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之謀伐

第六十二章 朝會

三國之謀伐 玩蛇怪 3212 2020-10-04 12:48:39

  長社城外,筑起了高高的京觀。

  陳暮站在城樓上,默然不語地看著這蔚為壯觀,又充滿殘暴嗜血的封建時代產(chǎn)物。

  數(shù)萬人頭堆積,擺成一列列的小山是什么概念?

  破爛的皮肉與露在外面的肌肉組織混合在一起,無數(shù)頭發(fā)相互糾纏,血液粘稠得匯聚成了一條河。

  死去的人睜著眼,臉上還保留著死前的驚恐,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血腥味。

  昨日還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現(xiàn)在要么是一具殘留著余溫的烤肉焦炭,要么被刀分成兩截,尸體隨意擺放,血流漂櫓,頭顱堆積成山。

  這一把火,燒的不僅僅是這數(shù)萬條人命,同時也帶走了豫州黃巾的生機,讓這次黃巾起義,破滅了一半。

  皇甫嵩站在城樓上,俯瞰著城下兩萬多官軍,大喊道:“大漢萬勝!”

  “萬勝!”

  “萬勝!”

  “萬勝!”

  所有的官軍都舉起了武器,高聲地呼喊。

  這座京觀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過于強烈,不管是恐懼還是興奮,每個人都在顫抖。

  耳邊山呼海嘯。

  血腥味隨風撲鼻而來。

  陳暮仰頭望天空,心里卻在想。

  如果這世界真有鬼神,那么自己一定會下十八層地獄。

  人命在自己手中,像是割草。

  不知怎么的,陳暮忽然覺得自己有些冷血。

  以前的自己,不是這樣。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

  視人命如草芥?

  還是以前就這樣?

  只是自己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

  是因為自己害怕死啊。

  陳暮苦笑。

  陡然從和平年代來到亂世,命只有一條,誰也不想下一刻成為待宰的羔羊。

  借著別人的尸體一步一步往上爬,只想保全自己。

  自己錯了嗎?

  錯了。

  可那又如何?

  生與死之間,當然選擇你死我活。

  每個人都想成為易小川,最后卻都活成了高要。

  也就只有大哥才能一直懷揣著理想,繼續(xù)在這亂世里做著他的仁義夢吧。

  陳暮扶了扶自己的帽子,雙手縮在寬大的袖袍里,站在城樓的陰影里,面露微笑。

  眼眸中卻透露著森然陰冷。

  宛如一只鬼。

  一只無家可歸的野鬼。

  ......

  ......

  中平元年六月,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

  皇甫嵩在長社大破黃巾,燒死數(shù)萬,斬殺數(shù)萬,在城外筑起京觀,消息傳回洛陽,朝野振奮。

  一時間,滿朝文武對于皇甫嵩的評價都是扶搖直上,交口稱贊。

  就連多日不開大朝會的天子劉宏,都破例開了朝會。

  洛陽南宮崇德殿,三公九卿以及京中數(shù)十位身居高位的大臣踩著小碎步,緩緩進入大殿。

  按照正規(guī)的大朝會禮儀,應(yīng)該還有依次跪拜大禮,由贊禮官直呼姓名。

  不過這次朝會只是臨時召開的小會議,沒有那么多講究。

  眾人拱手彎腰行禮之后,按官職大小在崇德殿下方兩側(cè)分就坐。

  其中大將軍與三公地位最高,坐在皇帝的左手邊。

  《禮記》中規(guī)定,左為尊。

  但秦朝是右為尊,西漢繼承秦制,所以西漢的丞相都在皇帝右手邊。

  不過到了東漢,恢復(fù)了西周禮儀,又改為左。

  大將軍與三公都是萬石,原本三公地位在大將軍之上,到漢和帝時竇憲,竇憲權(quán)勢非常大,從那以后大將軍地位超過了三公。

  因此如今在漢靈帝劉宏下方的左手邊,分別為大將軍何進,太尉鄧盛,司空張溫,司徒袁隗。

  右手邊則是九卿,分別是光祿勛劉寬,衛(wèi)尉許戫,廷尉崔烈,大鴻臚曹嵩,少府黃琬,宗正劉焉,以及包括太子少傅、將作大匠等少數(shù)兩千石以上高官。

  其中太仆、太常、大司農(nóng)這三個位置空了出來,沒有人坐。

  因為之前的太尉楊賜,司空張濟被劉宏罷免了,因此現(xiàn)在的太尉和司空是原來的太仆和大司農(nóng)補上,導(dǎo)致有幾個官職出現(xiàn)了空缺。

  今年二十八歲的漢靈帝跪坐在臺上,左右兩側(cè)分列著中常侍與宮廷侍衛(wèi),面無表情,平靜地俯視著下方。

  對于這個皇帝,后世大多是給予“昏君”的名號。在西苑開市場,在宮里做買賣。喜愛駕駛驢車,造成洛陽驢貴。又以狗為官,讓當時人常嘆息執(zhí)政者為驢,做官者為狗。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亦有他的帝王手段。

  廢掉世家出生的宋皇后,改立平民出身的何皇后;設(shè)立鴻都門學,對抗太學。在何進權(quán)勢日益增長的時候,又開西園校尉,分何進兵權(quán),種種跡象都表面,他遠不是史書上記載的那般昏庸無道。

  “盧植在冀州連戰(zhàn)連勝,皇甫嵩和朱儁在豫州大破黃巾,諸卿以為如何?”

  劉宏高坐臺上,緩緩開口詢問。

  袁隗老神在在,一言不發(fā)。鄧盛雖資歷深厚,但在朝廷根基不足,也沒有說話,三公之中唯有張溫說道:“陛下,長社一把火,擊破黃巾數(shù)十萬,皇甫嵩和朱儁威震天下,此解了洛陽危急也,真乃大功一件?!?p>  “嗯,如何封賞?”

