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國芯

第八十四章 一點夜話

國芯 榕之子 3162 2021-01-13 23:52:15

  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周逸登上了皖南小三線定期往返滬江的班車,開啟了回家的行程。

  爺爺周東寶突然現(xiàn)身并回到滬江工作,這是一件大喜事。

  但父親周建國身為廠領導得起表率作用駐廠過年,因此并不能趕來滬江匯合,所以周逸權衡之下還是選擇了回山過年。

  不過當他在電話里將爺爺回滬工作的消息親口告訴父親時,另一邊傳來久違的哽咽聲,周建國難得在兒子面前表露出脆弱激動的一面。

  要知道打解放前出生起,周建國就一直習慣了父親不在身邊的日子,一晃就是三十多年過去,父子倆真是聚少離多。

  現(xiàn)在父親終于安定下來,可自己卻被困在八零一一廠無法脫身回家團聚,按現(xiàn)有政策來看得留守皖南一輩子,這真是現(xiàn)實無情的一面。

  不過也有欣慰的地方是母親宋芝華終于可以跟父親朝夕作伴,而滬江距離皖南不遠,他也可以隨時回家看看。

  上有老,小有小,中間還有八零一一廠,周建國可謂是忙得不可開交,私人時間基本杜絕,處于24小時辦公狀態(tài)之中。

  最讓他頭疼的事情就是工廠效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滑,1982年度工廠收入同比下降了7.9%,廠里賴以生存的黑白電視機主板以及門電路的代工,都開啟了市場萎縮之路。

  小三線生產(chǎn)的“軍工牌”黑白電視機,一直受困于長三角地區(qū)無法繼續(xù)打開銷路,充其量只是一個地區(qū)品牌。

  現(xiàn)在國內(nèi)不知為何冒出來許多電視機廠家,尤其不少還是直接進口的彩電生產(chǎn)線,讓抱著黑白電視機的“軍工牌”競爭力下降。

  國家批準的彩電定點生產(chǎn)廠家不超過6家,但市面上流通的各式各樣國產(chǎn)彩電品牌就不下30種,絕大多數(shù)都是地方政府悄然引進投資設立的新廠。

  跟市面上其他民用產(chǎn)品相比,彩電是許多家庭手頭寬裕后第一件必買的大件商品,市場需求極其旺盛。

  在憑票購買的時代背景下,轉(zhuǎn)手一臺彩電就能賺到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因此倒彩電成為不少人發(fā)家致富的第一桶金來源。

  另外門電路代工方面,來自南方的工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競爭,而且不少物廉價美的進口電路板堂而皇之在市場上大規(guī)模流通,這給了許多國營集成電路工廠致命一擊。

  以前一張國產(chǎn)集成電路板賣個300多塊錢還供不應求,但自從市場上電路板進口水貨蜂擁而至后,300多塊的國產(chǎn)電路板價格一路雪崩,短短一年時間跌倒100塊錢以內(nèi),幾乎是血洗了一遍國產(chǎn)半導體行業(yè),許多工廠已經(jīng)處于重度虧損狀態(tài)。

  沒有上級部門的輸血,廠里發(fā)工資都是大問題。

  跟以前相比,八零一一廠處境不妙,但跟國營兄弟同行廠相比,其日子相對還可以,至少還能維持一定收入。

  小三線想要上馬彩電生產(chǎn)線的報告打了好幾次上去,但就是沒有下文。一大重要原因是市里彩電定點生產(chǎn)廠家不愿意,畢竟誰也不想憑空多出一個競爭對手。

  更關鍵的是滬江市政府正在和日企接觸,打算從引進生產(chǎn)線升級為建立合資公司經(jīng)營,松下、東芝等廠家有極強的意愿落地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chǎn)。跟日方談判時,就帶有排他性協(xié)議,小三線想要上馬彩電的報告自然靠邊站。

  如此背景下,小三線想要上馬彩電生產(chǎn)線,依靠外力是難以實行,只能靠自己闖出一條路。

  在周建國的牽頭下,各個協(xié)作廠組織了彩電研發(fā)攻關小組,打算獨立自主搞出彩電技術。

  有了目標,也有了奔頭,大家勒緊褲帶咬著牙擠出資金投入到研發(fā)之中,力爭在兩年之內(nèi)有所突破。

  在八零一一廠的一間會議室內(nèi),就擺放著市面上各種彩電,相關工作人員正對其進行拆解分析,打算逆向仿制相關技術。

  如果走進一看,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場基本以中年人為主,甚至白發(fā)蒼蒼的退休工人也受邀來幫忙,唯一缺少的就是年輕人。

  近3年來分配到小三線的大學生人數(shù)應該在80人左右,但最終只有3個人前來報到,其余都各找門路離開了。

  因此,小三線的技術人員出現(xiàn)了技術短層現(xiàn)象,只能繼續(xù)依靠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當主力,沒有新鮮的血液加入。

