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家》·魏文侯·用人之道(2)
《魏世家》中對魏文侯的記載,他的功績很平淡,全部的記述還不如他與李克的那段對話來得多。要知道魏文侯對魏國在戰(zhàn)國初期的貢獻太大了,而且對后世秦國變法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魏國所以能在戰(zhàn)國初期獨霸天下,與魏國內(nèi)部的改革有重要關(guān)系,魏國的改革幾乎是全方位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無不涉及,直接被商鞅拿來作為秦國變法的模板。
而推動魏國進行變革的人李悝卻不被提及,不提及李悝,自然魏文侯的功績這一面似乎就顯得太單薄。而《魏世家》中提到的李克究竟是不是李悝都不好說。個人以為李克不是李悝,甚至也許這個李克未必姓李,這個人物的出現(xiàn)混淆了李悝這個影響魏國局勢的人。
李克在漢書的記載中被歸于儒家,據(jù)說是子夏的弟子??匆幌隆段菏兰摇分形何暮钸x任國相時與李克的對話,完全是儒家口吻。魏文侯征詢李克的意見,說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魏成和翟璜這倆人你看誰更適合。李克說,這不是該我管的事,不敢說。魏文侯說不要謙虛,叫你說就說嘛。李克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李克給出的標準是儒家提倡的君子人的特質(zhì)。于是魏文侯就任命魏成做了國相。
翟璜不服氣,找到李克發(fā)脾氣,說我舉薦了那么多能臣,你看吳起是我舉薦的,西門豹也是,樂羊也是,這幾個人對魏國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這點說我竟然不如魏成,你怎么看?李克說,魏成這個人大公無私,他舉薦的人雖然不如你舉薦的人有事功,但是魏文侯都拜他們?yōu)閹煟热缱酉?,段干木,田子方,都是君侯的老師,你舉薦的那幾個都是魏文侯的臣子。這樣說,魏成的地位在君侯眼里比你高多了。于是翟璜就服氣了,向李克道歉。
我們看魏成舉薦的子夏、段干木、田子方都不曾在太史公筆下的列傳李出現(xiàn)過,而吳起、西門豹等人都有列傳,吳起是與孫武并列的,西門豹在滑稽列傳也有。至于樂羊?qū)τ谖簢能娛聰U張功勞也不小,從現(xiàn)實功業(yè)上說翟璜不服氣是可以理解的,換誰也會不服氣。但是魏文侯恰恰重用了魏成為國相,很多記載李悝才是魏文侯的國相。
魏文侯臨死前將太子擊沒有托付給段干木、田子方等人,反而是托付給吳起、西門豹等人,在魏文侯的心目中還是將現(xiàn)世功業(yè)放在第一位。所以看《魏世家》關(guān)于魏文侯的記載是很有問題的。沒有李悝變法的內(nèi)容,反而是特別凸顯了魏文侯尊儒,魏文侯對于魏國的貢獻是尊儒的功勞嗎?恰恰不是,是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的功勞。魏國從晉國分化而來,晉國就沒有尊儒的傳統(tǒng),為什么到了魏文侯這里尊儒長了他的最重要事跡,拿出了一半篇幅來記錄魏文侯與李克的對話,如果李克就是李悝,那么李悝那么大的變法功勛怎么一點也不記載呢?太史公不是這樣的人。只有一個原因可以接受,那就是魏世家中李悝的部分被消失了,換了一個李克,而此李克并不是李悝,應(yīng)該也不姓李。猜想一下,問題還是出在子夏身上。李悝是子夏的弟子,李悝在魏國變法成功,商鞅又學(xué)了李悝那一套在秦國玩的很溜,促進了秦國一統(tǒng)天下。這樣看,子夏這個“小人儒”居然教出了掀天揭地的能臣,而“君子儒”卻默默無聞,對歷史的發(fā)展沒有起到什么關(guān)鍵貢獻。這么一理解,《魏世家》中魏文侯的記錄、李悝的消失似乎明白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