  劉宏又問。

  張溫想了想道:“三人功勞不小,可遷九卿?!?p>  劉宏微微皺眉。

  九卿現(xiàn)在的確空缺三個,以盧植皇甫嵩朱儁的資歷,再加上這次功勞,再進一步做九卿也無可厚非。

  但這三個位置是他準備留著賣錢用的。

  更何況劉宏向來不喜黨人,皇甫嵩是解黨禁的主力,再給他升官,還是九卿高位,黨人的勢力就再次會崛起。

  因此劉宏毫不猶豫道:“九卿非德高望重者不能擔任,皇甫嵩盧植朱儁三人功勞有,德行還不夠,就封個侯吧。封皇甫嵩為都鄉(xiāng)侯,朱儁為西鄉(xiāng)侯。盧植那邊雖有勝仗,但功勞不如皇甫嵩朱儁大,暫且先看看?!?p>  “唯?!?p>  皇帝都定了調(diào)子,大臣們當然就不再說話了。

  君不見,與天子據(jù)理力爭的帝師楊賜都被趕出廟堂,送去太學教書了?

  他們這些人要么是?;逝?,要么是買官派和宦官派,朝中的黨人幾乎被清理得一干二凈,哪有膽子學楊賜。

  “鄧太尉,皇甫嵩盧植朱儁上表請功,其中有諸多助力的功臣你覺得當如何賞賜?”

  劉宏又問鄧盛。

  漢朝的制度很多人應(yīng)該在歷史書上學過,三公九卿制,皇帝這個天子與三公九卿是直屬上下級關(guān)系,而三公與九卿之間也有上下級關(guān)系。

  比如太仆、鴻臚、廷尉三卿就是司徒的下屬。宗正、少府、司農(nóng)是司空的下屬。太常、衛(wèi)尉、光祿勛是太尉的下屬。

  太常是九卿之首,太尉則是三公之首,皇帝開大朝會,這些三公也有開小朝會的權(quán)力,就是所謂的開府。

  像后來朝代“開府儀同三司”,說的就是相當于三公自己開一個小朝廷,負責天下日常事務(wù)。

  如前線戰(zhàn)報,一般都是先提交給前線將軍的上級領(lǐng)導(dǎo)光祿勛,再由光祿勛轉(zhuǎn)交給太尉,最后則由太尉呈遞給皇帝。

  皇帝過問了三位首功的將領(lǐng)賞賜之后,對于其他的人賞賜,一般由三公商量來決定,很少親自過問。

  見天子忽然問起,鄧盛有些意外,不過還是據(jù)實說道:“稟告陛下,此次三線戰(zhàn)報,核對戰(zhàn)功,有蒲陰人陳暮,涿縣人劉備張飛,解良人關(guān)羽,此四人功勞盛大。劉備關(guān)羽張飛為武人,可授予別部司馬職,陳暮為士人,盧植舉薦他進太學讀書?!?p>  “哦?”

  劉宏看了眼一旁的新任千石中宮侍王鈞,輕笑道:“聽聞這陳暮是曲逆侯之后?”

  “不錯?!?p>  鄧盛點點頭:“已派人去蒲陰查驗過,確是曲逆侯之后無疑?!?p>  劉宏搖頭:“曲逆侯雖是國爵,但早就除了國,如今蒲陰陳氏早已非豪門望族,身份不過是平民白身,哪有資格入太學,送他去鴻都門學?!?p>  “這......”

  鄧盛遲疑,看了眼一旁垂著腦袋,默不作聲的何進,只能咬牙道:“尊天子令。”

  呵呵。

  劉宏內(nèi)心冷笑。

  黨人最多的在哪里?

  在世家和太學中。

  其中太學子弟大多是世家子弟,也是兩次黨禍的主陣地。

  這個陳暮看他的事跡就知道,是一位絕頂聰明之人。

  把這種人送給對手,那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至于鴻都門學,可是他親自建立。

  里面的人都是寒門和平民子弟,是漢靈帝自己培養(yǎng)的知識人才。

  按照后來朝代的話,就叫做天子門生。

  以后都是要為他這個天子效力的。

  漢靈帝這么做雖然是在掘士人的根,可他是天子,黨錮才剛解禁,楊賜被罷官,袁隗裝聾作啞,世家和黨人根本沒有力量與他抗衡。

  “至于劉備。”

  劉宏輕輕敲擊著桌案,緩緩說道:“宗正,劉備家譜是否已查清?!?p>  劉焉站起來回話道:“陛下,派去涿縣的人已經(jīng)回來,家譜已經(jīng)查清,確實是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之苗裔,父親、祖父、高祖父等十余代族系都有對應(yīng),按照宗法血脈,是陛下族弟,臣之族侄?!?p>  “很好?!?p>  劉宏滿意地點點頭:“那就將劉備錄入族譜,按照族譜賜爵,封為亭侯?!?p>  “唯?!?p>  劉焉領(lǐng)命坐下。

  這次群臣更加沒有人說話。

  一來劉備不像陳暮一樣可以為士人增磚添瓦。

  二來這是天子家事,別說封侯,就算是封王,只要人家是劉氏血脈,功勞夠大,他們也管不著。

  如今士人都依附在大將軍何進門下,何進只要一言不發(fā),士人就沒法說話。

  確定了這次功勞分配,劉宏冷冷瞥了何進一眼,原本他立何氏為皇后,就是想有個聽話的外戚,結(jié)果何進偏偏就被士人忽悠瘸了,非得和他作對,自己這個大舅哥的表現(xiàn),真是讓人失望。

  “散朝!”

  贊禮官一聲吶喊,宣布了這次朝會結(jié)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