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踏歌與你同行

第11章 拜訪LYG東磊的延福觀 尋找道家文化的根源

踏歌與你同行 不負花開 5733 2020-07-29 19:37:39

  東磊延福觀

  ——道教文化源遠流長

  今天我和好朋友郭梅林、趙學習去LYG的東磊游玩,在去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把要玩的景點一一列出,如太陽石刻、道觀、玉蘭花、奇巖怪石、丹洞花光、東磊朱櫻、斗閣鄰天、平臺水月等。

  本來計劃半天把整個景點轉(zhuǎn)完,但是一天也沒有看遍,慌亂之中下得山來,這座山雖然海拔只有200米,面積只有9平方公里,是不能再小的小山包了,但是只看了一個景點,時間就沒有了。本來是找我們約好的熟人帶路,可是不巧,朋友有事不在,我們只好自己登山。

  山底下仰視,整個山體像一個龐大的巨人,伸開粗壯的臂膀,把這片大地牢牢的臥在身下,人走山底,像一個個螞蟻。東磊的山叫圍屏山,和周圍的山體相連,因為是冬天,到處裸露著山體光潔的肌膚和強健的骨骼,沿著光滑的水泥路行進,山上枯枝遮掩,落葉覆蓋,滿目生機的是那叢叢的松柏,在陽光的暖照下,閃著油亮的光,此時的大山有一種沉靜的美,一種蒼老的壯。

  我們呼吸著山間的新鮮空氣,享受著山間的暖陽,看一看山下的遍野人家,感覺心情舒暢,怡然自得。不遠處,一片竹林,我們走過去,呼啦啦的飛走了一群麻雀,山間此時還能聽到鳥鳴聲,清脆悅耳,好像一個歌手給自己練嗓子。

  快到山頂了,還沒有看到道觀,有點著急,這時看到一個“延福觀”的指示牌,我們很激動,終于到來了。

  一

  不遠處,一家人家飼養(yǎng)著孔雀,雞鴨鵝狗,一片竹林,我們走過去,呼啦啦的飛走了一群麻雀,逗留了一會,山間此時還能聽到鳥鳴聲,清脆悅耳,很難得,好像一個歌手給自己練嗓子,唱著清脆的歌。

  一棵油亮的松樹,蓬松的像一朵朵綠色的拉花,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路邊有一座山神廟,由于無人看管,門口像垃圾場,我進去看了一眼,有兩尊雕像,怒睜著兩眼,目光銳利,我一嚇,跑出來了。

  這里有一片茶園,像青郁的梳理整齊的發(fā)型,走在茶樹中,如履平地。

  快到山頂了,還沒有看到延福觀,有點著急,這時看到一個指示牌,我們很激動,終于來到一個景點了。

  二

  一條路從山脊中間穿過,邁過一座石拱橋,看到一塊奇特的石頭橫在路邊,像一個大烏龜,伸過頭來,朋友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烏龜石。

  這里有四株玉蘭花,樹齡在800年以上,文人稱最古老的玉蘭花樹為玉蘭花王或玉蘭仙人,清代陶澍shù稱贊“奇石似人花下立,仙人如鶴竹間來?!贝禾扉_花的時候,游人來往,絡(luò)繹不絕。

  清朝的李汝珍經(jīng)常在此聽老道長講學,講花仙、樹神等故事,李汝珍對此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不覺癡迷起來,最終完成了《鏡花緣》的創(chuàng)作,一部驚動世人的作品由此問世。

  《西游記》第三十回記載,“上連玉女洗頭盆,下接天河分派水?!边@里也有,曾經(jīng)《西游記》研究專家來考察,確認這里的“玉女洗頭盆”是《西游記》里的。

  三

  我們首先來到延福觀的一個院子里,后來知道這是“住持室”,院子里有一棵參天大樹,我和朋友一起拍照片,我們在同一個地點拍攝,總是拍出不一樣的效果,她拍的是一條線的陽光,我拍一個半圓的太陽。好像太陽在我和樹中間,散發(fā)出五彩的光芒,別的地方我也拍,卻沒有這樣的風景,我很奇特,朋友又換了角度拍了幾次,太陽還是一條線。

  就是在這里,我分辨出延福觀的道長,四十歲左右年紀,五官端正,面容清雅,戴著眼鏡,像一個讀書人。穿著道服,形容清瘦,懂得很多,吐字鏗鏘有力,從后來的言語交流中,證實了這一點,從他的姿態(tài)中,流露出不食人間煙火的仙風道骨形象。

