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教授的演技水平不去拍電影當大明星簡直是屈才了。
臺上的何東升對于寧教授這番大義凜然的曲解說辭也是大感憤怒,但是并不很意外。
因為寧教授的真面目他是清楚的。
何東升原本出身貧苦家庭,讀書很努力。
經過不懈努力終于考上了研究生,在寧教授手下深造。
原本因為能考上在烏市鼎鼎大名的寧教授的研究生感到很興奮的,自己的人生也將會因此而踏上一個輝煌的旅程。
然而,他當時沒想到的是,這正是這一生惡夢的開始。
在寧教授手下讀研究生已經五年了,但是寧教授遲遲不給他通過畢業(yè)。
正常的時間是兩年半即可畢業(yè)的。
寧教授布置給自己的科研課題,每一個自己都兢兢業(yè)業(yè)、起早摸黑的進行研究攻克。
但是,自己辛苦付出拿出的結果卻被寧教授批判的一無是處。
剛開始的時候,何東升真的信了寧教授的鬼話,真的認真虛心聽取接受了寧教授對自己的評價。
更加努力進行科研攻關。
由此過了兩三年。
何東升能考上研究生,至少智商水平是正常的。
逐漸的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
在寧教授手下不止自己一個研究生,還有其他不少人。
而與自己同一批甚至比自己更晚進來的人都陸續(xù)的只是做了一兩個課題,時間一到就能順利通過寧教授的認可畢業(yè)了。
但是自己已經連續(xù)做了五六個課題了,卻遲遲得不到寧教授審核獲準通過畢業(yè)。
何東升開始反思,尋找原因。
在寧教授的實驗室中,自己的工作學習是最努力的,在實驗室呆的時間是最長的,做的課題是最多的。
但是自己是混得最差的。
至少,寧教授對其他人的態(tài)度要比自己好很多。
對此,何東升也曾私下找寧教授委婉的請教過。
對此,寧教授向何東升指點迷津道: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對于寧教授的抽象回答,何東升不解其意。
但是回來后也開始分了一部分心思去觀察琢磨其他人是如何做人的。
慢慢的,何東升真的發(fā)現(xiàn)了一點門道。
這些人雖然在學習科研上不是如何努力。
卻很會說話和做事。
隔三差五的就寧教授進行人生指導,假托各種名義給寧教授送禮。
而且他們送的禮都很貴重,本就家庭貧苦的何東升哪有這些錢給寧教授送禮。
也別出心裁的給寧教授送了一些從家里帶來的原生態(tài)土特產,但是經濟價值都不高,并沒有得到寧教授熱情的回應。
何東升也很無奈,被寧教授狠狠的上了一堂社會課。
自己能做的就只是更加努力的進行科研學習,希望能從這方面打動寧教授,獲得寧教授的審核通過畢業(yè),才能出去工作獲得收入。
經過這幾年的經歷,何東升也知道了自己做的每一個課題都是寧教授從國家拿來的科研項目或者與企業(yè)之間合作的項目。
每一個課題項目都是有大筆的科研資金的。
這些課題寧教授交給自己后僅僅只是不時的過問或者催促進度,從未親自參與進行任何的研究工作。
全都是自己一手起早摸黑做出來的。
但是這些科研資金寧教授只是象征性的給了自己一點生活補助,勉強能夠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
對此,被寧教授死死拿捏住脖子的何東升只能忍氣吞聲。
自己辛苦做出來的所有的科研課題成果,最后全都被寧教授占為己有。
署上寧教授自己的名義在各種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的名義進行發(fā)表。
而何東升只能勉強混上一個第三作者的名義。
還有些何東升并不認識的人的名義都排在自己的前面,甚至同實驗室中那些混日子的同學,完全沒有參與過自己科研課題的同學的名義也排在自己名字前面。
剛開始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的時候,血氣方剛的何東升怒不可遏,沖到了寧教授面前憤怒的質問。
但是得到的只有寧教授冰冷的回應。
還想不想畢業(yè)了。
逐漸的,何東升被寧教授徹底磨掉了血氣,繼續(xù)埋頭苦干。
也不是沒想過去舉報寧教授,但是這種事一旦做了就回不了頭了。
無論舉報成功與否,自己的前途就算是毀了,所以何東升一直不敢去做。
最近,何東升母親病重住院,需要一大筆錢來進行治療。
但是本就貧苦的家庭對于幾十萬的治療費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
借遍了所有親戚都遠遠滿足不了治療所需的費用。
所以何東升找到了寧教授,希望寧教授能發(fā)發(fā)善心,施以援手。
自己這些年來給寧教授做的課題,寧教授所獲得的科研資金至少上千萬了。
相對于自己所需的幾十萬來說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但是,何東升的懇求被寧教授嚴詞拒絕。
當著何東升的面不予承認那些課題是何東升的努力成果,而是自己的。
何東升只是以學習的名義參與其中,自己給何東升每個月兩三千塊的津貼已經完全足夠何東升在科研課題中的付出價值回報了。
包括之前沈離與寧教授合作的那款新型營養(yǎng)液也是幾乎完全由何東升一手完成的。
對于寧教授的冰冷無情無恥,被逼到了絕路的何東升終于不再忍受了。
寧教授的態(tài)度讓何東升完全看不到自己在寧教授手下能有出頭的一天。
狗急了還跳墻。
于是近期密切的關注寧教授的動向。
昨天還加班給寧教授做這次寧教授參加聽證會的材料。
所以知道了今天寧教授會來專利局參加一場由省城組織的專家評審團的聽證會。
由于何東升一直以來表現(xiàn)的順從和踏實肯干,寧教授一直覺得自己對于何東升是完全掌控的。
一些重要的事都交代給何東升去做或者參與。
沒辦法,誰讓何東升是寧教授手下能力最強的人呢,至于其他那些草包沒有做這些事的能力啊。
醫(yī)院給的時間不多了,在烏市,寧教授擁有很大的名望和人脈。
向烏市有關部門舉報寧教授的話,結果難以預料。
而這次有省城前來的評審團,想必寧教授的影響力在省城還沒那么大,應該能引起一些重視。
何東升希望借此機會舉報寧教授,希望有關部門介入進來核查,能讓自己從以前做過的那些課題的科研資金中分到一部分錢給自己母親治病用。
何東升之前也委婉的向寧教授暗示過自己可能會舉報以脅迫寧教授能給自己一筆應得的錢,但是寧教授壓根就不擔心,所以沒有滿足何東升的愿望。
既然已無路可走,忍無可忍,那就魚死網破吧。
只是事到臨頭,何東升還是難以下定決心。
還是對寧教授抱有一絲絲的期望。
直到林凡發(fā)動了氣運功能,促使何東升踏進了專利局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