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這樣破碎不堪的家庭里面,你們也許會好奇我的母親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到底是一位什么樣的厲害人物?能在這個沒有任何情感可言的家庭里面苦苦支撐十幾年……
身為她的女兒,在她的身邊陪伴24年了解下來,我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善良、溫婉、美麗、樂觀、大方、剛毅、有想法、不屈服于命運和現(xiàn)狀的人。
在跟媽媽的接觸中,她教會了我許多人生道理,那些世俗卻真實得不能再真實的道理。她面對生活總能有著自己獨特樂觀的活法兒,在這個破碎的家庭里面她不依賴于誰,也不屈服于誰。
在處境艱難的夾縫里,她毅然決然的把自己活成了一棵凌冽的寒松。我有的時候真的很佩服她樂觀地心態(tài),并且時常被她的樂觀所影響。
了解我的人應該都會知道我的本性是一個仇世、厭活、抱怨、滿世界拉仇恨、不吐不快的人??傊褪鞘廊朔Q之為的“垃圾”,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半死不活浪費資源的那種人。時常會有厭活的想法,但從來未敢實施。
我常常對著我那樂觀的媽媽打趣道:“人為什么活得那么艱難?每天要吃喝拉撒還要拼命干活,辛辛苦苦賺錢還不是供應在了生活的瑣碎上。一邊掙錢一邊花,無限循環(huán)。辛苦勞累一輩子,到頭來死了連根毛都帶不走。死了多好,只有死才是唯一的解脫,啥也不用干了,啥也不用想了,也不用辛辛苦苦賺錢受氣了?!?p> 看到我沮喪的吐槽,媽媽總是笑著寬慰我:“人生來本就是來受苦的,要有那么容易好過的話,就不會有窮人富人,不會有病痛折磨,更不會有生老病死了。人本來就活著來受罪的,要不然怎么能叫人呢!”
相較于我不滿世俗的吐槽,媽媽的領(lǐng)悟好像比我深刻得多。她能洞察一團亂麻的生活現(xiàn)狀,也能從生活中挖掘出鼓勵自己向上攀爬的勇氣,更能管理好面對現(xiàn)實的脾性。
雖然家里面的生活已經(jīng)一地雞毛,但她依然選擇費盡心思把這一地雞毛清掃干凈,留給自己一方凈土。即使媽媽每天常常加班15個小時,晝夜顛倒的忙著還債,每天累得跟水里撈出來一樣。但她還是會想著辦法讓自己從這些忙碌和煩心事里面抽出一兩快樂,撫慰自己寬慰疲勞很久的心靈。
媽媽很善于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在我眼里看來媽媽是樂觀的,對于生活是如此,對于我們家破損不堪地現(xiàn)狀也是如此。媽媽表現(xiàn)出來自信、樂觀、從容、堅韌的品質(zhì)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解決了生活當中遇到的煩心事兒,也解決了家里面帶來的一堆麻煩事兒。
在我眼里看來我所有解決不了,無法面對的事情到了媽媽眼里:“那都不算事兒,那算得了什么?你的人生還長著呢,別被這點困難給打倒。凡事都有媽媽在你,怕啥,媽媽給你撐腰,做你堅實的后盾?!?p> 每當我犯事兒后遇到媽媽這樣暖心的安慰,在心里都會暖心上好久好久好久,我好幸運人生當中遇到了她做我的媽媽。
如果現(xiàn)在你讓我回憶起小時候?qū)寢尩挠∠?,我只能略帶遺憾的告訴你,我的記憶漸漸有些模糊不清了,不太記得她當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好難以銘記,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恨卻記憶猶新。這便是我對爸爸和媽媽的印象吧!我的媽媽實在是算得上一位優(yōu)秀的人母了。
小的時候負責照顧我們兄妹倆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是她,長大后跟隨在我們身邊操心掛念的人依然是她。
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詞語去形容我的母親“堅強、勤勞、樸實、慈祥、溫柔、和藹、善良、淳樸、節(jié)儉、賢惠……”我覺得用這世間所有最美的詞語放在她身上都不為過,她值得最好的!
小的時候,媽媽是負責忙碌在田間地頭的“雜役”,是負責照顧一家人生活起居吃穿用度的“奴仆”,是奔波于學雜費開銷掙錢的“工具人”,是為了家庭沒有自己生活的“傀儡?!?p> 我自始至終都覺得媽媽的前半生為了家庭操勞全都悉數(shù)盡毀了,她毀于生下了我們兄妹倆,毀于嫁給了那個不務(wù)正業(yè)的男人,毀于那個破碎不堪的家庭。媽媽的前半生都被封建思想和世俗禁錮得舉步維艱,她在我們那個農(nóng)村,在那個難以容身的家庭苦熬了17年才得以逃出生天。
聽媽媽說,他們以前的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的,他們根本就沒有自己選擇的權(quán)力。在包辦婚姻的制度下,有些人甚至在結(jié)婚當天才得以看見自己未來夫婿的容顏。
在媽媽還沒有遇到爸爸之前,媽媽的追求者也是很多的,每每去趕集的時候總有隔壁村的一些男孩追逐著媽媽的身影。一條街一條街的尾隨,一個腳步一個腳步的跟隨,偶爾碰面時,哪些男孩還會厚著臉皮走上前來問候幾聲。
那個時候的媽媽還是一個正直青春年少的女孩,面對眾多追求者的追隨,她較為心儀的是一個一米九的大高個,長相清秀,為人敦厚,家境優(yōu)越。聽到這里,我原本以為下文會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浪漫的羅曼史愛情,哪知道卻變成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戲劇化發(fā)展。
好巧不巧,那時候外婆家里來了一堆求親的人,他們手里都拎著前來求取伴侶的禮品。有的人拎著的是香煙,有的人拿著的是米酒,有的人扛著的是豬肉,有的人揣著的是喜糖,有的人是滋養(yǎng)補品,更有的人是古董玩意兒……
來來回回前來求親的人,把外婆家的門檻都踏破了,有人往外婆家里面送禮品,就有人從外婆家里面往外邊拿。
