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是夜里,雨卻沒有停的意思。
老乞丐抱著小乞丐,輕聲吟唱著一首名為《野草》的童謠,聽起來有些悲涼,但卻又充滿了堅韌不拔的意味。
而小乞丐就在這樣的歌聲下沉入夢鄉(xiāng)。
陳君見狀,直接入夢小乞丐。
他不是想讓小乞丐來供奉他,而是想從小乞丐的夢中了解兩人信息,這樣好哄騙老乞丐貢獻香火。
小孩的夢混混沌沌,且還是一場無厘頭的噩夢,但陳君也盤剝來了一些記憶信息。
他沒有將這些記憶信息轉(zhuǎn)化為精神吸收了,畢竟這些都有大用途。
當(dāng)陳君從小孩的夢境中出來時,老乞丐也已入睡,鼾聲連連。
陳君縱身一躍,躍入老乞丐夢境。
老乞丐的夢穩(wěn)固不少,也貼合現(xiàn)實。
但也是蕭索的緊。
此時的夢正合了那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
老乞丐抱著一個漆黑的酸菜缸,步行在一條前途昏暗的道路上。
路看不到盡頭,因為全是漆黑。
但是他仍舊前行,不管那片漆黑是否會將他吞噬。
走啊,走啊,走啊……
此時,整個世界響起那一首他清唱給小乞丐的《野草》。
老乞丐漠然地抬起他那張麻木的臉,仰望向灰蒙蒙的天空。
只見在高高的天空上,正懸著一座小小的廟宇。
廟宇有九尺高,一丈寬,一丈長。
老乞丐木然的表情變了顏色,那是什么?
他看不懂。
但就在他驚訝地停下腳步時,廟宇漆紅涂綠的門轟然打開。
一道威嚴的身影從中走出。
老乞丐的驚訝更甚了。
是神,是一位神明。
他當(dāng)即跪下朝拜起來,而他抱在胸前的漆黑酸菜壇不知在何時消失不見了。
“堂下何人?”
隨著一聲喝聲,周圍的景色再次大變。
一片荒蕪陡然轉(zhuǎn)變?yōu)橥郎难瞄T庭審格局。
他就趴伏在青磚地板上,不知所措,瑟瑟發(fā)抖。
小老兒非是那些秀才舉人,面對小小衙役都得禮讓三分,否則衙役惱羞成怒,他家雖大戶,但閻王易見,小鬼難纏。
老乞丐瑟瑟發(fā)抖地答道:“回老父母的話,小的江鶴南,金華北郭人。”
這年頭平民百姓犯了事,到縣衙,見縣令,都稱老父母或者老大人。
所以不管老乞丐有多老,是花甲,還是古稀,見了年歲十八的縣令也得稱呼一生老父母。
“且抬頭來說話。”大堂上方的威嚴聲音再次傳來。
“好……好。”老乞丐小心的仰起僵硬的脖子,往前看去。
只見漆紅涂黑之間有一道放著紅光的臺子,在臺子后坐著一位穿著像是戲臺上的官員的官袍的魁梧男人,像神人,老乞丐辨不清。
老乞丐心下大驚,更是惶恐。
他想起了許多傳說。
他怕是遇上城隍爺了。
一下子,腦袋跌地,重重撞了一下。
而臺上的聲音再次傳下,傳入老乞丐的耳中:“緣何到我蘭溪?不經(jīng)本官允許,便偷入本官府衙?!?p> 老乞丐這會腦袋也沒有那么混沌了,他想到了自己夜里進的那間破廟,原本瞧著沒乞丐,還以為自己撿了個漏,沒想到竟然撞見真神,原來不是揀著好事了。
思及此,老乞丐江鶴南趕忙扣三個響頭——咚咚咚!
“小的知錯了,明日便走,不敢再叨嘮老爺了。”老乞丐連聲道。
但堂上之人卻不想他走。
啪!
一聲驚堂木,像是雷公打雷。
“本官愛民如子,你這小老頭若走,豈不是辱沒本官官聲?!碧蒙铣勤蚶蠣斍搴纫宦?,似乎心有大不快。
老乞丐瑟瑟發(fā)抖,不知該怎么答,他是走呢?還是留?
聲音停歇一陣,堂上再有聲音傳來:“本官自休沐中醒來,瞧見本官之廟祝已死,廟宇破落,難再棲身,了斷陰陽事?!?p> “本官見你是個人才,遂命你做廟祝,為本官修繕廟宇,招攬香客,你可愿意?”
老乞丐聽了這些話,有些迷糊了。
沒有折罰,反而讓他做廟祝。
一時他愣神了,不知該怎么去答。
“你不愿?”堂上城隍再出聲質(zhì)問。
老乞丐從恍惚中驚醒,趕忙答應(yīng):“愿意愿意,小的愿意做廟祝,愿為城隍爺修繕廟宇,招攬香客?!?p> “好,很好,廟門左入小巷百步處的一方青石下有三兩紋銀,你可借之?!碧蒙铣勤蛘f道。
隨著城隍的話音落畢,衙門慢慢崩塌,夢在消散。
……
嗯哼。
老乞丐喘一口大氣,從睡夢中驚醒,他懷中的小乞丐也被他驚嚇醒來。
“爺爺?”小乞丐也姓江,名籟,是老乞丐的孫子。
老乞丐趕忙輕聲安慰起自家孫兒:“沒事,沒事,睡吧,睡吧……”
在他的安慰下,小乞丐再次沉入夢鄉(xiāng),他實在太累了。
老乞丐此刻卻已睡意全無,他抬頭看了看被雨水浸泡后的城隍像,有些畏縮的低垂下腦袋。
城隍爺此刻說不定正就在看他。
‘明日,明日就去取來銀子。’老乞丐沒有逃跑的念頭。
畢竟人災(zāi)易避,鬼神之事如何躲?
而且為了小孫子,他更不能冒然跑走。
……
陳君再次投身入城隍木像中。
這城隍木像也是一寶物,能夠溫養(yǎng)魂魄,而且城隍神境就在城隍木像當(dāng)中。
陳君入這個城隍木像便撐開魂魄,與木像身形相合一致。
這也是一種體悟城隍之道的法子。
乃是陳君自前任城隍的“遺物”中取得的方法。
神道修行有二,一香火,二天地。
香火神道最是容易,只要被祭拜,貢獻香火,便可修行。
而天地神道則走體悟天地,師學(xué)天地之法,最是艱難。
一般上古神道多是走這天地神道,因那時的神多是天生地養(yǎng),與天地親近,自然容易體悟天地自然。
而香火神道是后來創(chuàng)造,是在地祗神道誕生后出現(xiàn)的,而后也被天庭接受,成為正統(tǒng)。
前任城隍留下的香火神道的法門名為《地皇玄玄九轉(zhuǎn)功》。
至于上古天地神道并無法門,只有這么八字真言:多聽多看多思多做,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神魂入住城隍神像,體悟城隍管轄一域內(nèi)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