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王翦滅楚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而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軍二十萬,南下伐楚,結(jié)果落得慘敗。后來王翦再次率軍六十萬出征,大獲全勝。
那么問題來了,王翦滅楚為何一定要六十萬大軍呢?要知道,這個數(shù)字可是當時秦國所有兵力的總和了。其實,書中早就給出了答案,當時秦王嬴政也問過王翦這個問題,說:“將軍為何一定要六十萬大軍?以前五霸打仗時出兵也不過才幾萬而已,而且還是反反復復的用?!蓖豸寤卮鹫f:“五霸那時候打仗更像是競技游戲,是有規(guī)則講道義的,可現(xiàn)在不一樣,一打起仗來就是好幾年,一動起兵來就是幾十萬,一殺起人來就是幾萬幾十萬,像楚國那么大的地盤,那么多的人口,即使六十萬大軍,我還怕打不贏,哪能少于這個數(shù)?!?p> 嬴政聽后沒話說了,答應了王翦,將全國六十萬的兵力全部交給了他。對于這個問題,王翦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不過我也有我自己的想法。
縱觀秦國滅楚國的整個過程,其實楚國并沒有六十萬大軍,那王翦為何一定要六十萬士兵呢?很明顯,王翦對嬴政的問答是故意的,故意強調(diào)對手的強大,故意強調(diào)滅楚兵力非六十萬絕不可少,六十萬是最低底線。
王翦其實是虛夸敵情,那他為何要這樣做?其實看之前李信攻打楚國就明白了。
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攻打楚國時,開始是大勝的,可隨著深入楚國腹地之后就開始大敗了,這說明了什么?
有句古話說得好,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對于戰(zhàn)爭也是一樣的,把楚國的國門攻破很容易,可要想把楚國那么大的地盤據(jù)為己有就很難了。來看整個戰(zhàn)爭過程中,王翦是如何使用這六十萬大軍的。
這六十萬士兵中,王翦真正用來打仗、用來沖鋒陷陣的也就二十萬左右,剩下的士兵全都用來占領楚國地盤,防止楚國的反撲。
要知道,當時的楚國地盤是七雄中最大的,如此大的地盤雖然難打下來,但秦國士兵戰(zhàn)斗力強悍,將帥勇猛,能把楚國打下來的大有人在,難就難在打下楚國后如何防止楚國的反撲。楚國在他們自己的地盤上組織反撲是極為容易的,秦軍要想鞏固自己在楚國的地盤,沒有充足的預備留守兵力又如何能做到呢?
所以說,這才是王翦為何要六十萬大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