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落畢,宗翰看到真也里身旁的潘屠白而肥,和女真將士相比,顯得甚是嬌嫩,遂略帶慍色道:“你又是何人?”
潘屠此人雖是一介武夫,但自小便贊同漁父勸屈原的那句話:“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竟尊漁父為師,自稱“歸州漁孽”。
潘屠既有了這番見識,便要“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以圖來日能與貴者同醉。但無論他如何鉆營,始終是郁郁不得志,這才明白大宋之天下終乃“庸儒”之天下,容不得武夫“鴟梟翱翔”的,也就慢慢地泄了氣。直到汴京城破,他立馬“棄暗投明”。
潘屠在金人之中果然如魚得水,周旋數(shù)月,軍中諸將但有一面之緣的,皆成生死交。他又探知宗翰與金主完顏晟乃是力主亡趙宋的一派,正切合自己日后榮歸中原的一番深謀遠慮,故早有攀附之意,那應(yīng)對宗翰的話,已是揣摩得爛熟。
如今,聽宗翰問他,正是機不可失,忙稟道:“末將潘屠本是童貫手下一小吏.....”
宗翰打斷道:“何故背棄舊主?”
潘屠鎮(zhèn)定答曰:“未得好處?!?p> 宗翰聽潘屠回話直言不諱,甚合其心,不由開懷大笑。
劉彥宗不屑道:“只怕是閣下自己未得好處吧!”
潘屠從容應(yīng)曰:“小人生性忠厚,不善交際,故而落魄失意?!?p> 劉彥宗譏諷道:“倘有寸功,自可居于上流!”
潘屠從容而對:“但有寸功,攬之高俅而已?!?p> 劉彥宗待要再問,卻見宗賢接過宗翰遞來的牛角杯,一飲而盡,忽地向潘屠擲了過去,斷喝道:“因何投靠我大金?”
潘屠單刀直入道:“伸抱負、取富貴爾!”
宗賢醉眼惺忪,凝視潘屠良久,方道:“焉知投靠我大金便有富貴?”
潘屠昂揚道:“‘順服方能蒙?!?,大金國勢必一統(tǒng)天下,富有四海!”
宗賢喜道:“何以知之?”
潘屠鏗鏘道:“天命使然,人心所向!昔日天命在于趙宋,故趙匡胤始能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今天下人杰皆棄宋投金,豈非天命眷于大金乎!”
宗賢點頭道:“你倒是個直來直去的實在人、順應(yīng)時勢的明白人!然而你們漢人不是最重‘忠臣不事二主’嗎?”
潘屠應(yīng)聲答道:“末將只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p> 劉彥宗對宗翰道:“此人乃是個無義趨利之徒,應(yīng)當殺了他,好警告那些背主求榮的叛賊!”
潘屠反駁道:“‘義或不義,得利失利’,倘若漢人都是我這樣的人,趙宋豈能不亡?!大金豈能不昌?!況我潘屠之所以棄宋投金,不過是為了活下去而已!大英雄完顏阿骨打不正是為了女真族人的生存才憤而反抗契丹的么?”潘屠說著,微覷劉彥宗,冷笑道:“大金行伍之內(nèi),遼國舊將不亦多乎?”
原來劉彥宗也是漢人后裔,遼國大臣,大遼亡國后,便投降大金,如今聽了潘屠此言,劉彥宗竟一時語塞。
宗翰將口中一塊牛骨狠狠噴出,若無其事道:“什么他娘的忠不忠、義不義,本帥待人,一向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所以正應(yīng)該厚賞他,好讓那些希望投靠大金的人看到!”又打著嗝對潘屠道:“但你也要明白,高官顯爵豈可唾手得之?今有一人,可賜你富貴,堅你降心!”
宗翰說罷,招一親衛(wèi)近前低語,親衛(wèi)奉命離去,很快便押了一個蓬發(fā)垢衣者返回。
那人乍見宗翰等人,即潑天罵道:“背信棄義、犯我邦國、屠我百姓的賊酋,倘有來日,定要食汝肉、寢汝皮!”
宗翰對潘屠道:“這個人乃是宋朝禮部侍郎李若水,活著說鬼話,該如何處置?”
