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年代
“蘇北”即JS省北部地區(qū)的簡稱。地處我國東部沿海的中央,秦嶺、大別山東端向東直抵黃海的山海之間。
八十年代的蘇北平原,經(jīng)濟條件一度比較落后,交通閉塞,經(jīng)濟建設(shè)長期被忽視??拷L三角,反差卻比較大,長三角作為中國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是引領(lǐng)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龍頭,許多產(chǎn)業(yè)也是在蘇南和上海首先發(fā)展起來的。
曾經(jīng)看到過很滑稽的條幅:“到西部去到蘇北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當(dāng)然,蘇北所謂的貧窮只是相對江南地區(qū),如果對比西部等地區(qū),它的條件還是好很多。
那里晨曦薄霧,朦朧美麗,坐落著許多小村莊,四季以稻麥兩熟為主,熟悉的田間小路、土灶臺。
能熟練的在田地里插秧苗,有著嬌好容顏、身材阿娜多姿的小媳婦們,常常在田頭開著孩子們聽不懂的玩笑話,不時引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一棵棵秧苗插下去,收獲的希望和喜悅也就會在心中漫上來,那一行行嫩綠的秧苗,就像從水里冒出來似的,整整齊齊的排在你的眼前。
兒時的盼頭,既害怕又愛著的“炸炮”——爆米花,壯著膽子捂著耳朵也要蹲在旁邊,“砰”的一聲巨響,老爺爺?shù)囊恢荒_踏在袋子口上,同時用手中鐵棍一擰,一聲“咝”的聲音,伴隨著一陣濃霧,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團香氣撲鼻而來,里面含有一種叫“糖精”的添加劑,父母經(jīng)常勸著不要多加了,都說吃多了不好。
春夏之交,田坎或河邊,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草叫毛尖、毛針也叫毛安,因為這野草的外形又尖又細,看起來就像打毛衣的毛針一樣,所以人們都這樣叫它,而這種野草的學(xué)名叫做“茅針”,也就是茅草初生葉芽后處于花苞時期的花穗。在春天的時候,這茅草就會長出茅針,一定要趁著沒開花的時候拔來吃,不然等開花就不好吃了。
放學(xué)路上、放牛的間隙,孩子們總會大把大把地抽這種“茅針”,剝開外皮,里面露出可以吃的芯,一長條狀如棉花的東西,入口是一種軟綿綿的清甜?!叭氯?,抽毛尖,一抽抽到洪山尖”……
課間孩童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女生踢毽子、跳皮筋兒,男孩子們則趴在地上玩起溜溜球,又或是拿出自制的陀螺。
那陀螺多半是用木頭制成,也有用空的墨水瓶做的,瓶口塞緊一截削的尖尖的木條,上面再釘進去一顆白亮的圓珠珠,用繩子纏繞住瓶口,再用力抽繩,每次小伙伴們定是拿出吃奶的勁兒使勁抽打,生怕突然停了下來,轉(zhuǎn)的比同伴的時間短,任憑頭上的汗水順著頭發(fā)絲往下嘀嗒,也不會覺得累。
那是快樂的童年,幸福的童年。
如果說要放電影了,村里的干部一下午都會一遍又一遍的在高音大喇叭里面高呼:“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晚大隊部門口有電影,請村民們到時候準(zhǔn)時觀看,但請家中留人看門?!?p> 瞧瞧村里的干部是很負(fù)責(zé)任的,也是在提醒村民們不能因為看場電影,讓小偷鉆了空子,再丟幾只雞或是丟了幾只鴨。
鄉(xiāng)親們天剛擦黑就早早吃完飯,拿著板凳從四面八方聚集到大隊部操場。
賣瓜子的小販、邊看電影邊拉家常的鄉(xiāng)親、跑來跑去的孩子們。那種熱鬧的場面,即使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也澆不滅人們看電影的興致。
每次放電影都是放兩部,有時放完一部還要等待著放映員在幾個放映點來回傳送拷貝的片子,孩子們都喜歡擠在兩個大轉(zhuǎn)盤的放映機下,好奇地盯著這大家伙是怎么放出那精彩的畫面的。
多半情況,沒等第二部電影開始,孩子們幾乎都倒在大人們的懷里進入夢鄉(xiāng)了,手里還捧著大人們花個一毛錢兩毛錢買來的一小包瓜子呢!