那時候的習俗是,求親的人將禮品放在心儀姑娘的家里,倘若他們家人收下或享用了這些禮品,就表示他們家人同意了這門婚事。倘若原物奉還,那就是表示沒有看中這個求親的小伙子。當時外婆家的求親者可謂是絡(luò)繹不絕啊,求親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還沒等那個一米九的大高個上門求親呢,媽媽就被爸爸捷足先登了。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有一天,外公和外婆都不在家,他們外出務(wù)農(nóng)去了。恰好這個時候求親的人來了,大舅也就是媽媽的哥哥以長兄為父的身份接待了他們,聊著聊著兩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就聊到了飯點。
那時候大舅肚子餓了,而家里又沒有什么好酒好菜可以拿出來招待人家。大舅朝家里圈養(yǎng)的雞鴨望了望,還都是剛買的小雞仔,嘰嘰喳喳的在籠子里面叫個不停。拔了毛,取了內(nèi)臟,燒出來都還不夠一碗,肯定不夠塞牙縫。再說了,要是把家里過年用的大肥豬殺了更不行,肯定會被外婆他們罵死的,這可是家里過年唯一的犒勞獎賞。大舅心一橫,索性割下了求親人帶來的豬肉,煮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招待貴賓。酒足飯飽之后,那個人便成為了媽媽的結(jié)婚對象。
沒過多久之后媽媽就嫁了過去,嫁過去之后便有了前文家庭里那些瑣碎的破事兒。丈夫不務(wù)正業(yè),婆婆尖酸刻薄,公公冷眼嘲諷,兒子身患重病,女兒險遭拋棄。
一個女人得倒霉成什么樣兒,才會碰上這樣的家庭。有些人結(jié)婚是結(jié)婚,有些人結(jié)婚是渡劫。前者在家當女兒的時候,媽媽還是家里面最受疼愛,最受哥哥們保護的小女孩。求取之人絡(luò)繹不絕,正直青春年華,活潑開朗的靈動少女。后者嫁為人妻之后,天天過著的都是些什么非人的生活。
媽媽在我們這個家庭里面隱忍的這17年里,她過得是無比痛苦與掙扎的,她的生活處境比我們村里任何一位婦女過得都要艱難許多。
在我們那個為數(shù)不多的小山村里面,別人家的家里面都是女子掌權(quán),全部都是女人說了算,所有事情都是圍繞著女人的想法和命令去執(zhí)行。這個讓人聽來可能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都是事實。
我們村子里許多家庭里面都還是比較尊重女人的想法和地位,以至于有了顛倒的跡象,開始女尊男卑。
就像我那脾氣暴躁的大姑和話不多的大姑父,家里面都是大姑說了算,家里的吃穿用度都要經(jīng)過大姑的同意,所有的錢財也都有大姑掌管,大姑說東大姑父不敢往西。
幾乎所有的家庭里面都是女子掌權(quán),或許也只有女子掌權(quán)的家庭才會顯得和睦平和一些。因為女人只要在家庭里面獲得了足夠的話語權(quán)和實權(quán),那么就會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
的確,被女人掌權(quán)的家庭里似乎都比較平和。因為那些被掌管著的男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反抗,或者說他們情愿被束縛。而掌權(quán)的那些女人們,她們在家庭中獲得了足夠的尊重,獲得了財政大權(quán),獲得了話語權(quán),她們也就獲得了充足的安全感。
然而我們家卻恰恰相反,也獨獨只有我們家不一樣,我們家是男子掌權(quán),所有人都屈膝在這個像地主一樣存在的男人的屈服之下。好似也不僅僅只有我們屈服于他,全村的人好像也都不太愿意搭理他。
他渾身散發(fā)著的戾氣,好像是一只隨時都會炸毛的公雞,讓人不想靠近也懶得靠近。所有人都不愿與他有過多的接觸,所有女人都厭惡唾棄他,他的身上囊括了所有人都討厭的點“自私自利、霸道蠻橫、不講理、脾氣大、猖狂、邋遢、骯臟、不懂尊重女人、沒有文化教養(yǎng)……”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讓我的媽媽又該如何去面對他。
我的媽媽就生長在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話語權(quán)的家庭里面,連我們兄妹倆被爆打的時候,她都不敢出手相救,因為這個人男人實則是惡魔一般的存在。
媽媽剛嫁到我們家來時,奶奶和爺爺就已經(jīng)做好了將家里的農(nóng)活重任全部移交到她的肩上的籌謀。才50出頭的二老心安理得的當起了甩手掌柜,過上了自由自在的閑云野鶴生活。
媽媽就連肚子里懷著我們的時候,也要被迫下地種田插秧,在家洗衣做飯伺候公婆。我很慶幸那時候伺候公婆的事情,媽媽做得并不多,因為我剛剛出生沒幾個月,媽媽就被爺爺拿著鞭炮掃出了家門。
懷著我們的時候需要含辛茹苦的在田地間忙活,就連要生產(chǎn)的時候都還在家里給公婆洗卻弄臟的衣物。
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我的哥哥是由奶奶接生的,奶奶用剪刀剪斷了臍帶。到了生第二孩子的時候,家里卻空無一人,沒有一個人陪在待產(chǎn)產(chǎn)婦的身邊,他們都心安理得的忙著各自的瑣事。媽媽忍著劇痛找來剪刀把臍帶剪了,于是乎我在形單影只的媽媽身邊降臨了。
按照現(xiàn)在婦人的生產(chǎn)標準來衡量,生完孩子之后一個月內(nèi)是要在家休養(yǎng)生息的,就連冷水也不讓碰,更別說下地干活了。月子期間要小心保養(yǎng),以免落下月子病。
可我們那個窮苦年代哪有那么多窮講究??!頭一天生完了孩子,第二天照樣得起來伺候公婆,坐什么月子,休養(yǎng)什么生息,簡直是矯情之舉。
倘若想要在床上休息幾天,養(yǎng)養(yǎng)身子?那就等著吧!沒幾天就會淪為全村茶余飯后的笑柄。
媽媽有了兩個孩子,從懷孕到生產(chǎn)沒過過一天舒坦日子,更別提坐月子了。每天都要忙碌于田間菜園,上下打理一切,用辛勤的勞動換來一家人的餐桌余糧,哪有時間休息。
那個時候單打獨斗,處在陌生家庭里面艱難求生的媽媽過得有多難,我無法想象。只能從她的只言片語中了解到一些當年的心酸往事。
我們兄妹倆出生以后,媽媽變得更忙了。早上早起忙著打理荒廢的菜園,中午頂著烈日回家忙著生火煮飯,下午忙著為家人的口糧去開墾新的田地。除了菜地里的職務(wù),媽媽還擔任了稻田里的播種、培育、栽種和收割的農(nóng)民要職。擔任了山林田地的開墾護林人,擔任了上山尋找值錢山貨買賣的運輸工,還擔任了廚房間忙碌的燒菜大廚。沒有什么職位不是由媽媽擔任的,也沒有什么農(nóng)活兒不是由媽媽經(jīng)手的。
記憶里媽媽最忙碌的時候是在我4-6歲左右,那時候我們一家人都還獨居在那荒無人煙的山上,還沒有搬到奶奶家來,還沒有搬到村子中心,沒有搬到風景最好的閣樓上。
