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這里,元嘉朝中前期政局內部的那些事情講的也差不多了,在這里,請容許我先寫一章來介紹一下元嘉朝在今四川省發(fā)生的一些事情。
在講接下來事情之前,我需要先介紹一個國家——仇池國。
這個國家說起來非常古老,它由氐族楊氏建立。氐族楊氏在秦漢時期一直定居在隴右一帶,漢獻帝建安年間(196年-220年),這個部落里出了一個叫做楊騰的領袖。楊騰的兒子楊駒智勇雙全,在他擔任部落大帥期間,把部落遷移到仇池山(今甘肅省隴南市境內)。楊駒的一個后人楊千萬,被三國時期的曹魏冊封為“百頃氐王”,楊千萬之孫楊飛龍被晉武帝司馬炎冊封為征西將軍,離開仇池,前往略陽。
楊飛龍沒有兒子,于是把一個姓令狐氏的外甥收為養(yǎng)子,改名楊茂搜。在楊千萬死后,楊茂搜接管了部落,為躲避晉惠帝年間的齊萬年之亂,返回仇池,建立前仇池國。楊茂搜在后來被晉愍帝冊封為驃騎將軍、左賢王。
前仇池國后來被前秦苻堅滅亡,淝水之戰(zhàn)后,楊氏重新崛起,又建立了后仇池國。后仇池國國主楊盛趁著桓玄之亂,一度奪取漢中。義熙九年,劉裕命梁州刺史索邈出鎮(zhèn)南城,仇池于是把漢中吐出來,還給了劉裕。
在晉宋交替的時候,有個號稱自己是東晉宗室司馬飛龍的家伙就逃到了仇池國。元嘉九年,由于益州刺史劉道濟理政無能,親近一些惟利是圖,不恤百姓的小人,導致蜀地民心騷動。司馬飛龍趁著人心騷動,南下進攻陰平,奪取陰平。劉道濟率軍進攻,擊殺了司馬飛龍。
就在司馬飛龍搞事情的同時,一個叫做趙廣的人趁著這個機會發(fā)動了起義。趙廣跟眾人說,司馬飛龍現(xiàn)在還活著,自己準備和司馬飛龍一起打爆劉宋。
趙廣的部隊一下子拿下了廣漢,擊殺了劉道濟派去征討的部隊,率軍南下,奪取涪城,劉宋各地官員都不想在起義軍手里掉了腦袋,紛紛跑路了,趙廣的大軍把成都城團團包圍。
但是,這時候,趙廣也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當初舉兵的時候跟大家說好會跟司馬飛龍聯(lián)合,問題現(xiàn)在司馬飛龍老早掛了,自然不可能來會合。
看不見司馬飛龍,大家都自然會覺得這仗肯定輸了,那誰還會去給趙廣賣命?
還好,大家應該只是發(fā)現(xiàn)司馬飛龍沒來,還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那就還能補救。
于是,趙廣找到了一個叫做程道養(yǎng)的家伙,給了他兩條路:第一條,現(xiàn)在立刻投降起義軍,然后跟大家說自己就是司馬飛龍;第二條,去死。
這不是就給了一條路嗎?
程道養(yǎng)沒有辦法,只能乖乖地改名司馬飛龍,跟著趙廣跑了。于是趙廣恭恭敬敬地奉著假裝是司馬飛龍的程道養(yǎng)回到成都,十余萬大軍把成都城團團圍住。
但是此時,趙廣卻也猶豫了,他派人去跟劉道濟談判,表示只要把那幾個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交出來,起義軍就放了他。
劉道濟不僅沒有把人吐出來,反而派遣部隊突擊起義軍,大敗。十一月,劉道濟再派遣裴方明出城進攻,攻破了起義軍營寨。
但是,這么一場小勝并不能改變什么,成都城仍舊被起義軍圍得水泄不通。
不過既然打贏了這一仗,最起碼是些好兆頭。不久,裴方明再次率軍突出東門,大勝,又佯攻北門,仍然主攻東門,大破起義軍,斬千余人。
這樣的損失對于常規(guī)軍而言實際上并不致命,但對于農民起義軍來說,這樣的損失已經足夠使得軍心潰散,難以繼續(xù)作戰(zhàn),趙廣只好返回涪城。
元嘉十年(433年)正月,趙廣再次率軍進攻成都。就在此時,劉道濟因病去世,由于戰(zhàn)事緊急,故而梁俊之、裴方明決定密不發(fā)喪,并找了一個字跡跟劉道濟很像的家伙來發(fā)號施令。
甚至于,劉道濟的母親和妻子都不知道劉道濟已經死了。
劉道濟的死被完美的瞞住了。