  他正和朋友喝茶聊天,仿佛遠離塵世之事,我冒昧的走過去打聽,“請問是王道長嗎?我們是來旅游的,想請道長給我們講解一下?!迸赃叺哪莻€年輕道徒有點不耐煩了,“隨便講講得了,講高深的,她們也聽不懂?!?p>  我馬上反駁:“我們就是要聽專業(yè)的,我這是來學習的,當然以后還要修行,我不能隨便。”那個道徒見我執(zhí)意要聽,不好說什么了,道長此時好像饒有興趣,已經(jīng)準備要開始給我講了,朋友提示我一下,你怎么能讓道長站著,你坐著聽呢?我馬上站起來,我手里拿著一疊手稿,這些都是我準備好的材料,隨時準備看的,還有隨時準備記錄的筆。因為我有一個習慣,不管什么講座,只要涉及到知識性的,我都會記錄,而且筆錄的速度能夠跟上開會的語速。所以我只顧自己聽講,就沒管道長是站是坐,馬上讓道長坐著講。

  道長先自我介紹一下,他姓x,法號xx,我們稱他x道長,xxxx人,到延福觀已經(jīng)8年了,一直守候在這里。

  我先讓道長給我講講有關(guān)帽子和衣服的來歷,道長坐了下來,像是練功夫的,板凳上也坐得挺直,方正,兩只手搭在腿上,自然的拍了一下,我這個帽子名叫“莊子巾”,屬于“正一派”,道家還有“全真派”,名叫“混元巾”。

  上面正中間帽檐上鑲嵌一塊玉石,玉石上有道家的“陰陽魚”標志圖,這塊玉子雖然不是什么名貴的玉石,但是象征做人冰清玉潔,帽子戴正,做人也要端端正正,行事要大大方方。

  道服是漢唐服裝,延續(xù)了幾千年,叫三清服,衣領(lǐng)上有三道橫線。鞋子是十方鞋,但是今天沒有穿,留著做法事的時候穿,圓口布鞋,鞋幫上有黑白相間的橢圓形圖案。

  “道家信奉的是什么呢?”我問。

  “道祖師,三清,道法自然,上善若水。這個待會到大殿里給你講。道祖三清最大,教祖創(chuàng)始人張陵,張?zhí)鞄?,東漢末年,徐州人,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這是道教初期,道教屬于本土宗教?!?p>  “古代皇帝身邊一般會站著兩撥人,一撥道教叫人順應天意,一撥佛教教人做善事。道教十人九瘦。”

  為什么呢?

  “道教教徒要學習很多技能,比如針灸、中醫(yī)、看天象、望風水、誦經(jīng)、敬香、打太極拳、研究長生不老。”

  “道家結(jié)婚嗎?”趙問。

  “道家結(jié)婚,道家講究自然,順應自然,順應人性。但是道家有四不吃,道家四大戒律,忠孝節(jié)義不吃,如狗忠誠不吃,黑魚孝魚不吃,大雁孤苦伶仃不吃,牛重情義不吃,平時不吃葷食。”

  延福觀起源于一千多年前,LYG原來共有五家道觀,南城東山上的“玉皇宮”,花果山上的“三元宮”,九嶺的東岳廟,海州天后宮,東磊的“延福觀”。

  延福觀還有一個故事,傳說寶應泥下河地區(qū)因為玉米、黃豆等農(nóng)作物經(jīng)常被淹死,三官顯靈,就是大殿里的“三官”,讓人們種植水稻,把灶臺里燒過的草灰灑在水田里,那一年,水稻獲得了豐收。三官托夢,到云臺山上找到延福觀,正月十五是天官生日,老百姓大年初一往云臺山趕,正月十四道延福觀,正月十五敬香,里下河地區(qū)越來越好,有錢人想個辦法出資修建人工運河,這條河很快就修起來了,從里下河直通東磊村,人們就把這條河叫做燒香河,所以先有延福觀,后有三元宮,延福觀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順應自然規(guī)律,就能把事情做成功。

  道家的做事方式,拿著寶劍畫符,比如夫妻關(guān)系不好,祈福消災,風水有問題,做法事,救人,度人。朋友告訴我,曹道長會醫(yī)學,針灸、推拿。

  道家道場又分為陽事和陰事,陽事有祈福消災,救人。陰事,平常人看不到的事,開天眼能看到。今天就做了一個法事,在觀前燒香祈福,她們虔誠的舉香,參拜。還有給逝去的亡魂做法事。

  您有什么愿望嗎?