  就連當初在小三線工作而考上大學的畢業(yè)生,繼續(xù)回來工作的寥寥無幾,都將讀大學作為跳板到城市里工作了。

  越優(yōu)秀的人越不甘心待在山里,越會考取大學光明正大離開,而留下的許多都是混日子或者是像周建國這樣拖家?guī)Э跓o法離開的中年人。

  大學生作為天之驕子,各單位部門都缺人,因此城市有許多崗位可供他們選擇,回小三線工作是大家基本不會考慮的事情。

  整個社會的風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以前是積極響應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現(xiàn)在是更多考慮個人的發(fā)展問題。

  “理想不能當飯吃”、“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誰能掙到錢誰就牛X”……

  大批知青返城后,個體戶開始興起,加上國門打開看世界,思想進一步激蕩,人們開始更加現(xiàn)實地看待這個社會。

  一方面是沒有新人進來,另一方面老人不斷打報告找門路離開,整個皖南小三線猶如紙糊般的房子一樣,隨時可能都會轟然倒塌。

  “我就是一個裱糊匠,補得了東邊,顧不了西面,最終兩頭都受氣?!?p>  在夜深人靜時,周建國不免會在妻子俞美詩面前表露出真實一面。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看得情況清楚,但卻無法脫身。

  “當初我就知道這差事是一個燙手山芋,但想了想若是八零一一廠就這樣倒了,自己將來肯定不會甘心,所以只能奮力拼一把。

  彩電研發(fā)關系到小三線的生死存亡,成功了大家有飯吃,失敗的話后果不敢想象。

  想著苦了我們這一代,將來小逸他們這代人就能過上好日子?!?p>  現(xiàn)在不僅僅是八零一一廠上千職工家屬的前途系在自己肩上,而且整個小三線數(shù)萬名職工的未來也都賭了上去,作為牽頭人周建國承受的壓力難以想象。

  “反正腳下的路都是自己選的,怨不了誰!只要你做的決定,我都無條件支持,大不了回農(nóng)村種田。

  小逸他會有自己的人生,每代人只能管好自己的事?!?p>  看著略顯憔悴的丈夫,俞美詩不禁心疼地回話。

  自從知青大規(guī)模無條件返城后,參與三線建設的廣大職工們心中也冒出了返城的想法,但國家沒有松這個口子繼續(xù)要求大家就地堅守。若是真的工廠經(jīng)營困難,那也只能就地想辦法安置,想調(diào)回原來城市是不可能的事情。

  像八零一一廠的話,將來萬一倒閉的話,那也只能在安皖省內(nèi)安置,大概率是人數(shù)分散合并到華陽縣的國有企業(yè)之中。

  現(xiàn)在大批知青返城,國家已經(jīng)無法提供那么多的工作崗位,掀開了個體戶的蓄水池來安置。若是數(shù)百萬名三線建設職工再返城,那就將會是一場無法消化的社會災難。

  所以,自戶口遷出滬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大家再也回不去了。

  “你說咱爸這次是真定居滬江工作了嗎?”

  家公周東寶返回滬江就職,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俞美詩就此問道。

  “現(xiàn)在中央提倡廢除干部終身制,要求實現(xiàn)干部年輕化,咱爸站好最后一班崗就到退休年紀了。

  他槍林彈雨了一輩子,也該到時候享福了?!?p>  1938年花園口大決堤讓16歲的周東寶背井離鄉(xiāng)走上了革命道路,以身許國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的巨變。

  打過日寇,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還奔赴朝鮮前線作戰(zhàn),戎馬一生,周東寶可謂名副其實的共和國軍人。

  以前小時候?qū)Ω赣H是一臉崇拜,長大青春期時產(chǎn)生了懷疑覺得不過如此,后來步入中年后才發(fā)覺對方確實了不起,這就是周建國清晰的心路歷程。

  “看出來他挺喜歡小逸的,到時讓小逸多回軍區(qū)大院看看。

  哦,張校長來找了我好幾次,詢問小逸何時回來過年。他準備組織一下學校學生,讓咱們家的兒子為大家做報告,講一講在市區(qū)學習的情況?!?p>  俞美詩腦海中突然冒出有關周逸的一件事,特意跟丈夫匯報。

  “張校長為我們子弟學校的事可是操碎了心,說實話將來廠里的子弟有出息,張校長可是要記首功的!

  有一段時間沒見,也不知道小逸能不能擔得起如此厚愛?!?p>  一開始覺得全校學生等待自家兒子回來做報告有些小題大做,但仔細一想張國華做事很有分寸怕是另有他意,周建國只能靜觀其變,希望到時周逸不要尾巴翹上天就好。

  此刻正值周逸準備啟程回家前一晚,爺孫倆興致大發(fā)來了一個徹夜長談。

  “當年在粟司令的帶領下,我們敢打硬骨頭,凈打神仙仗。像孟良崮戰(zhàn)役,你爺爺我正帶一個營按部屬到指定地點增援,沒想到半路被友軍師長攔了下來要求去了天馬山。如果不是我靈活處置答應了請求支援天馬山,恐怕孟良崮戰(zhàn)役的結果可能會被改寫……”

  好漢不提當年勇,但老漢提起當年勇,可就是眉飛色舞了!

  一個愿意講,一個樂意聽,不知不覺之中爺孫倆感情融洽,上演了隔代親的好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