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李梧所言,第二日便有些官員上疏建言熹宗御駕親征回紇,各部、司都有,理由不外是榮成公主本為大虞皇室身份最為尊貴之公主,回紇人堅持求娶,圣人以大局為重,方才忍痛割愛。我朝公主奉旨和親,本為結(jié)兩國秦晉之好。公主因喪母之痛心神失常,本為人之常情,回紇可汗性命無虞卻濫殺上使,實乃罪不容恕,冒犯天顏云云。
李昌吉看得額角暴起青筋——的確,他的感覺就是如此,恥辱多過憤怒!一群漠北野人,也敢如此羞辱自己、不將自己的恩惠放在眼里!
血液里那股暴戾的殺意亟欲找到宣泄的出口,親征,是洗刷恥辱的最好方式。血債血償,這才是他們李家男子的本性。
第三日,李昌吉率韓集、董萬啟、李懷中、尹懋叔、方定南、王勤瀚、董暉等二十幾員大將、十萬大軍從京城出發(fā),浩浩蕩蕩親征回紇,李梧、易深等人隨軍出征。命隴右、河西、朔方三鎮(zhèn)各派二萬人馬即日啟程北上,日夜行軍火速奔赴漠北與皇帝大軍會合。
自李梧走后,衛(wèi)王府便開始整日大門緊閉,府中每日出入的只有外出采買的下人,就算有拜帖送來,或者收到宴會的請柬,衛(wèi)王和王妃也都是一概謝絕。
李宗勉和盧氏從不過問李梧院中之事,全由阿蔓一人做主打理,盧氏也只是常常派人過來詢問是否有短缺,或者告訴阿蔓如果煩悶可以隨時去她那邊坐。阿蔓都一一謝了,親自去盧氏那里稟明“星輝”院中現(xiàn)今人手如何安排、值夜、廚房諸事如何進行等等,盧氏只是笑著贊許,并再次明言“六郎院中一切都由阿蔓做主,所有人都聽阿蔓之命行事”,眾仆婢哪有不明白的,于是待阿蔓在以往的艷羨討好之上又多了幾分尊敬。
阿蔓學(xué)著衛(wèi)王夫婦的做法,整日待在“星輝”院中,從不各處串門,就是王妃那里,如果不是盧氏派人來叫,她也從不主動過去,過去了也都是恭恭謹謹?shù)貑柺裁创鹗裁?,從不多言。盧氏將一切看在眼中,暗自點頭,反倒因此更加看重她,覺得這小小女子雖來自鄉(xiāng)野,卻見識不凡,聰慧通透,進退有度,一言一行分寸都能拿捏得極為妥當(dāng),怪不得李梧那般目下無塵、眼高于頂?shù)娜酥旋堷P都對這丫頭如此沉迷。
衛(wèi)王自有辦法及時得知前方戰(zhàn)事進展。
元慶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大虞兵分兩路討伐回紇——李昌吉堅決不肯用“抵御”這類字眼。李昌吉自率中路軍,又命董暉、易深為先鋒,率一萬精騎晝夜疾行,先于大軍五日抵達甘家口,正遇回紇主力猛攻這座邊關(guān)要塞,瀚海、燕然兩軍奮力抵抗,兩方戰(zhàn)得正酣,董、易各率五千人馬從回紇人側(cè)后兩翼沖出,喊聲如雷,左沖右突,將回紇陣腳打亂,對方不知大虞援軍人數(shù)多寡,慌忙鳴金收兵。
又過了五日,熹宗率其余九萬大軍方才抵達。李昌吉在帥帳坐定,聽韓海軍大總管來遇和稟報敵情和開戰(zhàn)以來的戰(zhàn)況,這才知曉這次裴力皮羅可汗集合了回紇九部的主力人馬,號稱二十萬,裴力皮羅親自統(tǒng)帥,將甘家口圍得水泄不通。
不管是突厥還是回紇,番邦作戰(zhàn)基本都不講究排兵布陣,全靠兵強馬壯橫沖直撞,打得贏就高歌猛進,吃了虧便喘口氣再卷土重來,總之不把他打痛、打服,他就總會找機會撩撥、挑釁。
裴力皮羅雖是回紇九部公認的“百年來最英明神武大汗”,但實際上也是承襲了回紇人一貫的粗莽、簡單。此次裴力皮羅信心滿滿,因為自己手中鐵騎雖不足二十萬,但十四、五萬還是有的,又素知大虞兵士多是步兵,騎兵少之又少——步兵哪里是騎兵的對手?而且甘家口守軍人數(shù)最多一萬,就算附近的瀚海、燕然兩軍馳援,也不過四、五萬人左右,只要能打開甘家口這一大虞的門戶,那么接下來長驅(qū)直入、輕取京城......不止裴力皮羅,他手下將領(lǐng)幾乎都是同樣想法,而且人人奮勇爭先,唯恐頭功落到別人頭上。
有這樣的士氣,裴力皮羅更是信心倍增,于是指揮人馬將甘家口圍起來,連日大大小小猛攻了五六次。沒想到出師不利,大虞人完全不是自己以為的不堪一擊,且瀚海、燕然兩軍主將來遇和、尹少梅都是沉著冷靜之輩,知道敵強己弱,從不正面應(yīng)戰(zhàn)?;丶v若是強攻,他們便仗著地形和高墻之利,堅守不出,只靠落石飛箭打得敵人無法靠近;若是回紇人退回自己營寨休整,來、尹二人又總趁對方做飯或者入睡時率領(lǐng)數(shù)千騎兵不知從何處沖殺而至,亂踩亂踏,亂砍亂殺,三番五次下來,回紇軍士被又累又餓,叫苦連天,士氣難免受損。裴力皮羅發(fā)覺不妙,一時也想不出辦法,只得命大軍后撤三十里,在額爾齊河邊安營扎寨。
李昌吉聽來、尹二將說完,眉頭稍稍舒展,感到一路上緊張急迫的心情得到了舒緩,微笑褒獎道:“二位將軍真乃國之棟梁!朕率大軍方至,不宜馬上投入戰(zhàn)事——”沉吟了下,“這兩日,全部人馬暫時休整。命所有人即使睡覺,也須得甲胄在身、兵器在手,萬不可大意。另外,為防回紇人趁我們困乏偷襲,將明——”
董暉應(yīng)聲出列,躬身等待皇帝下命:“你帶五千人,與來將軍一起,在城墻周邊巡防。自此刻起——”李昌吉掃視一圈帳中眾人,沉聲道:“一切由朕統(tǒng)籌指揮,攻守進止必要先先奏與朕知,等朕命令方可行動。有違此令者,軍法論處!”
韓集、董萬啟等人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名將,對皇帝如此命令雖隱隱覺得不妥,但一時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故而均未置一詞。
眾人都領(lǐng)命各自去了,李昌吉叫住正離開的李梧,笑道:“子鸞一路辛苦,好好休息,養(yǎng)好精神以待來日——就莫要四處走動了?!?p> “臣遵旨。請陛下早些歇息,來日定能旗開得勝!”李梧面色恭謹,行禮告退,將皇帝忽而轉(zhuǎn)為陰鷙的神色拋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