二月,程道養(yǎng)在成都城外祭天。祭禮剛剛開始,裴方明再次率軍出擊,奮戰(zhàn)一日,大敗起義軍,義軍退保廣漢。與此同時,負責都督益州軍事的荊州刺史劉義慶派出巴東太守周籍之率軍二千人支援成都,并合軍攻破廣漢。五月,官軍攻克涪城,趙廣起義全面失敗,趙廣、程道養(yǎng)率領余部逃到山中,堅持反宋斗爭,直到元嘉十四年(437年)投降。
就是在趙廣起義的同時,仇池發(fā)生了大饑荒,而劉宋控制的鄰近地區(qū)卻又是大豐收,仇池國主楊難當于是在元嘉十年率軍進攻漢中,掠奪糧草,竟然一舉拿下了梁州。劉義隆緊急起復了在第一次元嘉北伐中因為棄城而逃被免官的外戚重臣蕭思話,令他領兵征討仇池。
【筆者案:《宋書·文帝紀》、《宋書·氐胡傳》作元嘉十年,《宋書·蕭思話傳》作元嘉九年,從帝紀】
蕭思話派遣漢中太守蕭承之率軍北上。蕭承之沿途收攏士卒,并在第二年正月抵達磝頭。楊難當聞訊,撤出漢中,并留下部隊防守。
【筆者案:《宋書·蕭思話傳》原文稱“司馬、建威將軍、南漢中太守蕭諱”,諱稱其名,結合其姓蕭,并參《南齊書·高帝上》關于蕭承之在此次作戰(zhàn)中的記載,基本可判斷此處“蕭諱”確指蕭承之,因其為齊高帝蕭道成之父,而參《宋書·自序》,《宋書》作于齊武帝蕭賾永明五年至永明六年(487年-488年),應當是避本朝祖宗諱,稱蕭承之為蕭諱。然《南齊書·高帝上》又言蕭承之時為漢中太守,筆者認為此處出入并不影響蕭諱指蕭承之,官職本文姑且從《南齊書》】
當時,仇池魏興太守薛健引兵鎮(zhèn)守黃金山。這個黃金山可不一般,它是三國時期漢中割據(jù)政權首領張魯興建的據(jù)點,《南齊書》言該處“南接漢川,北枕驛道,險固之極”,薛健又派出副將姜寶在黃金山一里外的鐵山扎營,互為犄角,抵御蕭承之。
面對這么一個極其堅固的戰(zhàn)略要地,蕭承之有多少人呢?
若按照《宋書·蕭思話傳》記載,只有一千人。
蕭承之不管那么多,派出陰平太守蕭坦進攻仇池軍隊,竟然大獲全勝,奪取了黃金山、鐵山兩處重鎮(zhèn)。
仇池當然不會甘心把那么重要的據(jù)點送給蕭承之,于是再次派出大軍進攻宋軍陣地,蕭坦率部奮擊,再次取得大勝。與此同時,臨川王劉義慶又命令之前在鎮(zhèn)壓趙廣起義時戰(zhàn)功卓著的裴方明引兵三千,支援蕭思話。
三月,蕭承之等諸軍進據(jù)峨公固,萬余仇池軍隊在漢水兩岸跨江結營,全力進攻蕭承之。蕭承之的部隊被仇池軍隊圍了好幾重。
更加要命的是,仇池軍隊的鎧甲都是用犀牛皮做的,一般的武器都捅不穿。
一般的武器捅不穿,那就把推力再加強一點。
當初在黃河北岸,朱超石折斷長槊射出去,射得北魏大軍潰敗。
看來這樣挺猛,于是蕭承之也試了試。
雖然蕭承之手頭沒有當年朱超石那種強弩,但是他還是可以拿斧子錘長槊的尾部,把長槊推出去。
這玩意誰扛得住???
幾波長槊一推,仇池軍隊扛不住了,大軍潰退,宋軍大軍進攻,光復梁州全境,仇池軍隊退出梁州。
到了元嘉十七年,仇池國大旱,次年十月,楊難當傾起大軍南征劉宋。十一月,仇池軍隊攻克葭萌,俘虜晉壽太守申坦,進圍巴西,巴西太守劉道銀固守城池,仇池軍隊難以破城。
楊難當鬧騰成這副樣子,劉義隆也不會讓他繼續(xù)蹦跶下去了。
元嘉十九年(442年)正月,劉義隆派遣裴方明、劉康祖、梁坦率軍進攻仇池,又命劉道真節(jié)制荊州、雍州人馬進擊。
五月,裴方明攻陷漢中,劉道真在武興擊敗仇池將領苻隆。劉道真又派兵進攻白水,仇池守軍望風逃竄。
閏五月,裴方明在蘭皋取得大勝,斬仇池建節(jié)將軍苻弘祖。楊難當命令世子楊和鎮(zhèn)守修城,抵御宋軍,裴方明再度進擊,大破楊和。
到這會兒,楊難當也發(fā)現(xiàn)自己貌似玩拋了,要再想混下去大概不可能了。
既然混不下去,那就跑路吧。
于是楊難當選擇了逃跑,他決定投奔北魏。
老大都跑了,那仇池國的抵抗對于裴方明也已經沒什么威脅了,不久,仇池平定。
這時,拓跋燾也要來湊熱鬧,他派遣古弼、拓拔齊率軍進攻劉宋,大破劉宋部隊。
就在魏軍擊敗胡崇之的同時,仇池余眾立楊文德為新君,宣布依附劉宋統(tǒng)治,并且直接劈了拓拔齊。
楊文德之后在第二次元嘉北伐中有戰(zhàn)功,后來劉義宣叛亂時因忠于劉宋皇室,不愿跟隨劉義宣造反,不幸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