那時候我們家每年春季和夏季都變成了最農(nóng)忙的季節(jié),家里有三十多畝田地等著媽媽去耕種,有七八個菜園等著媽媽去播種,有兩三頭牛等著放出柵欄去草地里狂歡。
那段時間可能是媽媽最艱難的日子,因為她要早出晚歸的忙碌在田地間,還需要把家附近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負責把家里面收拾得干干凈凈,順帶把我們兄妹倆照顧得妥妥帖帖。
那時候我覺得媽媽就是萬能的,沒有什么是她不會的,沒有什么是她做不到的,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我們想吃西瓜了,她就在田地里給我們種出大西瓜來。我們想吃桃子,媽媽就去集市上買來桃樹精心培育。我們羨慕別人家的葡萄藤,媽媽就去親戚家砍一株來種植。嘴饞外婆家的棗兒了,媽媽就大老遠跑去外婆家給我們摘一兜子棗兒回來,還順帶上了一株棗樹幼苗兒栽種在田埂上。那時候的她真的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呀!真的好厲害,要是換了我,我肯定不行。
可就是這么厲害這么全能的一個女人,在面對家庭事務(wù)的時候也會變得舉步維艱,有口難言。
在2000年前那個年代每家每戶都會耕種許許多多的田地,因為那時候唯一的口糧來源就是稻谷。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每天都有吃不盡的零食,每天飯菜口味都不重樣,可網(wǎng)購、可外賣、可下館子、可約夜宵。那時候那個年代我們家窮呀!連一把面條都買不起,偶爾吃一次方便面還得趕上逢年過節(jié)的時日才能品嘗得到。
一日三餐,頓頓都是食之無味的白米飯,偶爾的口頭開葷還得是家里來了重要的親戚,或者是需要用一頓飯菜來回報別人的恩情的時候,才能吃得到平常吃不到的美味食物。
稻谷、菜園、米飯、瓜果、蔬菜成為了我們家重要的口糧來源。拼了命的種田,拼了命的開墾新的田地出來耕種,成為了我們那時唯一的生存追求。
老一輩人的思想和我們家一樣,認為只要田種得多,家里人就不會挨餓。那時候不僅我們家種得多,外婆家也種了好幾十畝稻田。
那個時候我的外婆和外公也快到了七十歲的古稀之年,在我們家爺爺奶奶可是五十歲就已經(jīng)當起了田地之間的甩手掌柜,可我的外公外婆卻截然相反,他們依然忙碌于田地之間,他們堅信只有自己勤勞的耕種,才能迎來稻谷的豐收。
每年當我們家把稻谷都收割完了以后,外婆家的稻谷還依然屹立在田地里無人問津。不是外婆他們不收割,實在是兩位老人行動不便能力有限,人手不夠收割起來著實緩慢。
等別人家里的稻谷都收割完了,他們的稻田才開始緩緩動工。家里沒有多余的人手和勞動力,幾個舅舅早年出去打工至今未歸,家里面只剩下相依為命的兩個老人。
沒有收割稻谷的機器,兩位老人憑蠻力一茬茬的用鐮刀收割,一擔擔的用籮筐往家里挑回去,一來一回一天光景兩位老人也僅忙活了半畝田地。眼瞅著最適宜晾曬稻谷的日頭逐漸降下了帷幕,雨季也即將來臨,錯過了最佳收割晾曬的時機,就算稻谷收回去了沒有太陽晾曬也會腐敗發(fā)霉。
看著這一地黃燦燦的稻谷,外公外婆他們愁啊,頭發(fā)都愁白了,一年比一年白??粗馄潘齻儫o力收割稻谷,媽媽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她想回娘家去幫忙啊,她做夢都想,可是她不能也不敢。
家里有爸爸那么一個冷血無情的怪物蹲守在那兒,像看守犯人一樣看守媽媽,一步也不讓媽媽往外挪。
爸爸總是找各種借口搪塞媽媽要去外婆家?guī)兔κ崭畹竟鹊南敕ǎ骸凹依镞€有那么多農(nóng)活要做,菜園里還有那么多地沒種,你去了家里的活就不用人干了?你去你娘家?guī)兔α?,家里的活兒就扔給我一個人做了?你去了,兩個孩子誰來管,我白天要干活我才沒有時間管他們。早就叫你爸媽他們不要種那么多田不要種那么多,偏不聽。年紀那么大了一個兒子都不在身邊,連個幫忙的人都沒有,我們自己家的活兒都干不完,還要跑去那里幫忙……”
各種難聽的話語像一張網(wǎng)一樣席卷而來,一層又一層,將媽媽牢牢的套在里面,壓抑憤恨到難以呼吸。
媽媽又急又怒,每每聽見外婆他們稻谷還沒收割完,她也愁?。】墒悄怯钟惺裁从??她又脫不開身去幫忙,如果媽媽硬是要拋開家里跑回娘家去幫忙,那肯定會引來爸爸的一通抱怨和謾罵。
小的時候礙于我們年紀小身邊離不了人,所以媽媽實在是脫不開身,心有余而力不足。后來隨著我們兄妹倆長大,外婆他們也日漸衰老,我們兄妹倆長到了八九歲的樣子,媽媽就開始籌謀起了回娘家?guī)屯馄潘麄兪崭畹竟鹊挠媱潯?p> 往常到了收稻谷的季節(jié),我們村里的人都會趁著日頭正好早早就把遍地金黃給收進了谷倉。余下閑暇的日子里,村子里的其他婦人們就開始籌謀著回娘家?guī)兔κ崭畹竟取?p> 村子里其他人家凡事婦人當家做主的家庭,他們家庭里的男人都積極地聽從著女人的指揮。自覺的收拾好小住幾天的衣物,帶上自家的好酒好菜,驅(qū)車駛出自己的坐騎,在家門口的馬路上一排排的安靜等候。
他們像是約好了似的,站在摩托車旁邊細心的擦洗車后座的座墊,等待著家里最隆重的女王登場。這個時候,他們家里的女主人才開始慢慢的登上回娘家的舞臺。她們手里拎著的,肩上扛著的,包里塞著的,都是犒勞她們母親辛勤勞作的獎賞。帶著這些禮物,和開著車的“仆從”她們高調(diào)的離開了村莊,只留下絕塵而去的灰塵。
別人回娘家都是高高興興,開開心心,一家人大包小包整整齊齊和和氣氣的開著車前去。臉面,禮儀和禮物一樣不落的供奉到位。
然而我們家呢?每次媽媽想回娘家都要提前兩三天跟當家做主的地主報備一下,然后爭取在這幾天內(nèi)把家里的活兒都干完,把家里上上下下的事情打理妥當,該交代的事情交代清楚,安排妥當。
趁著早晨蒙蒙亮的時候摸黑起床,隨便收拾一下簡單的行囊,然后輕聲喚醒還在睡夢中的我躡手躡腳的出了門。去到外婆家里,我們需要走四個多小時的山路,需要翻過四座海拔高達2780米的大山,需要走過像去上學路上的那條崎嶇而遙遠的小路。
因為路程遙遠,所以我們要早早出門,趕到外婆家里時還能趁著日頭沒那么毒辣的時候趕忙幫他們?nèi)サ咎锢锸崭钜徊ǖ竟取?p> 那是我第一次去外婆家收割稻谷,也是唯一一次。以前媽媽偷偷一個人回娘家?guī)兔Φ臅r候我們兄妹倆還小,不方面帶上我們兄妹倆,后來等我們長大些了,哥哥又害羞不愿意來了,所以這種苦活累活就只能是我跟著媽媽來干了。
記得那次我和媽媽到達外婆家里時,外婆他們已經(jīng)出門去收割稻谷了,家里空空蕩蕩的,連看門的大白狗也跟了去。我和媽媽來到廚房,吃了兩口外婆他們剩下的早飯墊了一下肚子,拎了瓶水拿上兩把鐮刀就跑到稻田里面去尋外婆他們了。
