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報名
一行三人來到劉博文家,書房里胡桃木書架上一整排的書,紫毫筆掛在筆架上,窗戶邊成套的胡桃木桌椅,還有路邊采的野花來點綴房間,簡單大氣不失溫馨,這樣的規(guī)格在村里也算是獨一份了,阿英盯著書架上的書目不轉睛,好多原版書籍,還有個別孤本,再過幾十年,價值不菲。
劉母熱情的一會兒送來飲料,一會兒送來糖果,每次還都給阿英打開,可見獨愛了,就是有點難以招架,目測不用吃晚飯了。
先一步寫完作業(yè),阿英就繼續(xù)練字,如今已經(jīng)開始描摹成老爺子給的字,她寫的認真,沒發(fā)現(xiàn)徐麗麗已經(jīng)盯著她有一會兒了。
終于忍不住的徐麗麗道:“阿英,你這是練字嗎?你好厲害??!”
一個筆尖不穩(wěn),報紙上人字收尾處多了一團墨,阿英……“你們也可以練的,都說字寫得好的人長得也漂亮,所以我就先試試”。
徐麗麗……總覺得阿英忽悠自己,上次也說跑步變漂亮,堅持了兩天也沒效果,倒是劉博文一次沒落下,呃~看看他黝黑黝黑的皮膚就知道,以前是白白胖胖,現(xiàn)在慘不忍睹~
三人寫完就去山上玩,劉博文一路上時不時的傻笑兩聲,招的阿英兩人頻繁看他是不是中邪了。
阿英:“胖胖,你笑一路了,什么事情說出來也給我們開心下唄?”
胖胖洋洋得意,“嘿嘿,你們覺不覺得我很聰明”,也不給她們回答的時間,就自問自答道“我肯定是很聰明的,果然拉上阿英,我爸就放我出去玩”。
阿英:“和我有什么關系撒?”徐麗麗也眼神示意看向他。
劉博文這會兒不笑了,“你不知道,自從上次出事后,我爸就不讓我出門,還整天在家夸你……”。
“哦~原來喊我去你家的目的不是學~習啊”。
劉博文聽著阿英拉長的語氣,捂住了嘴。
徐麗麗:“噗~嗤,阿英又不會怪你的,怕什么”。
吵吵鬧鬧的來到山上,劉博文用阿英可以隨意來他家看書的條件交換了學做陷阱。
沒想到劉博文在這方面頗有天賦,教一遍就會,徐麗麗打算學劉家書房的插花,于是三人做陷阱的做陷阱,采野花的采野花,阿英竟一時無用武之地,只能帶著系統(tǒng)附近溜達溜達,每遇到一種可入藥的植物都擼下來給系統(tǒng)收藏,雖然幣少,聊勝于無吧。
天色漸晚,三人各回各家,阿英剛到家就見鮮少過來的三叔在院子里坐著,飯桌上還擺著一瓶酒,兩個杯子,一碟腌黃瓜。
張建國給自己續(xù)滿杯問:“你確定要貸款嗎?這兩年冬天菜價是貴點,以后可不好說啊”。
張建安:“我看好多人都是打算兄弟一起干的,就先來和你商量一下,再說了要求搭溫棚的地相鄰,我這不是想著我們一起的話還能相互照應下”
相互?恐怕是我?guī)?,你不互,于是他道“還沒有想好,明天看報名情況再說吧”。
阿英聽了一耳朵覺得還是不應該讓叔叔在這里多做糾纏,于是道:“叔叔,你吃飯了嗎?奶奶爺爺最近身體怎么樣?”
張建安臉色微變,邊站起來邊道:“沒有呢,那我就先回家了,明天再商量”。
張建安急著走自然是有原因的,自從上次糧食事件,自家爸爸沒有給送糧后,奶奶就找過幾次,一哭二鬧無果后揚言要和老二家斷絕關系,讓她知道叔叔背著奶奶來自己家,估計家里又要鬧翻天。
阿英覺得有必要給爸爸分析一遍利弊,“爸,是技術員下鄉(xiāng)嘛?我今天聽到劉老師家里聽到他們聊天說,賣沒有渠道是一個大問題,還有就是種的人一多就不值錢了”。
張建國想起閨女的做買賣天賦,也思考了起來,決定還是明天看看人數(shù)再定,“吃飯吧先,等明天看看貸款的人多不多再決定”。
阿英:“對了,不要給別人做貸款擔保呀,萬一那個人以后不還錢就得窩們自己還,窩好不容易攢的零花錢就沒了”。
張建國:“哈~哈,不會動你的小鐵罐的,也沒幾個錢”。
阿英……坐擁人參卻不能換成錢,人生氣果然是會沖動,多食了導致胃脹,后果就是睡覺前足足散了半個小時的步才稍微好點。
一夜好夢。
天亮后張建國就去大隊轉悠,三五成群的街坊,都在討論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好在如今的村民大部分都淳樸,沒有想過以農(nóng)業(yè)為由貸款做它用。
村支書終于壓軸出場,正是劉博文的大伯劉衛(wèi)耀,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上一屆村支書劉紅國——劉博文爺爺,由于他在任職期間還算公正,打下了群眾基礎,大兒子在上屆村支書大選上勝出。
村支書嗓門大,喊道:“現(xiàn)在所有愿意干的,來這邊桌子登記,排好隊?。 ?。
“八大隊張和民”
“三大隊張守理”
“八大隊張建安”
……
張建國猶豫不決排在最后,輪到他的時候,負責登記的劉衛(wèi)輝道:“老張啊,你也要報嗎?”
張建國躊躇道:“有點想試試”。
劉衛(wèi)輝眼角瞄了一眼周圍人不多,聲音壓低了接著說:“我和我哥討論過,沒什么賣菜渠道,人多就不賺錢了,你再考慮考慮要不?晚上給我信就行”。
“那我~那我再想想”。
劉衛(wèi)輝統(tǒng)計完后發(fā)現(xiàn)竟有二十來人報名,村東和村西差不多均分,就和劉衛(wèi)耀一起回去和技術員商量怎么搞。
劉衛(wèi)耀邊把名單遞過去邊道:“李技術員,這是早上統(tǒng)計出來的名單,左邊的村西,右邊的村東的”。
李技術員年紀四十來歲,大概是經(jīng)常下地,臉上皮膚被曬的一塊塊的蛻皮,笑呵呵道:“喊我老李就行,他們的地都挨著嘛?我看好多不是一個大隊的”。
劉衛(wèi)輝:“村西的都還好,基本上都挨邊的,村東這邊七大隊和八大隊倒是距離近,就是有一個三大隊的,兩邊都有點遠”。
劉衛(wèi)耀:“這樣吧,等會喇叭里喊一下開個會,剛好這幾天大家還沒有種下一茬,看有沒有愿意換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