  “希望得到理解,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p>  道教出現(xiàn)較早,屬于國人創(chuàng)立,道教玄乎又深奧,一般人很難到達這種境界,還有很多道教問題,科學也無法解釋,比如陰陽眼,開天眼等。

  我們開始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神臺,自從云臺山從海底隆起,這里的海水就退潮了。明朝延福觀有99間房子,我們觀看了'斗母閣’遺留的痕跡,里面供奉的是斗母元君,主管人的生死。還看了周圍院墻的遺跡,墻上有三個字'非人間’,崖壁上有一天然形成的'仙人床’,傳說有仙人在上面,我從一側(cè)觀看,床不大,也不小,像柳樹葉形平面,只是在懸崖邊上,讓人心驚膽戰(zhàn)。傳說一個小孩上來過,因為下不來,這里就不允許人上去了,因為上去容易下來難,下面又是絕壁,看起來岌岌可危。

  仙人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道家認為“一生隨緣,緣有份,緣外無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蔽乙残欧@句話,多少人與你擦肩而過,明明伸手可得的塵世萬物,卻不能擁有,越是強求,往往如手中沙漏,道家以一個人的一顆平常心,對人對事,順其自然,《道德經(jīng)》中有“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這就是尊道,崇尚自然;貴德,修身養(yǎng)性。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jīng)》中說:“齋戒誦經(jīng),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鎭(同鎮(zhèn))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男女受護度,咸得長生。”這里是說仙道貴生,消除災害,共享長生。道家認為,首先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反對輕生自殺,反對殺伐紛爭,潔身自好,修身養(yǎng)性,乃得長生。其次尊重一切生靈,悟性有早有晚,階段也有不同,最終都能修煉成神,度己度人,度民于水火,度人于無量。

  向前走,一旁的陡崖上有石刻“小蓬萊”三個字,這里便有了小蓬萊之稱,大蓬萊山,應該是北面的花果山吧。

  曹道長發(fā)現(xiàn)一座山崖,這個山崖非常奇特,拍在照片上能看到觀音的頭像,普通人看不到,怎么也瞧不出來,最后我懷疑,可能在這座山崖上刻的時候,按照山勢的立體刻法,我們在立體的山石面前是拼不出來人物的神像,但是相片是平面的,對準了角度之后,平面上便可以從整體上看出清晰慈祥的觀音大師神像,觀音屬于道家,也屬于佛家,在道家道號叫慈航,讓我不得不驚嘆古人的雕刻藝術(shù)之精湛。

  我們觀看了一個小小的地上洞穴,里面蓄滿了水,水底清晰可見,道長用竹竿比劃了一下,有一人高,水面會上升和下降,但是水井到現(xiàn)在從未干涸,明朝天啟年間,皇上封這口井為“圣水井”。道長讓我們嘗了一口,真的很甜。

  魯迅曾經(jīng)說過:“中國文化的根多在道教?!钡澜痰牟┐缶钣衷趺词俏覀兯茴I(lǐng)會的呢。

  山門的頭上門匾是明朝皇家親自賜觀名,只要有“勑”這個字,便是皇家賜號,否則無人敢用,兩旁有一幅對聯(lián),“延壽千載玉蘭靜參東磊月,福澤四方金竹爭度蓬萊仙?!蔽覀儊淼椒鹣袂埃@里供奉的是藥王孫思邈,藥王活了142歲,道教中人確實長壽,有的能三個月不吃不喝,一般活200歲,有的能活到300歲,彭祖活800歲,彭祖這個人比較玄,但是我國的秦嶺一代的道士真的能長生,他們不殺生,吃素修行,諸葛亮、李白都和道有著深厚的淵源。

  我們稱道家人為道長,那么我們被稱為什么呢?

