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近衛(wèi)軍軍侯(中)
“禁軍統(tǒng)帥的位置原本是謝驍大人,謝大人做了近二十年的禁軍統(tǒng)帥都沒有爵位,謝大人突然就得了重病,皇上本來多疑,但卻想都不想就把位置給了我,而且還封了個爵位。這其中有任何一點說得通嗎?如果情況糟糕的話,我怕是已經身處陷阱的最中心了……”
文鴛說罷搖著頭轉身離開,也許是想找個地方靜靜……
海雄在后面叫著:“誒……誒……”,文鴛就是不理,自顧自地走……也不回頭。
海雄疑惑著:“怎么走啦……把話說完再走嘛!”
文鴛此刻心里想著:“作為兄弟,我不能騙你,但也不能連累你。如果我把想法和應對措施告訴你的話豈不是將你牽扯進來……我不能這樣做,我只能什么都不說就走?!?p> 海雄很擔心文鴛,文鴛不想欺騙海雄更不想把他卷起來,因為自己應該也沒有什么好辦法能應對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因為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所以根本無法做出有效的應對。
現在的文鴛也許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謹慎……
而海雄唯一能做的就是萬一發(fā)生了什么情況盡量幫助文鴛擺脫困境,但即便如此海雄能做到的事情又有多少呢?在海雄的預想中能在皇帝面前給文鴛求情就已經是力所能及的最后一件事了……
蒼天也許不會永遠眷顧一個人,也不會永遠打壓一個人。如果酸甜苦辣、喜怒哀懼都是人要必須經歷的!那文鴛已經經歷了不少了,年少成名、官場內日漸舉足輕重。也許該是打壓磨礪一下這個天之驕子的時候了……
金陵很大,一個縣有別的州府半個州那么大,四個縣把皇城環(huán)抱保護起來。城外有海雄領的衛(wèi)戍軍周邊城關和附屬城鎮(zhèn)有宇文澤實際提領守備軍;城墻有城防營;城內有巡防營;皇城有獨立的城墻、樓宇、防御工事……皇城的外圍守衛(wèi)是五萬禁軍(也可稱作外層近衛(wèi)軍,御林軍、虎賁軍和禁軍都屬于近衛(wèi)軍,所以文鴛的爵位是皇城中最高的近衛(wèi)軍軍侯爵位。),寢殿及議政殿等中心建筑則是虎賁軍守衛(wèi),皇帝和重要的皇宮內廷文武官員則是御林軍的職責。
為什么金陵沒有設置專門的都城州府衙門或者京畿衙門?其實是因為開國的時候是有的,但后來發(fā)現一個衙門權利太大,導致相關官員向百姓索賄屢禁不絕。所以干脆把皇城外面劃成了四個區(qū)域,一來可以互相牽制,百姓可到任意衙門告狀;二來也能避免金陵主城過大導致百姓遞紙申冤太過路遠、麻煩……
但上有要求,下有應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幾個縣府衙門的官員干脆商量好了,處理一般民事訴狀的索賄標準是多少都要按約定來。所謂“公平競爭”……
文鴛無論實質還是官職都已經升任武將官員的領袖,送禮祝賀的人也來了一些小的基層官員,其中就有這些縣令。出手還不低,文鴛翻看著禮單,一個縣令隨隨便便就能送出五百兩黃金,比一些大臣還送得多。文鴛想起了自己在大牢里留宿那一晚,想起了那個對自己說話的大叔,感嘆……感慨……
無論這些官員送了多少東西,文鴛都悉數收下。也許有的人會覺得文鴛的膽子很大,因為官員貪污收受賄賂被查實是要受到重懲的。雖然送禮的人把金陵都藏在一些普通的布匹或者水果下面,但人人來往總令人生疑……要知道文鴛剛來金陵的時候很多官員就送過一波禮,文鴛當時也收了。
文鴛淡淡地說著:“收的東西不少啊,加起來合白銀約二十萬兩!時機差不多了,就等一個機會了……”
不知道文鴛所說的機會是什么,但應該是想到了花掉這筆錢的正當理由。很多官員都送禮,如果不收就是眾矢之的,但是收了有可能成為別人日后的把柄,文鴛只能用自己的辦法解決這些事情。
從金陵官員送禮這件事來看,按理說三大貴族家里應該都是巨富,隨隨便便就能拿出幾十萬兩銀子出來,怎么都不該是文鴛用區(qū)區(qū)三十萬兩就擠占了西北的市場。但一個巨大的利益聚合體要運轉本身就需要大量的錢,如果大貴族要在金陵這么多眼睛的視線下面運出大量的錢肯定會引起皇帝的注意,所以司馬如這些人也只能從外地去調運錢銀。文鴛本來收到的就是西北印發(fā)的銀票,用西北印制的銀票在西北取出現銀建立生意自然沒人察覺……
從依然受文鴛囑托去玉林關找宇文玨拿錢,再到依然回金陵,再到做生意……一切都一切都在文鴛的計劃安排下有序進行,現在的情況也像他預想的一樣完美!生意不僅越做越大,沒了競爭對手。而且還能養(yǎng)活一個龐大的情報間諜組織……也許文鴛就是提前想到了這一點,才會讓依然去西北。
唯一的變數就是皇帝陰晴不定的臉和令人暫時猜不透的計劃部署,眼下這也是對文鴛最后的威脅和隱患。
如果說皇帝能徹底相信文鴛的忠貞,文鴛現在是鎮(zhèn)軍大將軍,外加皇城內府三軍統(tǒng)帥。是武將官員的領袖;是齊國千余武將的翹楚;更是武官里面的第一權臣。如果沒有文鴛意料中必定會發(fā)生的變數,在實質上早已超過了宇文澤的文鴛以后一定能成為這金陵的第四個大貴族……
也許皇帝不知道什么時候的下一個動作,就如同突如其來的雷暴。文鴛稍不注意就會被瞬間的閃電電弧燒成焦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