我和媽媽在外婆屋后的第二畝稻田里面尋到了外婆的身影,當時外婆和外公在田里割稻谷,沒有料到我和媽媽會突然前來。外婆她一心只想著趕緊把田里的稻谷給收割完,低著頭一茬一茬一茬,賣力的收割著。外公和外婆都在奮力的收割稻谷,沒有人注意到突如其來的母女倆。
最后還是在一旁懶洋洋睡覺的大白狗聽到了我們稀疏的腳步聲,大白狗先是警覺的叫了幾聲,后續(xù)見我們走近聞到熟悉的氣味時,開始搖起了尾巴歡樂的向我們奔來。外婆聞聲抬頭看見了我們,媽媽朝外婆招了招手,問她稻谷才割到第二畝稻田嗎?后面還有多少畝?外婆放下手里的鐮刀,用手指了指,數(shù)了數(shù),屋背后5畝加上牛圈邊3畝,還有柿子樹那里有6畝,差不多還有14畝。
稻谷在太陽的晾曬下金燦燦明晃晃,一望無際的豎立在田野上。悶熱的空氣與炙熱的太陽雙重拷打著站在田里收割的人們,升高的氣溫和燥熱的空氣中沒有一絲絲微風浮動的跡象,連樹上的蟬也懶得鳴叫。炎熱的空氣壓抑得讓人難以呼吸,更別說頂著大太陽在田里面進行收割。
媽媽和外婆寒暄了一會兒后,就加入了收割稻谷的隊伍。我和媽媽沿著田埂一圈一圈的從外圍往里面收割,一捆捆一把把一茬茬的快速割倒在地上,堆砌整齊。
經(jīng)過外婆和外公精心培育的稻谷長得老高了,每一株都掛滿了谷粒。如果按著這個節(jié)奏能按時把這些稻谷都收割完畢,那么今年一定會是一個豐收的好年。
我扎根在稻田里,面對著長得比我還高的稻谷,蹲在田里費力的用小手抓住一把稻谷桿兒,用鐮刀一點一點的據(jù)斷,然后一把把整整齊齊的擺放在田埂上,等著外婆和外公用人力把稻谷打脫粒。
外婆家里是沒有收割稻谷的機器,只有一個大谷桶,用木板簡單的拼湊在一起,在木桶的上方支一塊油布,防止稻谷脫粒兒的時候飛濺出去。想要把那么多稻谷脫粒兒運回家,那就只有靠蠻力用力敲打稻子,讓稻子脫粒兒,然后再用簸箕把谷子裝進蛇皮袋或籮筐里面用扁擔挑回家。
我和媽媽來幫忙了之后,外公和外婆就輕松了許多,工作也有了明細的分工。外婆他們負責用蠻力把稻谷打脫粒兒,我和媽媽就負責把稻谷砍倒碼整齊。四個人忙活兒了大半天,水也喝完了,汗也流盡了,外婆提議說大家伙兒先回家去煮飯吃,吃了飯再回來割。
媽媽看了一眼即將升到空中的日頭,感受了一下正在逐漸燥熱的空氣,媽媽放棄了回家的想法,她不想浪費多余的時間。她讓外公和外婆他們先回家去煮飯,讓我和她留下來再多割一些稻谷。本來我們此次來外婆家的時間就是有限的,如果再不抓緊時間收割稻谷,耽擱了些許時日的話,家里那位地主又不知道會翻起什么風浪。
外婆和外公各挑著一小筐稻谷先回家去了,我和媽媽依然頂著烈日在太陽底下進行著稻谷收割工作。那一次去外婆家收割稻谷的記憶,成為了我此生難忘的經(jīng)歷。
以前在家里也不是沒有割過稻谷,恰恰相反,自四五歲起,我們家稻谷插秧和收割我都有全程參與過。不僅收割過稻谷,我還栽過秧、種過地、開過荒、還砍過山林,種過杉苗,撿過山核桃還扒拉過山貨。在家里面什么農(nóng)活我沒干過啊,什么農(nóng)活我不會干啊,可唯獨那一次的體驗實在是太憋屈,太煎熬,太讓人永生難忘了。
為了能抓緊時間收割,我和媽媽沒有片刻的休息,一直頂著太陽在田里面進行勞作。稻子的葉子在割倒的時候一片片的從我手上劃過,手腕上、脖子上、臉上、腿上、全身都被稻谷割傷到出血。傷口混合著汗水在太陽的炙烤下變得又熱又疼又癢,已經(jīng)沒水喝了,剛剛最后一口水都喝光了,沒有一絲吹過來的風,連空氣中都是悶熱浮動燥熱的氣息。
我實在是干不動,我扔下鐮刀一屁股坐在了田埂上對著媽媽說:“我不行了,我要歇一下,手全被割破了又疼又癢,肚子也餓了水也沒有了。外婆他們什么時候來叫我們回去吃飯啊……”
媽媽放下手中割下來的稻谷,抬手擦了擦汗說:“累了就先休息一會兒,去那棵樹下坐一會兒,那里涼快些,等我們把這畝田割完就回去吃飯……”
緊接著她又在田里埋頭苦干起來,一個人默默的把田里面一整片的稻谷從一個小角落慢慢砍倒到一大片,一點一點的朝著田尾挪動。
我跑到那棵陰涼的樹下涼爽了一會兒就坐不住了,看著媽媽在太陽底下那么拼命的干活,而我卻在這里涼爽偷閑……我不配躲在樹蔭下納涼,我應該去割稻谷。
我見不得她一個人在那里忙活兒,在家里累死累活的忙活兒也就算了,來這里還要拼了命的干活兒,真的是片刻都不肯停下來休息。她不心疼自己,我還心疼她呢。
撿起地上的鐮刀,我邁開步伐朝著稻田里走了過去。
一心奔著想回家吃飯的我們,快馬加鞭的把這畝稻田一口氣收割了個精光。
然后,媽媽把谷桶推了過來,把地上的稻谷一把把抱起來費力的在谷桶里面敲打,我也在旁邊有模有樣的學了起來。撿起地上的稻谷,抱到谷桶旁邊,高高的舉起來,重重的砸下去。讓重力加速度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讓稻谷一粒粒像爆炸的爆米花一樣跌落入谷桶中。
我和媽媽兩個人敲敲打打的把谷桶里面的谷粒兒堆成了一個小山坡,媽媽找來了簸箕一捧捧的把谷粒兒裝進蛇皮袋里面。我們敲打下來的這些稻谷裝滿了兩個蛇皮袋和兩個小籮筐。媽媽把兩個蛇皮袋用扁擔挑在了一起,她給我也準備了一根小扁擔,把兩個小籮筐給我扎扎實實的捆綁好。
我踉踉蹌蹌的跟在媽媽后面挑著扁擔,那是我第一次挑扁擔,我不太會挑,扁擔硬邦邦的硌得我肩膀疼。我一會換在左邊挑著,一會換到右邊挑著,腳一深一淺的邁著步子往前走,每走出去10米就要停下來歇一歇。
挑起擔子剛走沒多久我又累了,我又把扁擔和兩籮筐稻谷從肩上卸了下來,喘著粗氣問著媽媽:“為什么你挑著擔子跟沒事人一樣,還可以走那么快,我挑得都快要累死了,這到底有多少斤???”
媽媽在不遠處見我又把擔子卸下了,她也把擔子卸下來跟我說:“你還小,不會挑擔子,像我們挑擔子挑了幾十年了,肩膀早就習慣了?!?p> 緊接著走了過來,把我放在地上的擔子拿起來拎了拎,告訴我說:“這擔谷子也就40-50斤吧!有我那個一半重?!?p> 媽媽說:“我給你放到肩膀上來,你扛著不要亂動,兩個肩膀不要換來換去的,再挑一會兒就要到了,不要走兩步歇一下氣,這樣起步的時候會更難,一口氣挑回去吧!”
擔子又被從新放回到了肩上,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好了,走吧,就快要到了,趕緊回去吃飯吧!”
我挑著40多斤的擔子搖搖晃晃的走在前面,咬著牙,忍著疼,一深一淺的往前走,走著走著看見了來叫我們回去吃飯的外婆。
外婆從前面拐彎處的小路走過來,看見我挑著擔子驚訝道:“哎呀,囡囡,你也挑了一扁擔谷子呀!快快快放下來,讓我來挑,別把我外甥兒累壞了。才那么小你媽就舍得讓你挑擔子呀……”
在與外婆談話的間隙,我把擔子放下來歇了口氣,媽媽也跟在我的后面放下了擔子。我本來是執(zhí)意不肯讓外婆來挑擔子的,想著外婆年紀本來就大了,這活兒哪能讓她來干呀!