那時農(nóng)家的日子都不富裕,但過的踏實而安寧。
1984年,那一年惠子六歲多。
炊煙在村莊的黃昏裊裊升起,時而幾聲牛叫聲,時而幾聲狗吠聲。村口的那條小河里,河水緩緩地流淌著,幾只鴨子也“嘎嘎”地叫著,著急地爬上河岸,結(jié)隊地趕著回家。
灶堂里不時的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用泥土砌成的土灶臺,四面墻壁被熏得黑乎乎的,灶膛里閃爍著的火苗,舔著那黑漆漆的鍋底,火燒的正旺,火花在灶膛口竄動,時而撲向早已被熏得幽黑的墻面。
惠子總喜歡坐在灶門前幫母親添柴加火,不停地往灶堂里送玉米秸稈,興奮地看著剛?cè)M去的秸稈又迅速被火苗點燃,然后小臉兒被火焰烤的痛紅,臉頰也開始發(fā)燙,有時眼睛還會被煙熏的直掉眼淚兒。
玉米面稀飯,再切幾塊紅薯一起入鍋,那是一股入口醇香的味道,飄溢著農(nóng)家最純樸、最家常的味道。
紅薯藤、蘿卜櫻、馬齒莧多年后都成了飯桌上美味佳肴綠色食品了,難怪后來有人說句:“人與豬爭食。”這玩笑話當(dāng)真是不為過。
那時候,若是鄰居誰家燉上幾條小魚,邊上貼上幾塊白面餅子,因為是圍著鍋里轉(zhuǎn)了一圈兒,所以也叫“鍋轉(zhuǎn)餅”,那香味老遠就能聞著,母親總是說饞嘴的貓兒鼻子尖。
那個年代,整個社會充塞著深厚的政治氛圍,高漲的生活激情和革命熱情把生活工作籠罩得嚴(yán)嚴(yán)密密,愛情都是個忌諱的話題,連性愛都會理解成羞恥的行為,一定要把愛情無限提升到貞潔操守的層次上看待。
就在學(xué)校不準(zhǔn)談情說愛,男女同學(xué)見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的年代,對愛情兩個字自然也是難以啟齒的,婚姻也就多以媒妁介紹為主了。
即便如此,那時候的愛情沒有驚天動地的事兒,也沒有死去活來的愛,就是實實在在的過日子,一樣可以忠貞不渝,相互尊重相濡以沫,支撐著的往往不是愛情本身,而是信念,一種淳樸到骨子里的傳統(tǒng)的信念。
然而,青春煥發(fā)、風(fēng)華正茂、激情燃燒的字眼也可以沖破道德的底線,但這的確需要足夠的勇氣和能力?!澳膫€少年不善鐘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那說的可都是年輕的姑娘小伙兒。
午后,太陽已由中天向西邊滑落,立秋以后,白天也明顯短了些,夜也變得越來越長。都說秋老虎是最厲害的,果不其然外面還是火熱撲面,絲毫沒有立秋后的涼爽。
看來,入秋以后十余天反熱,人們所說的十八天地火真的不無道理。
父親和母親的交談,沉悶、嚴(yán)肅,給這本就悶熱的天氣更是增添了幾分莊重,令人窒息。
父母之間的相處方式,惠子從來都沒有記憶,只知道父親在縣城工作,即便回來也和自己沒有幾句話,父親只和母親交談,她不明白父母親在聊什么。每一次,都沒有爭吵,惠子只見母親不停地抹著眼淚兒。
“你在外面愿意怎么樣就怎么樣,我只帶著孩子在這個家里生活,為什么非要離婚?”母親一直重復(fù)著這句話。
母親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想必已是讓到無路可退的地步了。
“可是她懷孕了,有了我的孩子,如果我不離婚,我就是犯了重婚的罪呀!”
“不管以后怎么樣,我不會丟下你們母女倆的,我會想辦法照顧你們的。”
父親似乎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在極力彌補什么,滿臉愁容既著急又迫切地說著。
在那個年代,這種事情一旦有人告發(fā),無論是工作單位還是村部領(lǐng)導(dǎo)都會追究你的責(zé)任。紙終究也是包不住火的,以父親的性子,絕不能讓這件事情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敗涂地。
“你有沒有替我和孩子想過,我以后一個人帶著孩子怎么生活?”母親靠在桌子旁,一邊用胳膊上的套袖抹著眼淚一邊說道。
此時母親的話語顯得多么的蒼白和無力。
其實那樣的日子和離婚又有什么區(qū)別呢!只是母親的一廂情愿罷了。
“我說過不會不管你和孩子的,可眼前我真的沒有別的辦法?!?p> 父親再一次的央求母親。那種央求的語氣似乎是早已在心中做好的決定,父親知道,無論怎樣,母親一定會答應(yīng)他的。
惠子倚在門口的墻邊聽的真真的,嚇得她氣也不敢大喘,一直咬著放在嘴角的左手大拇指,那雙無辜的眼神定定地注視著院墻敞開的大門,連她自己都不清楚是希望有人來還是怕有人來,自己怎么也不敢走進屋里頭,生怕打破了母親和父親的談話。
這樣的談話惠子已經(jīng)不止一次的聽到,每次都像有人在背后狠狠地捶你一下,有點兒害怕然后再慢慢的歸于平靜。
日落西山,天色漸晚,一陣陣晚風(fēng)把一天的炎熱都收了去。
院子里傳來母親用菜刀切野菜的“嚓嚓”聲,那聲音清脆、利落,再抓幾把玉米面和在里面,母親提著這桶豬食朝著豬圈走去,那兩頭豬也等急了似的站在豬槽前抬頭“嗷嗷”亂喚。
當(dāng)母親把圈門的插銷移開,再推開圈門,先是用瓢舀了幾次倒入豬槽,然后便麻利的將桶提了起來把豬食全部倒入豬槽,那兩頭豬站在豬槽邊歡呼雀躍,尾巴也搖來擺去地打著節(jié)拍,然后“吧唧、吧唧”的大口吃了起來,繼而一桶豬食很快就被一搶而空,有時還意猶未盡,直到把豬槽舔的一干二凈才肯罷休。
就像是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這時母親解開腰間系著的藍色花布圍裙,先是把圍裙攥在手里使勁撣了撣褲腿上的灰塵,然后再把圍裙展開用力抖落,就像是要抖落掉所有的煩心事兒。
母親眼眸微沉,神色黯然,最后便無奈的發(fā)出一聲悲苦的嘆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