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個非常博學的人。
我印象里的父親,從小時候就會給我講故事,從《西游記》到《水滸傳》,從《鬼才倫文敘》到各種武俠小說,他都能娓娓道來。
我的父親對待很多事情都有著獨特的見解,我兒時的價值觀、道德體系就是在他的影響下形成,我經常開玩笑的說,你的語文比我好,這件事你應該比我有更為獨特的見解。
事實也正是如此,盡管我是我家里讀書最多的人,但我肯定的是我不是家里最有智慧的人。
我一直很明白這一點,我一直用知識不等于智慧來告誡自己。因此我時常會用著我薄弱的知識對某種事提出一個觀點,而后與我的父親討論。
我父親并不喜歡用一句話來總結他的觀點,而我恰恰相反,喜歡總結一個觀點而后展開例子,就像高中生寫作文一般。因此,我時常要在他說的話,舉的例子里面去總結,去思考。
我記得中學的時候,我也如同大多數(shù)的人一般,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看到一些文章寫得好,寫的不好,我會等到周末拿回到家中,在父親工作回來的時候,在飯桌上,與父親一同分享,一同討論。他往往會用自己的經歷以及歲月的磨練去看待自己眼中的事物,他經常在我提及的各樣事情中找到一個不同點,于是我們兩人就為了自己的觀點掙得面紅耳赤,這時候我的母親就會呵斥我們說:“吵死了,你們兩父子,有得吃都不停一下,震得耳仔嗡嗡?!?,說著就捧著飯,夾上幾筷菜,跑到外面坐在荔枝樹的石條下吃自己的飯,完全不管我與父親二人之間的爭論。
我每每與父親討論事情,都會不斷的回想父親說的話,在我往后的歲月里,父親的思想在我的思想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
我父親時常用著一句讀書仔來笑話我,說我說的話太過于稚嫩,不了解解生活,也不了解現(xiàn)實。那是我總認為我了解到的知識是正確的,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而父親總是要告誡我的。
我的家庭是開放的,我們從來不會因為自己貧困而看不起自己,我們總是會很公開的討論自己貧窮的壞處,很多時候我們在討論事情的時候也把自己當作事例舉證。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的父親開始注意形象,每每開家長會總會擔心會不會因為形象影響到我,這時候我總是責怪著他說:“瞧你說的這是什么話?難道我會因為自己父親貧窮就嫌棄嗎?”因此,我總是會很自豪地跟同學介紹我的父親。仍記得有一次,我的同學低聲地跟我說父親長得帥氣,我回到家跟他說了這件事,他笑得讓人只看得見他的牙齒。
我的父親文化其實是不高的,只是初中教育,但他有著自己的思想觀點,我家里的人都是信服我父親的,很多矛盾也是我父親出面去解決的。
我的知識水平比我的父親要高,但做人的智慧卻是要不斷地向我父親請教。
如今,直到現(xiàn)在,我也依然在請教著父親做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