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在這寒冬的季節(jié)里給村里的人們帶來著一縷縷別樣的溫暖。
整個殷家歡歡喜喜的充滿熱鬧。殷老頭和自家的母親更是大手一揮,最終決定兩家合在一起,辦個喜慶豐盛的滿月酒席。
殺雞燉肉,殺豬待客,更是宴請了殷家山里大部分的鄰居來吃宴席,慶祝慶祝。
值得一提的是:殷黎的外婆家居然是家里的小舅舅李偉帶著小舅媽一起來吃酒席的。
這可是給三房家李平這個小媳婦長臉了??!
原來李平的娘家是很遠一些的縣鎮(zhèn)鄉(xiāng)下的富戶農民,大舅舅李亮是在大城市的工地里上班。
這小舅舅更是讀書好,有文化,娶了縣城里的姑娘,在縣城里的學校當老師,這可是一份體面的國家鐵飯碗??!
在如今才剛剛改革開放的時期,幾乎都還是老老實實的在家種地種田的莊稼漢子。像老師這份職業(yè)的工作特別值得人尊敬愛戴,能在城里的學校教書的男人更是有本事,高人一等?。?p> 殷黎當時還被小舅舅背在背上,羨慕了殷家山一群的小屁孩。
在宴席上幫忙招待客人,小舅舅一點也沒有瞧不起人的心思,村里人可是好一頓猛夸,親熱地拉著小舅舅聊天。
她就跟活見鬼似的表情,心里卻是滿滿的不可置信,因為原文中并沒有出現(xiàn)這一幕,原文中的殷黎可是在三歲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小舅舅和小舅媽。
這可真是大大出乎了她的預料啊!意外之喜??!有木有?
興奮得她好幾天晚上都睡不著覺,殷順合夫婦倆還以為自家的小女兒是因為辦酒席,人太多嚇著了,還特意去問了村里沒有醫(yī)生資格證的村醫(yī)潘席云,才徹底放下心來。
自此以后,殷家山的人幾乎都知道了。在殷家最得寵的不是傳宗接代,繼承香火的男娃,也不是大房家同天所生的小孫女殷琦,而是三房的大孫女殷黎。
村民甲:“聽說那殷黎長得漂亮又可愛,還特別懂事乖巧,平時沒事不會哭鬧,更是很少尿床,讓家里人可放心干活忙事了?!?p> 村民乙:“那可不是嘛!那小一點的殷琦就不一樣了,聽說愛哭愛鬧還老是看見殷順強家的媳婦在村里的池塘里洗衣服,洗床單被套??磥硪蠹疫€是殷黎這大孫女惹人心疼喜歡?!?p> 村民丙:“就是,就是!這殷家的殷黎小女娃就是好養(yǎng)活!是個有福氣的。要是我家的孩子也這么乖就好了。真是羨慕不來??!嘿嘿……”
村民丁:“呸!呸,你家,你家都兩個小子了,何況你家婆婆不是嫌棄女孩子嘛!幸好你沒生女孩,這是命,羨慕不來的喲?。?!”
………小孩子嘛!見風就長的時候,殷黎就是在這樣的夸贊中日復一日的長大。
三個月的時候,殷黎會翻身。
五個月的時候,開始會爬了。
九個月的時候會搖搖晃晃的走路了。
一歲零五個月的時候,殷黎已經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牡教幣芰恕?p> 殷黎在學爬到會走的時候,最喜歡在午飯后從房間里跌跌撞撞的來到門前的一條田埂小路邊的大石頭上,坐著等干農活回來的爸爸媽媽,以及讀幼兒園的哥哥殷晨。
真是光陰似箭??!現(xiàn)在的殷黎已經一歲多了,能獨自一個人走得更遠了。
殷黎步伐穩(wěn)健地走過門前的幾條田埂小路,來到了這個叫“寨子坡”的地方,也就是主流小路盡頭后寬大的泥土公路,殷家山是在一座高山上居住的人們。
寨子坡是在東面,圍繞著這座山的大公路彎彎曲曲一直通往城鎮(zhèn)的唯一山路口。
殷黎的哥哥殷晨是一個虛六歲的小屁孩,現(xiàn)在在寨子坡不遠的殷家廟讀幼兒園。
以前的殷家廟是村里人供奉菩薩的石廟,后來改革開放后不允許信奉鬼神,就被政府改變成了鄉(xiāng)村里的學堂。
不知道是不是這里的人還是比較封建,念舊,并沒有取什么文雅的名字,反而改叫殷家廟了,以前的石屋上是蓋的稻草遮風避雨,現(xiàn)在的石屋上是蓋的黑壓壓的瓦片。
殷黎之所以知道得這么清楚,完全是因為她喜歡粘著祖奶奶,聽祖奶奶講殷家山的由來。
隨著她越長越大的時間里,更清晰的感受到,這是一個完全真實的世界,雖然一些細節(jié)比較模糊,但是這個世界的輪廓框架卻是完整的,一切都和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沒什么區(qū)別。
殷黎也無法再把這一切看成只是一本書的意識感了,她現(xiàn)在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感情的個體,再也沒有在媽媽李平肚子里時的驕傲自大了,也無法看成是一部游戲人生了。
她也愛上了這個家里的所有關心她的人,更是愛祖奶奶,疼她的爸爸媽媽,哥哥等。
她也盡可能的改變命定里她與殷琦的命運,只是結果好像微乎其乎。
每次她都會努力不讓家里人忽視殷琦這個小堂妹的存在,也更是在村里人夸她的時候,她也主動說著大伯家殷琦的優(yōu)點。
可是還是被大伯母私下里說教,更是不準殷琦和她玩,看來天道的意識是真正存在的,就如她能模糊感覺到這個世界還不夠完整成熟的第六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