  道長稱我們?yōu)榫邮?,歷史上的青蓮居士、香山居士、易安居士,他們和道家是不是有著深厚的淵源呢?也許是吧。

  北廂房的外墻壁上貼著四塊黑板,留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詞,前面有盤龍石碑,如果龍是四個爪子就是唐朝以前就有的,唐李淵后龍便有五個爪了,這里的石碑是五個爪子,說明是唐朝后期,上面有還有的部分被破壞。

  我們參觀了觀中最大的大殿,正殿對聯(lián),“德輔天地三官賜福如東海,道合陰陽百善增壽比南山?!贝蟮顑?nèi)供三官,天官紫薇大帝、地官清虛大帝、水官洞陰大帝,曹道長給我們做了個示范,手心朝里,手背朝外,手掌略微彎曲,引領(lǐng)我們上前參拜禮數(shù)。大殿內(nèi)掛著帳幕、花幡。大殿右邊是三清,太清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左邊有兩尊神像。每尊神像皆黃銅渡身,刻畫栩栩如生,看起來慈眉善目,讓人肅然起敬,前面擺放香燭、米面、花朵、水果等,凡是外面送來的“燈香花果”等貢品,先供奉。

  曾經(jīng)有一位遠道來敬香的客人,因為肩膀疼,讓他拜了水官,幾分鐘以后,神奇的好了,這叫心誠則靈。

  正殿的背面還有一殿,供奉觀音神像,兩邊有一幅對聯(lián),“尋聲救苦楊柳枝頭甘露香,隨處現(xiàn)身芙蓉花開春風暖”。

  我問道長,為何道家中人要躲著凡人或者生人?

  道中行規(guī)有道長、法師、道人、真人等稱呼,在盛世時,道家喜歡隱居,不喜會客,每當國難當頭,道家紛紛下山,同道中人就是道教講的,著名的軍師、參謀,如張良、姜子牙、諸葛亮、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等都是道家出來的,比如老子、東方朔、張?zhí)鞄?、王重陽等,都是道家高人。世俗中的人名利心太重,所以不宜交往過甚,道士生活簡單,一天兩餐,鉆研道家學問,老子的《道德經(jīng)》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很多禍患都是人心的貪婪所致,所謂欲壑難填,很多人把知足掛在嘴邊,可是當各種誘惑出現(xiàn)時,全然忘記了初心。老子認為,沒有比放縱自己,貪得無厭更可怕的,所以懂得知足,懂得適可而止,功成名遂身退,是天之道。這才是大道理,大智慧!

  我們參觀了前院主持室,再次來到開始落腳的樹下,經(jīng)過講解,才知道這是三景樹,一景懷抱松,柏樹的枝丫處生出一棵小松樹,可能是鳥銜的種子落入。二景是梅花鹿,一塊天然形成的梅花斑點的石頭做身子,樹長成了梅花鹿的頭部,很奇特。三景是樹抱石,由于年代長久,石頭長入了樹干的內(nèi)部,像是懷中抱著一塊石頭,很奇怪。

  道家講求參悟大道,自己悟出來的道才能長久,聽來的依然不屬于自己,學道要有悟性,并且要長期實踐,融會貫通?!扒鷦t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睍r常讓自己保持在謙遜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所謂虛懷若谷,所謂芥子納須彌。

  我們還參觀了多處石碑,石刻,如“海外壺天、九轉(zhuǎn)丹成、海上仙山”等,傳說這里明清時期,山下還是汪洋一片,求仙問道者無數(shù),但是道家秉承師法自然,參透自然的奧妙絕學,太多的天地造化一時無人能懂,唯有走人間正道,善始善終,才能功德圓滿,每個人都有生存之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需要隨時獨自參悟其中的根本。

  通過延福觀大師曹道長的講解,我仿佛若有所悟,用《紅樓夢》里一句話“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蔽覀冏非蟮母毁F功名,在高人看來只是虛設(shè),而道家的文化被我們了解也只是冰山一角。《道德經(jīng)》認為:一切眾生,原是一性,本無人我之分,無過去未來之別,但因困在人體,被氣稟所拘,物欲所蔽,遂至迷昧,忘卻本來。此心者,專為我謀,遂有人我之分,迷之淺者,利我之外,尚能利人,稱為善;迷之深者,則損人以利我,稱為惡。雖有善惡之殊,本來之性未嘗亡也,得到之后,明性之所在,謹守之,明白此性無人我之分,將性弄干凈,即光芒四射,如太陽之消冰,眾生不覺受其感化,遂去其迷,故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何不讓道家文化普照天下,照耀眾生超越生死,尋求那大而無外、小而無內(nèi),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通向理想、通向現(xiàn)實的光明正道。

  游延福觀

  尋觀遠山擇海畔,高人領(lǐng)我覓清潭。

  仙人趣事家珍數(shù),玉女持盆夢里酣。

  落筆成輝西游記,執(zhí)經(jīng)叩問鏡花緣。

  古傳遺跡山中掩,大道無形造化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