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章城中,里外都已經(jīng)布滿了人!顯得熱鬧非凡!
一早就一輛輛馬車都來到這邊,進入城中!
這些馬車上下來的人都是一身異族服飾,膚色各異!
賀知章,賀大人領(lǐng)著一眾侍衛(wèi)也要在門口恭敬的迎接這些馬車的到來。
這些看著就比較“豪華”的馬車上下來的人,能讓這次大會主持者都親自出來迎接的人,其身份就“不言而喻”了——他們就是各國來的使臣!
陛下為了防止“意外”發(fā)生,這段時間就將他們安排在皇宮一處獨立的庭院之中,更是派遣皇宮中最精銳的禁衛(wèi)軍把守——“玄甲衛(wèi)”!
這“玄甲衛(wèi)”可是了不起的存在,他們都是傳承至“太宗皇帝李世民”的“玄甲軍”!
而這“玄甲軍”更是大唐軍中的精銳中的精銳!曾經(jīng)跟隨“李世民”在戰(zhàn)場之上,不管是什么樣的戰(zhàn)役,他們都是所向披靡沒有任何敗績,更是使敵人聞風(fēng)喪膽!遇之則逃的存在!
后傳至現(xiàn)在“玄宗”時代,戰(zhàn)役已經(jīng)越來越少,“玄宗”為了讓他們繼續(xù)存在下去,才下令將他們收回用于“皇宮禁軍”!
可以說這支禁軍中的每一人都是“以一敵百”的存在!
一路也是這支“玄甲衛(wèi)”護衛(wèi)這些使臣前來!索性在這路上并沒有出現(xiàn)任何意外!
將人送到之后就由裴旻接收,安排這些人的護衛(wèi)工作!
李白等這些與裴旻相熟的眾多“高手”自然也安排在這些人手之列!
當(dāng)安排好所有“使臣”歸坐之后!就是“重頭戲”所有的修道之人,來參加這場“論道大會”的“天下名士”進入場中!
其中有李白見過的,也有李白沒有見過的!不過他們都是有著派系之分的!
有少“室山高僧”,也有“百道”之中的各個“道人”!
有終南山道庭的正統(tǒng)道士,還有陰陽學(xué)說的“陰陽師”,有縱橫學(xué)說的“縱橫人”,更是有墨家學(xué)說“墨巨子”,.........!
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李白最想見到人也有一人來到了這里,那就是龍虎山天師府的“天師”都來了一位。
眾多在“大唐”可以代表“大唐文化”的無數(shù)高人齊聚一堂!場面之大與“熱鬧程度”可想而知!
李白不覺感慨“這就是大唐繁盛,這就是世界之巔!”
當(dāng)所有人落座之后,賀知章笑呵呵的走到“上位”說道:承蒙陛下厚愛,讓我賀某主持此次大會,大家都知道我“大唐”由“高祖皇帝”創(chuàng)立以來,經(jīng)歷了“太宗皇帝貞觀之治”,與“高宗帝”和“女皇”的幾代帝王的努力傳至現(xiàn)在。
再因吾皇的英明決斷,才造就了今天的“開元盛世”,引得“萬邦來朝”,可謂是我“唐人之幸,唐人之?!?。
今日更是受陛下邀請,各個“友國”派出遣唐使者,來我“大唐”領(lǐng)略我“唐人文化”,隨后看了看那些坐在一塊的眾多“使者”微笑!
繼續(xù)說道:故陛下舉辦此次“論道大會”!邀天下“文化人”前來參加此次大會。
受陛下厚愛由我來主持,所以還希望眾人“暢所欲言”,將我“唐人文化”傳至世界!
今日論道主題:因我“大唐”一直是以文治國,以武保國,因此我與陛下商討今日論道主題“武”。
大家可以根據(jù)“武”字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可以是“武道”,“武之精神”等.......!
說完賀知章走到座椅旁,做了下來!
聽完賀知章的發(fā)言,全場掌聲一片!
掌聲過后,“陰陽師殷斷正”起身說道:眾人都知賀知章賀大人獲得陛下親封,有著“儒圣”之名,不知道賀大人的儒道思想中“武”是什么樣子?
這顯然是故意在“搞事情”,一般在這么重要的場面誰都不愿意做第一個發(fā)言,因為這種“論道大會”,只要是第一個發(fā)表觀點者幾乎都會被拿來做比較,只要稍微有一絲的話語“漏洞”,那迎接的都是眾人的“圍攻”,論辯!很容易變得“萬劫不復(fù)”。
李白一下便猜到了這“殷斷正”的“險惡用心”,賀知章當(dāng)然也清楚,不過他也知道作為這次大會的主持者,與有著“儒圣”的虛名,這“第一觀點者”是推脫不了的!
于是他氣生依舊露著那溫和的微笑說道:武者在于強大自身,其體能與力量遠超于常人。
因此我“儒道”認為,武者應(yīng)有“武德”,不在于欺負“弱小”,做事應(yīng)點到即止,只用于保護自身與要保護的東西!不是為了“爭強好勝”而為!更不可“濫殺無辜”隨意,隨性而為!
說完之后賀知章落座,全場掌聲在次響起,但是“殷斷正”在次站起,邊鼓掌邊微笑說道:既然是“點到即止”,那我們這些“武人”又該如何把握這個“點到”的這個度呢?這個“點到”又能用什么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呢?
賀知章一愣,他既不是“武人”更是不可能知道他人的想法,一時之間沒有做答,而是說道:“度”在人心吧!不過我聽“殷兄”話語似乎另有“高見”,不妨殷兄請講!
“殷斷正”說道:“高見”不敢當(dāng),在“儒圣”面前哪有“高見”,賀大人對“武”的見解我還是認可的!
“陰陽”講究“調(diào)和”,任何事情都是有著“正反”也就是“陰陽”!“武”也是不另外!
“武”并無好壞之分,而在于人,因此“武道”即為“人道”,所以剛剛賀大人說的很好,“點到”的標(biāo)準(zhǔn)在于人!這一點我很認同!
我們陰陽學(xué)說都是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人”自然也例外,當(dāng)一“有心機”之人要對你有殺心時,而他又并沒有表露出來,此時又該怎么辦?
因此我認為“點到為止”,都只是后話,我認為習(xí)武者先要修心!
說完之后,李白也覺得很有道理,說的沒有什么問題!想到自己當(dāng)初一聽到“陰陽師”就有一股抵觸心理,自己都是有些慚愧了!
道法無錯,錯在于人,或許自己當(dāng)時就有這樣心理,都是因為趙天尊關(guān)系吧?因為趙老天尊先跟李白說明要下心“陰陽師”,李白就自覺的“陰陽師”就代表了“陰陽道”。
其實并不是如此,一種“道法”的存在怎么可能被一種人所取代!
這次的“聽道”也是讓李白明白,或許趙天尊只是單純的讓他防著一些“陰陽師”,而不是讓他去“仇視”“陰陽師”,或者是抵觸“陰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