誰成想外婆麻溜的從地上把擔子順了過去,一把甩到了她的肩上,還不停的催促著我回家:“快點走,快點回家吃飯了,都餓壞了吧!我還煮了你喜歡吃的玉米,今天割了那么多稻谷肯定把我外甥兒累壞了。晚上殺一只雞給你們母女補補身子,這么熱的天肯定累壞了?!?p> 擔子被外婆接了過去之后,我整個人輕松得上躥下跳,我蹦蹦跳跳的跑到外婆前面去領(lǐng)路,領(lǐng)著她們一起回到外婆家。
在外婆家吃過午飯后,我和媽媽兩人又奔赴到了收割稻谷的戰(zhàn)場,為什么只有兩個人呢?因為回到外婆家吃飯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兩個老人這些天忙著收割稻谷其實本身就累得已經(jīng)不行了??匆娢覀兇罄线h跑來幫忙,他們卻還強撐著身體和我們一起在田里面干活,回家還要扛著身體的疲憊生火做飯。
他們已經(jīng)很累了,吃飯的時候手和腳都是抖的,外婆還自言自語的嘲笑著自己發(fā)抖的手:“唉,年紀大了不中用了,吃個飯連碗都端不住,菜都夾不到,真是沒用?!?p> 外公也累得不行,這些天他不僅要忙著田里面稻谷的收割,每天早上都還要起個大早兒去田埂上割一些青草,犒勞犒勞一下牛圈里面辛苦勞作許多年的老伙計。
看著他們一把年紀還累成那樣,我和媽媽早已不忍心再讓他們頂著大太陽出來忙活兒了。媽媽勒令他們兩位老人在家休息,我和媽媽一人拎著一個保溫瓶,拿上兩個喝水的白瓷碗就出發(fā)了。
來到外婆家后面的稻田里,我和媽媽把保溫瓶放在陰涼的樹下乘涼,拿起鐮刀就沖進了金黃滿地等待著收割的稻田之中。在稻田里勞作大約一個多小時吧,太陽依然還高高的掛在空中,刺眼的陽光和燥熱的空氣依然席卷著包圍著我們。
汗水已經(jīng)把我的衣服全部打濕了,濕噠噠的黏在胸前和背上。頭發(fā)上流下來的汗水像被雨淋了一樣,沖刷在被曬紅得滾燙的臉頰上。我又一屁股坐到了田埂上,告訴媽媽說:“我沒力氣了,我割不動稻谷了,我手抬不起來。天太熱了,熱得我腦袋發(fā)蒙,腦袋暈乎乎的,還有點惡心想吐?!?p> 媽媽瞧見我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樣聳搭拉的坐在那里,她走過來用手摸了摸我的額頭,再摸了摸她的額頭:“好像有點燙,走,到樹下躲一會兒陰涼,喝口水歇一會兒?!?p> 我從田埂上蔫巴巴的站了起來,緩慢的向樹蔭下挪動,媽媽也在后面跟了過來。來到樹下歇息了一會后,癥狀并沒有好轉(zhuǎn),還是有氣無力,腦袋暈乎乎的。
媽媽說,我可能是因為太陽太大曬中暑了。
我坐在樹蔭下一動也不想動,媽媽說話也懶得搭茬,只感覺腦袋暈乎乎的,像有許多蒼蠅在腦子里一樣,嗡嗡嗡,吵吵鬧鬧。
我對媽媽說道:“媽,我腦袋好暈啊~腦子里像有漿糊一樣,又熱又漲,難受死了?!币娢疫@樣,她把我抱了過去靠在她腿上,掀起了被汗打濕的衣服,拿上旁邊用來喝水的碗對我說:“我給你刮一下痧散散熱,可能就會好受一點?!?p> 緊接著她拿著碗在我背上開始刮了起來,碗口一下重一下輕的在我背上留下了一條條血跡。才刮了一會兒背上就出痧了,我的背部紅了起來,背上火辣辣燒灼感侵襲著我。
刮完了痧以后,排了汗,散了熱。果真,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頭也不暈了,身上也不累了,就是背上有點兒疼。
我對媽媽說:“我也幫你刮一下吧!你也散散熱,你肯定比我還要累,家里面剛剛收完稻谷就跑到外婆家來了,你連口氣都沒歇,萬一你也中暑就不好了?!蹦翘煜挛缭跇涫a下,倆母女扛著一身疲憊,頂著炎炎夏日,咬牙互相刮痧散熱。
沒有什么外力輔助,沒有什么救世主,我和媽媽毅然決然的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盡力的幫助外婆他們進行著稻谷的收割工作。
這件事情對于我來說最難忘的點,不是那天太陽有多毒辣,不是稻谷還要多少畝沒有收割完,也不是挑擔子的籮筐有多重,而是兩個人慘兮兮的在樹下刮痧,兩人一大一小,小的才9歲,大的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家婦女。
最難的不是那天有多辛苦,不是那天有多累有多心酸,而是在那一天里面領(lǐng)悟到了人生苦楚。那一天我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孩來看待,我沒有選擇在大人們忙碌的時候躲在樹蔭底下玩耍,我毅然決然的加入到了這場勞作之中。
因為我打心里認為這是我應該做的,外婆他們是我的家人,我理所應當?shù)囊獛椭謸???蔀槭裁催B我這么小的人兒都知道要幫家人分擔,可偏偏那個遠在家里威嚴得不可一世的爸爸卻沒有切身體會到這一層面。
他沒有伸出援手來幫忙,他甚至都沒有過問一句我們在外婆家里的情況,他對于我們家其他人而言就像是一個陌生人一樣。他非常寶貴他的勞動,正直壯年的他從不輕易出手相助,不管你是否是他的妻子、兒女、老丈人,他會珍惜自己的力氣,從不輕易出手,他吝嗇,他惜命。
我和媽媽就算累倒在稻田里面那又怎么樣,就算中暑了那又怎樣,就算沒有一個人來幫助我們那又怎樣,我們還是可以照樣完成稻谷收割工作,盡管那個過程比較艱難和漫長,可那又怎樣,我們不需要別人的施舍。
看見此情此景,你若問我該氣憤嗎?我當然氣憤了。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面,有著這樣沒有擔當?shù)陌职?,我視他為恥辱。我怨恨他,他不如別人爸爸一樣親和慈祥,他也不如別人爸爸一樣事事親力親為,他更不如別人爸爸一樣把家人放在首位。他不會像別人爸爸一樣疼愛妻子兒女,更不會跟隨著妻子來到丈母娘家收割稻谷。他什么都不會為我們付出,我們于他而言就是一個路人。
經(jīng)過這一次的收割之旅,我感觸最深的應該就是人性的冷漠和自己的軟弱無助。我一邊怨恨著家庭里的窘?jīng)r,一邊對父親持有強烈的不滿,一邊反感著現(xiàn)狀帶來的無力感。
我很討厭目前的家庭里現(xiàn)狀,爸爸沒擔當事事不出力,媽媽勞累過度不敢吭聲,作為子女看在眼里疼在心底。我想長大,想瞬間長大,想改變現(xiàn)狀,想解救母親。
我再也不要種田了,再也不要當農(nóng)民了,我再也不要窮了,再也不要讓我家里面的人吃這種苦了。我不想再看見他們因為農(nóng)作物的收成而忙碌到累倒,不想再看見外公外婆那么大年紀了還奔波于田地之間拼命勞作,不想再看見媽媽夾在兩個家庭中間左右為難。
他們已經(jīng)勞累了一生,從青絲熬到斑白,從壯年累到垂暮,腰被生活的重任壓彎了,手被現(xiàn)實的窘?jīng)r累抖了,為了這點口糧他們一直在用生命忙于奔波。
我氣命運不公,氣無人施以援手,氣自己能力不足,更怨恨家里那位高枕無憂的爸爸。對于他視家人為路人一般的做法,我只能保持自己無窮無盡的怨恨,并且無以復加,我相信在樹蔭下乘涼的媽媽也是一樣的想法。
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哭是什么時候嗎?當然我所說的哭不是嬰兒降生時的啼叫,也不是摔倒了疼痛難忍委屈的大哭,更不是犯了錯被父母批評難過的哭。我所說的哭,是第一次撕心裂肺的痛哭。
失戀人士或者家里有親人逝去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刻骨銘心的印記。但由于當時我年少而且家人身體都還健朗,自然不會感受得到以上的刻骨銘心。
我所描述撕心裂肺的痛哭回憶,是在我上初一的時候媽媽突然離家出走。
是的,你沒看錯,離家出走。這種事情對于當代人來說,是叛逆期的青少年才應該有的魯莽行為,怎么會發(fā)生在一個已婚婦女的身上?好巧不巧,這個事情就發(fā)生了在我家,發(fā)生了在那個30多歲的農(nóng)村婦女身上。
我的媽媽被我的爸爸逼得離家出走了,她出走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她出走在我們放學回家的時候。
她一個人悄悄地默默地,沒有打一聲招呼,一個人拎著一袋衣物,一個人的跋山涉水,一個人走了十幾公里,一個人離開了故土去到了幾千公里以外的城市。
她離開了我們那個貧窮的縣城,她離開了我們那個破碎的家庭,離開了日思夜想的親人們,她就這么離開了,乘坐著我們縣城破舊的大巴車遠遠的駛?cè)ァ?p> 媽媽離家出走的那天下午,剛好是我和哥哥放學回家的時間點。那一天破天荒的,我和哥哥一出校門口就看見來接我們回家的爸爸。他蹲守在校門口抽著煙,地上一堆的煙蒂,他的愛車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母S他停在馬路邊上,看樣子他早已在校門口等候多時。
那是爸爸第一次來校門口接我們兄妹倆,他以前從來不會出現(xiàn)在我們學校,更不會來學校接我們。我和哥哥開心極了,終于有人來接了我們了?。∥覀儾挥寐掏痰淖呗坊丶伊?,我們不用跟在別人汽車尾后吃灰塵了,我們不用背著重重的書包跋山涉水十幾公里了。
真開心呀!爸爸終于實施了一次人道主義,他慷慨的心疼了我們一回。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他來接我們兄妹倆回家只不過是不想讓我們在回家的路上與離家出走的媽媽打個碰面,然后再把傷心欲絕的媽媽勸回家而已。他真的是一個足智多謀且心機頗深的一個人。
爸爸騎著車子載著我和哥哥駛過的時候,我看見了正在馬路邊上緩緩反向行走的媽媽,我欣喜若狂地朝著她叫了一聲:“媽媽,你去哪呀?”
