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風很涼,卻比他想象得更涼,簌簌的風聲穿過樹叢和藤架,在小小一方院子里徘徊不去,來回幾圈,又輕輕撩起那人身上淺薄的披風隨風飛舞。
允賢靜靜地站在那里,披風下單薄的身子因為寒意而微微有些顫抖。她卻恍然不覺,只是那么站著,如同麻木了一般,靜靜地站著,靜靜地望著他。
時光的線拉得那么長,長到仿佛從那段早該被遺忘的記憶深淵里死灰復燃。長到足以讓所有人忘記那些繾綣的歲月,長到讓她忽然驚覺,原來她奢望的鄭齊,她相信的鄭齊,終究還是朱祁鎮(zhèn),卻不是鄭齊。
宿命是丟不開的枷鎖,她卻纏在這命運里永世不能逃脫。現(xiàn)在想想,或許當初那個年少天真的誓言終究是要實現(xiàn),向她索求著違背誓言愛上他的懲罰。她這么想著,卻反而笑起來,輕輕伸手將披風裹得更緊些。她的雙手被風吹得發(fā)僵,明明握了系帶在手里,卻無論如何也系不上,不由伸長了脖子想去看,頭低著低著,就驚覺臉上有什么東西落了下來。
朱祁鎮(zhèn)遠遠地望著她,只覺得呼吸像被窒住了,想掙脫卻被繩子勒得更緊。十年了,他在她身邊十年,卻是第一次看見她這樣不能自己地在眾人面前落淚。幾乎是不受控制的,他下意識地向她走近兩步,伸手就要去攬她的肩,卻忽聽身后傳來見深的一聲:“父皇!”,朱祁鎮(zhèn)邁出去的步子一頓,似乎有那么一瞬,他心里遲疑著在見深面前如此好不好。但這一步若是今天沒有邁出去,今后又是否還會有機會?
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在想到答案之前,他已經(jīng)先一步走到門前,低頭替她仔細地系上了扣帶。
見深眉頭緊鎖,有些呆怔地站在原地,一會看看朱祁鎮(zhèn),一會看看允賢,哭得通紅地雙眼微微眨著,似乎還沒有認清眼前的狀況。他從不是年幼無知的少年孩童,何況又是生在帝王家,與生俱來的敏銳的觀察力讓他很小就明白父親和母親之間是怎么回事,母親深愛著父親,而父親……他慢慢將視線集中到朱祁鎮(zhèn)臉上——他知道父親心里從沒有母親,哪怕他可以日日與她相敬如賓,體貼入微。給他上課的先生說,這叫御妻之道。生作帝王,便不能沾情愛,后宮佳麗三千,唯正宮皇后能伉儷情深。但說到底,都不過只是一場利益交換的政治婚姻罷了。
這些年來,他心里模糊地生長著些什么情緒,他分不清,他似乎并不多怨怪父親,也認為假以時日,還能夠接納那個被父親一直放在心里的女人。只因不是作為一個丈夫,而是作為一個帝王,他給予母親的已經(jīng)足夠。
但心里卻始終有一個讓他抓不住的結(jié),像螢火在心頭寥寥繞繞,引得他一步步走向允賢。
“允賢,快進去,你現(xiàn)在不能受寒?!敝炱铈?zhèn)伸手拉住她,眼里滿是擔憂,“這里沒什么大事,他們只是……”
“我是來請父皇回宮的!”沒等朱祁鎮(zhèn)說完,見深卻忍不住截過他的話。他仍然緊緊皺著眉,似乎在回想些什么,眼睛只是盯著允賢,“眼下宮中大亂,父皇必須回去……”
“朱見深!”朱祁鎮(zhèn)忽然抬頭看向他,眼神如潭幽深,“你和李卿先出去吧,父皇有事和杭將軍商量。”
見深無聲地張了張嘴,又忍不住看了看允賢,皺著眉頭自己轉(zhuǎn)身向外走。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卻覺得心里忽然很難受。好像小的時候總是纏著母妃做風箏,風箏做好了,卻被宮里的太監(jiān)奴才們踩碎了。他呆呆地在門外石碓上坐下來,忍不住扭頭看向李賢:“李賢,你說我是不是病了?為什么覺得這么難受?”他說著又伸手去揉眼睛,“我明明都知道,雖然當時沒有關于那個女人具體的記憶但是……”他深吸一口氣道,“我明明都能接受的。我想得起來,她是允賢小姨,以前在宮里的時候,過年她還給過我紅包……”
“我以前就很喜歡她,她不像宮里其他女人,也不像個貴妃,倒是和母妃很像,都是平平淡淡的……不對,也不像,允賢小姨的眼神更亮更沉,總是給人一種充滿希望的堅定,好像不管多大的困難,只要看著她就能靜下心來……”他絮絮叨叨地說著,越說越奇怪。
李賢聽了半晌,忍不住拿胳膊肘用力搗了搗他:“太子殿下,微臣私以為,比起譚姑娘的眼神亮不亮,咱們一起去吃個早飯更為實際點,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