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在其職場碰到的第一位主人叫李存勖(885-926,即后唐莊宗,五代時期后唐政權(quán)的建立者),李氏與其屬下郭崇韜鬧矛盾,李存勖要開除郭崇韜,叫其時在他手下當秘書的馮道起草文件,馮秘遲遲不寫,李再三催促,馮道說:起草文件,是秘書職責,但時值國道艱難,領(lǐng)導間當緊密團結(jié),君臣內(nèi)斗,既讓敵人看把戲,也讓自己內(nèi)部人議論紛紛,影響團結(jié)。李存勖見馮道說得在理,便撤銷了開除郭崇韜的命令。不難看出,馮道并不唯領(lǐng)導之話是從,他做事是講原則的,對領(lǐng)導錯誤,也是敢于反駁的。
然史書中的馮道,卻惡評如潮,說他是阿諛奉承之徒,被樹為無恥之尤的典型,“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余年”。五代十國,君主更替頻繁,你方唱罷我登場,換屆換個不消停。馮道身侍六主,張三坐龍庭,他當張三丞相;李四當草頭王,他當李四宰相。馮道這般有奶便是娘,誰給開工資就給誰打工,讓后代皇帝與皇帝忠臣大不齒,歐陽修罵他是“無廉恥者”;司馬光出語更惡,視之是“無恥之尤”;后人舉官場不倒翁,第一便是馮道。馮道無道嗎?其實不是,他還是蠻有道的,每招聘到新的王朝里,他都食其祿忠其事,兢兢業(yè)業(yè)做事;一屆“政府”倒臺了,馮道沒有做其“遺民”,不替其“陪葬”,再有新老板請去“政府”干活,他都去,無論在哪屆府衙干活,他都講究操守與修為,不利用國家機器以報私怨,即便是別人指著他的鼻子當面罵他,抑或如前所述把他的名字寫下來掛在驢臉上。
馮道從政堅守第一節(jié),不貪污不受賄,多年來,一直當高官,行政不講排場,用權(quán)不搞貪污,下基層不給下面添麻煩,個人私事,不向下面打招呼,批條子,“以持重鎮(zhèn)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于諸侯,平生甚廉儉”。戰(zhàn)時與戰(zhàn)士同睡民眾屋檐下,隨身帶一捆稻草當棉被;承平時,與仆人同一個食堂開飯,不開小灶。
馮道嚴防當官第一腐,用人正升人正,那些沒有背景而有真才實學的,馮道都把他們提拔到重要崗位,相反,那些紈绔子弟、公子哥兒、官二代與富二代以及文二代,馮道嚴堵“開后門”,將關(guān)系升官與唯“財”是舉之路堵住,“凡孤寒士子,抱才業(yè)、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zhèn)之”。馮道堅守為政第一義,親民眾護民眾。每有皇帝要蠹民害民,馮道即諫皇帝。告誡皇上不要因為糧食豐收了,經(jīng)濟狀態(tài)好轉(zhuǎn)一些了,就鋪張浪費,就歌舞升平,就大興土木,就搞花架子政績工程。
這樣的干部,能說其無道么?
“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為素。賤如是,貴如是,長如是,老如是”,這是馮道對自己的蓋棺定論。
然則,像馮道這樣務實的干部,后世之君,不愛見,要將他批垮批臭。其因何在?源自馮道壞了皇家一家的忠道。歷代皇家,口頭或謂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肚子里卻是以忠臣不事二代、烈女不事二夫為最高價值觀,對皇家忠字有虧,是大節(jié)虧了,其他諸如清正廉明,諸如執(zhí)政為民,都是小善,不足道。
以皇家價值觀來看,馮道實是無道,以民家價值觀來看呢?馮道真蠻有道,其道是何道?是人道,非君道。馮道曾經(jīng)的主子——后唐明宗,撿了一只寶貝杯子,杯上刻“傳國寶萬歲杯”,賞玩不已,持杯以驕馮道,馮道正色道,器玩非寶物,“仁義者,帝王之寶也”。馮道拈出一個仁字,說的就是人道,非他道。
馮道撰座右銘:“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馮道看到,他所處的時代,虎狼當?shù)?,吃人與被吃,是平常事,馮道并不崇尚霸道,他既給自己勵志,也給自己警告:要讓內(nèi)心守仁,不能藏惡更不能行惡,亂世里以仁善來拯救世界;邦有道,馮道出山,兼濟天下;邦無道,馮道也出山,并不獨善其身。故在五代十國那般兵連禍結(jié)軍閥混戰(zhàn)時代,活人無數(shù)——在這事上,蘇軾比歐陽修見識高多了,他稱馮道為菩薩,“菩薩,再來人也”。王安石也英雄所見略同,稱馮道“佛位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