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我的知青路

第二章 住在農(nóng)家 晝短夜長 黑燈瞎火 油燈點亮

我的知青路 午子鳴 5505 2020-09-06 21:05:41

  大路中間往右拐,有一條較寬的路,馬車拐進去,到水井邊停下。

  我們跳下車,把行李搬下來。

  由于隊里沒有騰出合適的房屋,生產(chǎn)隊長,把我們暫時都分散到社員家去,住在老鄉(xiāng)家里。

  我被分在一個五保戶家。

  老倆口。

  老大爺叫徐福,六十多歲,園臉個頭不高,臉上布滿了皺紋,小眼睛,雙眼瞇縫著,說話時,嘴唇微微有點哆嗦,身著黑色皺皺巴巴行線的對襟棉衣,腰上鞿一條黑色帶子,手上拿著一桿漢煙袋,說起話來慢條斯理。

  下身穿著一條黑色的免襠棉褲,褲角扎得嚴嚴實實的,腳上穿著一雙千層底的棉鞋。

  老大娘比大爺略低,四方臉、大臉盤,大眼睛略有點駝背,微瘦,身體硬朗。棉衣外套著一件藏蘭色斜襟布衫,說話快言快語,直來直去,嗓音洪亮,年青時,一定是個說話辦事爽快的人。

  他家座落在村中間,兩小間土坯房,東廂房是倉房,緊挨著邊上,有個用木桿子搭成四面透風的苞米樓子,這個是東北農(nóng)村莊家院的標配。

  秋收后的玉米棒放在里面風干。

  院落的西邊是個豬圈。

  前面就是自家的小菜園。

  土坯房是木軸門,往里開。

  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方民居。

  東西屋兩間,西屋是廚房,東屋住人。

  廚房南北各有一個灶臺,北灶臺上有口大鍋,是專門煮豬食的,南灶臺小一點比較精致,是用來燒水做飯的。

  靠在北墻角上有兩口大缸。

  一口是腌制的酸菜。

  這是東北人家,每年入冬時必備的食物。

  因為冬季時間較長,沒有新鮮的蔬菜,用這種方法可以使白菜保持很長的時間,而且營養(yǎng)也不會流失,是保存大白菜的最佳方法,所以,一進門撲面而來的就是酸菜的味道。

  還有一口是用來存放泔水的,也就是存放淘米水、刷鍋水、或剩飯剩菜等食物,加熱后再放些米糠等,熬熟后喂豬。

  間壁墻是用木板隔成的。

  靠近小灶臺,上半截,是用土坯砌成的墻,并在墻的上方中間,開有一個小窗口,是用來放煤油燈的,把油燈放在小窗臺上,里外屋都能有點亮。

  通過這個小窗口,里外屋還可以喊話。有時候主人坐在炕頭上,聽到有人開門,回過頭來,一眼就能看到是誰來訪,客人還沒有推開里屋的門,就先從著這里打聲招呼,然后,就麻溜下地開門迎接。

  靠近里屋的門口,小灶臺的邊上放著一口半大的水缸,上面用木板蓋著,放上菜板,可以做案板用,這樣做燒菜做飯也方便。

  那個年代,在農(nóng)村,用電從主干線拉到村里,各家各戶都要自己出資金購買材料。

  因為那時,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也沒有其它的收入,農(nóng)業(yè)又收入很少,豐年能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就不錯了,欠年還要吃國家的返銷糧。

  所以,用不上電。

  屋里面有南北兩鋪炕,中間用一條炕墻相連,為的是走一個煙囪。

  炕墻上擺放著一對老舊的朱漆木箱,上面擺放著一些日用雜物,也就是小鏡子座鐘之類的東西,墻上貼著一張泛了黃的年畫。

  南炕,靠東山墻,放著一個很有年頭的長條箱柜,朱漆,對開門,上面掛著一把老式的銅箱鎖,表面畫著彩繪,柜的上方碼放著被褥。

  南炕墻有一尺半高,橫著有兩扇大玻璃窗,上面是兩扇格柵窗,外面糊著窗戶紙,夏天炎熱時,可以用木棍向外面支開通風。

  冬日里,坐在火炕上,陽光照射進屋里,暖融融的,屋里還是很亮堂的。

  我住在北炕。

  北炕,因為不常住人,略窄些。

  冬季農(nóng)村人家,一般是在北炕上放些糧食,或是,怕凍的疏菜等雜物。

  由于我的到來,把東西都清走了。

  炕面上鋪著一領(lǐng)高糧桿編織的席子。

  我把箱子放在東側(cè),被褥放在西邊,橫著睡覺,一個人還是滿寬暢的。

  北墻中間,開有上下兩扇木制格柵窗,上面那扇是小方格,糊著棉白色的窗戶紙。下面這扇是個井字格,周圍用紙糊著,中間鑲嵌著一小塊玻璃。

  這樣,屋子北面也能進來光線,顯得小屋里不那么黑。

  開飯的時間到了,我們集中在一家就餐。

  因為,我們第一年到農(nóng)村,糧食是國家供應(yīng)的,跟在校的學生一樣,每人三十一斤和生活費補助,每人的生話補貼是多少錢,我們也不知道,也沒有人過問,每月都是管生活的戶長去公社辦理,按月發(fā)。

  所以,每個月都要到公社去領(lǐng)供應(yīng)糧,再買點菜和油鹽等。

  就是吃的不用家里掏錢。

  生產(chǎn)隊派社員幫助做飯,因為大家都沒有做過飯,更何況,十幾人的大鍋飯呢。

  午飯是白菜燉粉條。主食是白面大饅頭,吃得好香??!

  午餐過后,我們就分頭回到各自的住處,或和老鄉(xiāng)聊天。晚飯就在老鄉(xiāng)家吃的。

  冬閑季節(jié)

  農(nóng)村人家一般都是兩頓飯,下午三四點鐘就開飯了。

  大爺家吃飯還很講究,每次都有四樣小咸菜壓桌,白小米粥煉煉呼呼的很好吃,我在家里沒有吃過這種白小米。

  因為,我們在城里的供應(yīng)糧,就是大米、白面、玉米面和豆油。雜糧,沒有特殊的曰子是不供應(yīng)的。

  冬季里的北方農(nóng)村,黑天很早,由于是山區(qū)半山區(qū),有山擋著三四點鐘,太陽一落山很快天就黑了。

  屋子里只能點上煤油燈,油燈是燈碗,沒有燈罩,很昏暗,不在近處,看不清人臉。

  所以,冬季里在農(nóng)村,人們吃過晚飯,都很早就躺炕上休息,或是躺在被窩里嘮嗑。

  正應(yīng)了那句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這真是:

  下鄉(xiāng)居住,五保家中。

  小米稀飯,生活改善。

  城里沒有,鄉(xiāng)下常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