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臺,是東漢處理全國各地往來公文奏折的機構(gòu)。
漢光武帝劉秀鑒于西漢晚期的權(quán)臣專政,有意削弱相權(quán),太尉﹑司徒﹑司空居三公高位,名為宰相,而實際權(quán)力則逐漸移于尚書。
當時,尚書機構(gòu)稱臺,有令﹑仆射各一人,尚書六人,分主六曹,或說為五曹六尚書,其中三公曹置尚書二人。
令﹑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各一人,“掌錄文書”,并檢查各項事務(wù)是否按時完成。
尚書之下有侍郎三十六...
尚書臺,是東漢處理全國各地往來公文奏折的機構(gòu)。
漢光武帝劉秀鑒于西漢晚期的權(quán)臣專政,有意削弱相權(quán),太尉﹑司徒﹑司空居三公高位,名為宰相,而實際權(quán)力則逐漸移于尚書。
當時,尚書機構(gòu)稱臺,有令﹑仆射各一人,尚書六人,分主六曹,或說為五曹六尚書,其中三公曹置尚書二人。
令﹑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各一人,“掌錄文書”,并檢查各項事務(wù)是否按時完成。
尚書之下有侍郎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