她沒有回應我,她扭頭看了看我沒有說話,眼神很憂傷,她的頭發(fā)被風吹起來了,我看見她右臉上有一個烏青的紫塊,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她就一直盯著我們的車,看著我們的車漸行漸遠。
我的爸爸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們兄妹倆駛過去的時候,眼睛目不斜視的直盯著前方,他好似不認識路邊這個行走的婦人一樣,在摩托車的轟鳴聲中加速駛過。他沒有剎車,沒有停下車來和媽媽打聲招呼,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直徑把車開走。
我和哥哥坐在摩托車的后駕駛上,沒有辦法下車來和媽媽細細盤問,只能由著爸爸載著我們向前走,爸爸徑直把車一路狂飆開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之后,我還一心以為媽媽只是去親戚家吃酒,或許是親戚家住得太遠了,所以媽媽自己走著路就去了。畢竟每次趕集或者去什么遠的地方,都是媽媽自己一個人走路去的,爸爸從來沒有開車將送她去。所以我一直以為媽媽只是去親戚家吃酒,過些天可能就回來了,我一直這樣自己安慰著自己。
當我走進廚房之后,我看見了正在燒火做飯的奶奶,奶奶對我說道:“在路上有沒有碰見你媽媽呀”
我說:“碰見了,我還叫了她呢,但是她沒有應我。”
奶奶告訴我說:“你媽媽她去打工去了,她不回來了?!?p> 我突然聽見了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
好端端的為什么突然就出去打工了?為什么說都不跟我們說一下,為什么我叫她她都不應我?
緊接著奶奶說道:“你媽媽和你爸爸打了一架,你爸爸打了你媽媽一巴掌臉都打腫了,然后你媽媽生氣了,撿起撿起地上的石塊往你爸爸腳上扔了一下,也把他的腳砸出了一個大包。然后你媽媽收拾好衣服,她就走了?!?p> “媽媽走了,出去打工去了,再也不回來了……”
聽到這里我心里難過得跟什么似的,我覺得瞬間心臟的某個地方突然就空了,和這個空蕩蕩的家里一樣,沒有熟悉的氣息,沒有踏實的安全感,回家沒有看到媽媽在廚房里面忙活,沒有聽見她的聲音,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在一個不熟悉的陌生環(huán)境。
自己像待在冰窖里面一樣,看著爸爸冷冷的臉,一臉嚴肅地蹲守在廚房,眼巴巴的盯著奶奶鍋里翻滾的菜肴,我不想和他多少一句話,我甚至懶得看他一眼。
吃完飯之后,我就一個人回到了房間,我沒有去質(zhì)問他為什么把媽媽趕走了,沒有質(zhì)問他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會吵成這樣?我躲在了房間里面,我在想為什么媽媽不要我們了,為什么她就這么走了,她放心我們兄妹倆待在這個家里面嗎?
沒有她在家里面的日子,我們兄妹倆的處境簡直是度日如年,太難過了,真的好想她。壓抑著心里想哭的情緒,一直苦苦地煎熬著,直到夜晚降臨的時候才一個人偷偷的哭出了聲。
我哭得好難過呀,覺得整個世界都坍塌了,沒有安全感,沒有依靠,精神支柱沒了。我躲在被窩里面,一個人嗚嗚的哭著,把枕頭被子全部哭濕了,哭了好久。
爸爸聽見了我的哭聲,他厲聲質(zhì)問我:“大半夜的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別人不知道的還以為哭喪呢。”
聽到他這個刻薄的話語,我瞬間不委屈了也不想哭了,我的心底里只有無窮無盡的怨恨,我怨恨他為什么要把媽媽趕走?為什么他要這么做?為什么他不考慮我們的感受?為什么他這個人這么自私殘酷?
那一夜,我在我的心底里悄悄埋下了一個仇恨的種子,我怨恨他。我相信不只是我,還有默不作聲的哥哥也一樣。他只是不善于表達,我相信在他的心底里面,他也是打心底里怨恨的。
媽媽那一次外出打工,去了一年的時間,我的整個初一她都沒有陪在身邊,直到我們兄妹倆上初二的時候她才回來了。正是因為媽媽回來之后,我們才知道她一個人去了那個遙遠的地方打工。
那一次她看見我們坐著摩托車緩緩駛過的時候,她聽見我叫她了,她心里很暖心很舍不得我們。她很想回應,但是她又不知道怎么回應我,這只能呆呆的看著摩托車,漸漸的遠去。
那一天下午她乘著大巴車去到了縣城里一個親戚的家里小住了三四天,她本來是想當天下午就直接轉(zhuǎn)車去外省打工的,但是奔赴去打工的路上剛好碰見了放學回家的我,那時候見我叫了她一聲,她心就軟了。
她在親戚家里面住了幾天,她想等著爸爸來找她,她說只要他來找她就一定會回去的??墒悄翘彀职植]有來找他,回去的那一天爸爸還一個人喝著小酒,吃著小菜,一個人悠哉悠哉的吃著飯,根本就不管媽媽的去向,他不在乎,甚至很冷漠,他一個人獨自的享受著自己愜意的時光。
反倒是身邊的親戚,聽說媽媽負氣出走之后,派了身邊的親戚朋友在縣城里面,挨家挨戶的去賓館里面尋找媽媽的身影,他們以為媽媽會去入住賓館,卻不知道媽媽投身到了親戚家里面。
他們把縣城里面所有的賓館里里外外地查了兩遍,都沒有找到媽媽的名字,他們會誤以為媽媽當天下午就已經(jīng)出了省,出省以后就沒辦法追蹤到她的身影了,所以他們就只能無功而返。
媽媽在親戚家里面小住了幾天之后,發(fā)現(xiàn)竟然沒有人來尋她,待了幾天后她也坐不住了。去車站買了張車票,毅然決然的乘坐上了去外省的大巴車,踏上了去廣州打工的路途。
媽媽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去到了陌生的地方,一個人去到了廣州,在那里艱苦的生活了一年。她沒有和家里面的人有任何的聯(lián)系,那一段時間里別說想見媽媽了,光光只聽到媽媽這兩個字,我都難過得想哭。
媽媽不在家的那一段日子里,家里空曠的像一座廢棄的城堡,沒有守護城堡的女主人了,我們對這個家也就失去了精心維護的興趣。每天都味如嚼臘的吃著爸爸親手燒出來的飯菜,起初的時候他燒的菜可真難吃呀,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反正就是沒有媽媽做的菜有滋有味。
以前媽媽在家的時候家里頓頓都是三菜一湯的準備著,變著法兒的給我們準備豐盛的菜肴,時不時的還給我們兄妹倆開個葷,讓我們補充一下營養(yǎng)?,F(xiàn)在變成爸爸在家燒飯以后,飯菜就變得寡淡無味。每天固定的菜式,一個小火鍋,里面燉著白菜和蘿卜。小碗裝不下,大碗不夠盛,4個人4張嘴,圍繞著像打包回來一樣少之又少的“美味佳肴”小心翼翼的品嘗。
在爸爸的精心喂養(yǎng)下,我成功的瘦了,瘦得發(fā)育不良,瘦的身材矮小,瘦得一度比不上同齡人的個子。
我們兄妹倆不僅要吃著爸爸做的飯,還要聽著他的嘮叨,還有對媽媽無窮無盡的怨恨,他不僅唾棄媽媽的種種,還用語言冷嘲熱諷。真的不知道他腦子里面在想什么,對于一個結(jié)發(fā)10多年的妻子,他居然惡語相向,把她當仇人一樣對待。