潘屠應(yīng)聲喝道:“此等輩不能犯顏死諫于敗前,而鴉噪聒耳于亡后,明為示其忠,實則沽名釣譽耳,留著禍害大金,不如現(xiàn)在就廢了他!”說著,抽刀疾步上前,竟將李若水的舌頭割掉!李若水仍噴血點指,潘屠又砍斷他的手腳!李若水瞋目裂眥,潘屠便挖去他的雙眼!
“國亂方顯忠奸”,可嘆大宋忠臣,竟被同族敗類虐成“人彘”!滿座宋俘,無不含恨飲泣。
劉彥宗看得慘目,就嘲諷道:“沒想到閣下與李若水竟有這么深的仇恨!”
潘屠憨笑道:“與我無仇,只對大金有恨,難道咱們大金國的敵人不該殺么?”
劉彥宗冷哼道:“也太殘忍了吧!”話音未落,忽聽潘屠吃驚道:“咦,還想罵!”徑自跑上前對著李若水的舌頭猛跺了幾腳。
劉彥宗立馬向宗翰進諫道:“這廝絕非真心歸附,不過是小人不得志,想借俺大金之手報復(fù)故國而已!”
宗翰擺手道:“相比他是否怨恨故國,本帥更相信他投靠大金的虔誠!”轉(zhuǎn)而對潘屠笑道:“不料你竟如此實誠,堪比我兒設(shè)馬也!”
潘屠聞言,連滾帶爬,跪在宗翰腳下,撫心流涕道:“潘屠愿誓死追隨,做孝子賢孫,義父在上,請受孩兒三叩首!”說罷,竟行大禮。
宗翰仰天大笑,似乎第一次感受到女真族的尊貴,他慨然應(yīng)允,并賜潘屠一個女真名字“罕卜離”,暫留身邊聽用。
“罕卜離,你既做了大帥的干兒,可有孝敬?。俊弊谫t取笑道。
潘屠微怔之下,忙從懷中掏出一把帶鞘短刃,奉與宗翰。
宗翰接過,見柄長三寸,鞘身長五寸余,勢若偃月,輕似鵝毛。抽刀諦視之,刀刃薄如葉而寒如霜,發(fā)英雄相吸之氣,令人頸毛立豎,急于自裁!宗翰忙歸刀入鞘,納入懷中。
潘屠對宗翰道:“據(jù)歷史記載,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打算重用趙國公子趙高,但又擔(dān)心他復(fù)仇,故而遲疑不決。一個太監(jiān)知道后就進諫說,咸陽城內(nèi)有位刀子匠,姓段名根,綽號‘一刀段’。他家自商紂始,世代單傳閹割之法,憑著一把‘絕后刀’,閹割人畜無數(shù),從沒有致殘或死去的,最奇的是,被閹之人,倘能被‘一刀段’切下命根后,在一個時辰內(nèi),喝一碗其家秘制的‘失憶湯’,不僅淫欲不思,連老爹是誰都忘卻了,唯知一心一意效忠新主!民間因此贊嘆說,‘一把絕后刀,一碗失憶湯。刀落再無后,湯飲不思往!’秦始皇聞聽大喜,便命人找來“一刀段”,命令他將趙高閹割,并許以事成之后,黃金一十一兩為賞?!?p> 宗賢插話道:“但我卻聽說趙高最終還是為故國報了仇,可見漢人一向喜歡無中生有,夸大其詞。”
潘屠稟道:“將軍博古通今,屬下佩服,那趙高的確復(fù)仇成功,但原因并非‘失憶湯’無效,而是因為執(zhí)事太監(jiān)貪污克扣,只答應(yīng)給‘一刀段’八兩,‘一刀段’因此記恨,便故意減少了‘失憶湯’的劑量,以致成全其志。錙銖之較竟閹割了大秦帝國的根,豈非‘三兩黃金一碗湯,七百功業(yè)三世亡’乎!”眾蠻聽得有味,紛紛叫好。
潘屠小人得志,立刻狐假虎威,命人將李若水的無舌尸與明見的無頭尸相向而懸,俱開膛破肚,以飼群隼。又別出心裁,撰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空口怎表忠心”,下聯(lián)是“無腦何言明見”,以諷二人虛忠假智,徒死無益,飛白體書橫批“逆大金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