己復(fù)禮”,拿下陳國然后幡然醒悟,顯然不是。楚靈只是做了楚莊想要做的事情而已。

  楚靈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要把楚國變成天下最強(qiáng)的國家,是完全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考慮的,所以太史公的評語是求周九鼎之時,志小天下。而《左傳》是維護(hù)周禮來批評楚靈的,這顯然是兩個不同的立場。要說幾千年哪一個君王做到了“克己復(fù)禮”?找不出一個。

  批評楚靈沒有“克己復(fù)禮”導(dǎo)致了乾溪之?dāng)?,這個邏輯看似完美,其實非也。實際上可以拿這四個字來批評堯舜以降的所有君主,是萬能的評語。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