他不僅當著我們的面惡語相向的諷刺媽媽,他還在大庭廣眾之下毫不吝惜他的口水,盡情的唾棄和詛咒,用惡毒的語言無窮無盡的謾罵。
做了爸爸10多年的女兒,我第一次看清他的真實面目,原來他不只表面上那對家人那么冷漠、冷血、殘酷,他還像一個潑婦怨婦一般到處叫囂,張著嘴不停的咒罵著,想把他這一生受到的委屈和苦水都借題發(fā)揮。
可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這一切的過錯都來源于他的頭上。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有人都知道是因為他事情才會變成這樣,媽媽才會負氣出走。他卻像一個農(nóng)夫與蛇一樣,絲毫不念舊情,不認可媽媽這么多年對家庭默默無聞的付出,反到反咬一口,惡語相向地詛咒著媽媽。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整世界都是灰色的,充滿了他的謾罵和抱怨,充滿他無窮無盡的吐槽,充滿了戾氣,沒有一點點色彩。我替媽媽感到委屈,我覺得如果她聽到這番諷刺的言語,她可能會很失落悔恨。多年經(jīng)營的家庭和夫妻情分全部付諸東流。我替媽媽感到不值,媽媽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依然比不上這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地主一般嗷嗷叫囂著的男人。
我憐惜她嫁給了這么一個無用、勢利、吝嗇、冷血、還反咬一口的男人,他真的配不上我那么完美、善良、大方、溫柔的媽媽。
那一刻我甚至覺得媽媽去外面打工也挺好的,至少她不用聽見那么難聽的話語,不用去看他的眼色行事,不用在他的壓迫底下生活,更不用頂著千斤重任的壓力去田地之間忙活還討不到一點好處,到處受他的詆毀和侮辱。
爸爸對媽媽的詆毀源源不竭,就茅廁里的蒼蠅和蚊子一樣,密密麻麻,逢人就叮,逢人就咬,逢人就罵。在將近除夕的日子里,他依然叫囂不停地咒罵著。
那是媽媽第一次沒有在家里面過年,家里面冷冷清清的,沒有人準備年夜飯,也沒有人精心打掃家里,更沒有人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晚餐。我和哥哥待在空蕩蕩的家里,看著別人家喜慶洋洋,張燈結(jié)彩的熱鬧著。
隔壁的鄰居殺了年豬,邀請我們一家人過去吃飯。爸爸在酒足飯飽之后借著酒勁,狂妄地叫囂著,用手指點,用筷子敲打,用嘴里的唾沫憤怒的噴張著,他想向世人述說他的不滿。言語間全是他對媽媽的吐槽,說她這樣不好,那樣不好。
還曾狂妄的放言,說這輩子最看不起媽媽這種女人,說她就像吐在地上的痰,看都懶得去看,更別說踩上一腳。就像潑在地上的臟水,他再也不會去撿起來。言外之意就一句話,這個辛辛苦苦為家里操持多年的女人他不要了。
在一起吃飯的親戚們,有些人開口勸他,卻被他粗魯?shù)卮驍?,他不允許有人反駁他的觀點。
我拿著碗筷在廚房外面吃著飯,聽著里面狂妄的叫囂,吃著嘴里味如嚼蠟的飯菜,香噴噴的美味瞬間沒了應有的滋味。我慌張地甩下碗筷,直奔家里而去,我片刻都不想在這個地方停留了,我不知道聽下去后面還會有什么更難入耳的話語。
那些不堪入目的詞語和侮辱對于我來說是心靈上的恥辱,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既委屈又憤怒。我跑回了家里,望著蕭瑟又破敗的屋頂,望著角落里堆積的一堆堆臟衣服,眼淚無聲的落下,是委屈,是憤怒,是不甘,是怨恨。
我拎來了一桶冰冷的涼水倒在盆里面,找來了洗衣板,把臟衣服全部浸泡下去。我蹲在那里一遍又一遍的清洗著堆積如山的衣服,眼淚不爭氣地落下。
水好冷,好冰,好刺骨,可手上的冷再怎么比也比不上心靈上的寒冷。我用力地洗刷著盆里的衣服,衣服很臟很難清洗,很臭很大的味道,里面不只是我的衣服,還有爸爸的干活的臟衣服,還有他的床單被套。
我拿起他的床單被套他奮力的敲打,用刷子使勁的沖刷,像是要把所有的怨氣都發(fā)泄在他的物品上一樣,一遍又一遍的刷著,眼淚不爭氣的掉在水盆里面。
那一刻,我真的好想媽媽。
一年以后,在廣州打工杳無音訊的媽媽突然回家了。
外出打工的那段時間里,她選擇不跟家里面聯(lián)系的原因,可能是不想再和家里面那位囂張跋扈的父親有過多的言語交流吧,也可能是對于家里面的情況,她想關(guān)心而又無能為力,鞭長莫及。
媽媽回家以后,家里面的情況也并沒有多大的改善,還是一樣冷冷清清,爸爸和媽媽的交流少了,他們長時間待在一起更多的是沉默。
媽媽和爸爸分床睡了,媽媽搬到了我的房間里來,把我的房間收拾得又干凈又整潔。媽媽回家了,我和哥哥我們倆都好高興呀!家里又開始變得干凈明亮起來了,愉快的心情像每天早起的太陽一樣,每天都有陽光,每天都很暖。每天早上都可以吃著媽媽做的早飯,每個星期五回家都能看到媽媽在家門口等我們回家的身影。
在媽媽從廣東回家來的時間里,我已經(jīng)到了上初二的年紀,我和哥哥每個星期的零花錢也從三元上升到一個星期50元(包括一星期的飯錢)。
每個星期我都會把我的零花錢一省再省,等到星期五中午的時候,我就會去學校的超市里面,把所有的零錢都拿來買零食,放學回家后就可以帶給媽媽吃。
放學后,我背著一書包的零食從校門口急匆匆地出發(fā)了,每次哥哥都會走在我的前面,我就在后面一直追逐著他的身影。
爸爸自從上次媽媽離家出走事件來接過我們以后再也沒有來接過,我們兄妹倆不論刮風下雨還是下雨,不論天氣好還是天氣不好,都是自己走路回家。
我跟在哥哥的屁股后面蹦蹦跳跳的走著,走在那一條黃樸樸的大馬路上,飛馳而過的車輛會卷起地上層層的黃土迎面襲來,給人一種行走在云里霧里的錯覺,那種窒息的感覺嗆入鼻喉,難受到難以形容。
上了初中以后,我們離家更遠了,因為我們的初中遠在我們小學的北方。我們放學從初中校門口出發(fā),必須要越過小學的校門口,然后循序漸進走進深山老林才會到達我們的家門口。從校門口急匆匆地出發(fā),大約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奔波,到達家里時已經(jīng)是漆黑看不清路的狀態(tài)了。
回到家里往往是媽媽已經(jīng)做好飯菜等著我們兄妹倆吃飯的時候。媽媽招呼著我們把書包放好,洗洗手,準備吃飯啦!我把書包放進房間里面,去洗了洗手,然后走進廚房里面端去碗筷,夾了一些菜之后就蹲在家門口,一面看著漆黑的夜晚,一面津津有味的嚼著嘴里的飯菜。
在我們家里面最難見的就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在飯桌前吃飯的場景。
一家人坐在桌前吃飯的場景好像稀松平常,很常見。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這不就是吃飯該有的場景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有什么稀奇的?為什么在我們家里就會那么難見呢?
因為在我們家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這個規(guī)定是從我爺爺那一輩就開始流傳下來的,一直延續(xù)到了我們這一輩。
其實我們家里一直有著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女人必須要服侍男人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男人可以隨便的差遣女人,隨心的掌管女人的所思所想和行為舉止。女人不得干涉男人的舉動,不得有任何言行舉止的反抗,必須服從。
在我們家,女人不是不可以上桌吃飯的,想要上桌吃飯,必須要經(jīng)受得住他們無情的點評和冷嘲熱諷的恥笑。他們不會吝惜你我們辛辛苦苦拖著疲憊身體燒出來的美味佳肴,他們只會在乎自己的味蕾享受。但凡飯菜有一點不合他們胃口,他們都會大放厥詞的在飯桌上評頭論足。
他們時常在飯桌上表現(xiàn)得像一位食神一樣,有著經(jīng)驗的豐富和超高的味蕾體驗。他們會極其摳字眼的點評,這道菜哪里做的不好,哪里需要改進,然后以菜上升到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他們會就著這道菜借題發(fā)揮,表達平日里對我們的不滿,然后希望我們聽過這次的點評以后會加以改正,從而達到他們心理衡量的標準。
在飯桌上他們往往說著一些極其難以入耳,令人反感和無法辯解的詞語。他們不僅一面說著還一面津津有味的吃著,他們說的這些話只是為了倒我們的胃口,讓我們少吃一點,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趁機多吃一點。他們用這種方法逼迫著我們在飯桌上抬不起頭,食之無味,無法立足。
每當?shù)搅顺燥埖臅r候,就是到了大型演講會和口才脫口秀的時候。我們很厭煩這種場景也很懼怕吃飯的時候與他博弈。因為平常我們與爸爸的交流就是少之又少,能不開口交流,就不開口交流。
只有在吃飯的我們才會有片刻的交集,所以每當?shù)搅顺燥埖倪@個時候,我們都會默契的避開家里面那些欲大放厥詞的某人,端著碗筷逃出門外,尋一個角落蹲下來,安安靜靜地把這一頓豐盛的美食享用完畢。
從我奶奶那輩開始,我們家就沒有一個人在家里面圍著飯桌吃過飯,就算是逢年過節(jié)也是如此,無一例外。因為我的爺爺也是那樣一個囂張跋扈,喜歡在飯桌上咄咄逼人地數(shù)落別人的人。
我們家里面的人都很痛恨這樣的人,也懶得和這樣的人有過多的交流,所以每當?shù)搅顺燥埖臅r候,我們都會自覺的形成一種習慣,把碗盛好飯以后,裝了些菜就會自覺地排成一行在門口蹲著吃,我們寧愿蹲著吃,也不愿聽廚房里面那一位像地主一樣嘮叨刻薄的人。
吃過晚飯以后,我悄悄的把媽媽拉回了房間里,從書包里面把我買的零食全部傾倒在床上,一件一件的挑給媽媽看。里面有很多新奇的零食,是媽媽沒有吃過的玩意兒。有辣條,有口香糖,有棒棒糖,有薯片,有餅干有,有牛奶片……
我小心翼翼的把零食撕開一個小口,拿出零食給媽媽嘗鮮,我不敢把動靜鬧大了。如果被我們家的那位地主聽到,又要挨一頓罵了。
每當我和媽媽在房間里面快樂的偷偷吃著零食的時候,我們家的那位地主還在廚房里悠哉悠哉的對著空氣獨酌。
每個星期我都會囤不同的零食給媽媽嘗鮮,多數(shù)都是媽媽沒有吃過的,因為媽媽不舍得錢買,平常更不會去買這些東西吃。她會把所有的好吃的都留給我們兄妹倆吃,而我們呢,也想把最好吃的東西都分享給她吃。
媽媽在廣東打工的一年里并沒有賺到許多的錢,我的家庭也隨著我們兄妹倆上學的開銷日漸捉襟見肘。到了我上高一的時候,媽媽又一次離家出去打工了。因為家里面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收入的經(jīng)濟來源了,上了高中以后我們兄妹倆的開銷就更大了。
我們兄妹倆不僅開學報名需要錢,坐去縣城的大巴車也需要錢,吃飯要錢,買試卷和練習冊也要錢,總的來說就是什么都要錢。
家里面確實是沒有什么收入了,而且家里的經(jīng)濟大權(quán)全部掌握在爸爸的手里,所有的開銷都要經(jīng)過他細細的盤問和排查,我們根本就沒有可以自由支配的錢財。家里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拮據(jù)了,我們連想買一件新衣服都需要從爸爸那里拿錢,每次拿錢都要聽他一通抱怨,一通數(shù)落,一番教導。
那一次媽媽下定決心決定再出去闖一闖,在外面謀生可能會比家里面掙得多,也會有自己可以支配的資金。
媽媽決定要出去打工的那一天,她早早的就起床把家里面給收拾了一下,然后還給我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早飯。在飯桌上她很少見的和爸爸坐在同一桌桌上吃飯,她和爸爸簡單閑聊了一下想出去打工的想法。
媽媽剛剛說出那一句:“我想出去打工”立馬就遭到了爸爸嚴聲的反駁:“打工?打什么工,我看你是想錢想瘋了,在家里面好好的待著不行,非要出去給人家當牛做馬。你以為外面的錢是那么好掙的,如果錢那么好掙,那找別人早就發(fā)家了,還等著你出去打工?”
三言兩語就把媽媽堵得啞口無言,媽媽已經(jīng)懶得和他辯駁了,她已經(jīng)懶得和這種人交流了。媽媽甚至都不想多看他一眼,多和他說一句話。這說出打工這個想法她并不是在征求他的同意,她只是想告知他有這樣一個想法而已。
吃過早飯以后,媽媽開始在房間里面收拾行囊。那一天她在收拾行囊的時候,也順便把幫我把書包收拾了一下,因為那一天也恰好是我要去高中上學的星期天。我們把收拾好的行囊拎出了家門,我們臨出門的時候都沒有去跟廚房那位正吃得津津有味的人打聲招呼。
走到門前那條大黃馬路的時候,看見了停在馬路邊上嶄新的藍色小轎車,那是大伯的車。媽媽走上前去問了一下正在車邊徘徊檢查車況的大伯,大伯說他一會有事兒也要去縣城一趟,我們正好可以搭大伯的車直接到達縣城。
我和媽媽把行囊放進了大伯的車里面,坐進了大伯的車里。
在汽車將要發(fā)動的時候我們看見車窗外面出現(xiàn)了一個黑影,一個蓬頭垢面,滿臉憔悴,紅著眼睛,胡子拉碴,怒發(fā)沖冠的男人扒著玻璃示意大伯把車窗搖下來。
他紅著眼睛,嘴角還掛著吃飯殘留的油漬,厲聲質(zhì)問媽媽:“你真的要出去打工?你想好了嗎?你想好了出去了就不用回來了?!?p> 媽媽對著他淡淡的說道:“我不出去打工,家里面這兩個孩子要上學,沒有錢該怎么辦?”
緊接著聽見爸爸憤怒的咆哮:“你這次要是走了,就不用回來了?!?p> 媽媽沉默了,她可能是懶得答復這個像瘋子一樣滿眼通紅的怪物。爸爸見媽媽沉默,也就憤恨的走開了,嘴里還念念有詞的咒罵著。
坐在車里的大伯和親戚們開始勸導媽媽,想給媽媽做思想工作,勸媽媽留下來。媽媽還是閉口不言,任憑著親戚的勸說,最后媽媽忍不住了,她轉(zhuǎn)頭問了我一句:“我出去打工,你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