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生活

媽媽也是一個在努力長大的小孩兒

未來的你,你好

  未來的你:

  你好,我是媽媽,我是你四歲時我30歲時的媽媽,不知道為何,今日突然有很多話想跟你說。

  俗話說,三十而立,媽媽在去年經(jīng)歷的創(chuàng)業(yè)和個人低谷后,雖然一直覺得自己沒有特別明顯的進步和改變,可今天當我突然回頭去看去年創(chuàng)業(yè)時自己的照片,竟然覺得自己一下子老了,滄桑了,我不知道是因為成熟了,穩(wěn)重了,還是因為沒有了夢想,我無法去描述這種感覺,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是所期待的還是非所期待的。

  媽媽是一個悲觀的人,不知道是成長經(jīng)歷還是更多個人原因,在你小的時候,媽媽既悲觀又焦慮,也許是因為童年的經(jīng)歷,或者朋友的意外去世,我對生命和死亡有著跟同齡人不一樣的感悟,也比他們更恐懼死亡,因為在我眼里,生命是如此強大,也同樣如此不堪一擊,我一直努力試圖讓自己積極樂觀起來,我討厭悲觀焦慮的自己,所以每次你遇到困難,微微一笑,繼續(xù)能力的樣子都會讓我覺得30歲的我,真的不如4歲的你,也是最近很多時候,我反而覺得你是我的老師,我又很多不如你的地方,你的樂觀,你的豁達,積極,努力,其實你身上有的這些東西,小的時候,媽媽也有,只是歲月和時光,讓媽媽把這些東西弄丟了,媽媽一直想試圖努力去找回他們,媽媽更希望將來的你,能一如即往此時的你,媽媽不太在意你有多優(yōu)秀,我更愿意看到那個陽光豁達,永遠對生活充滿愛的狀態(tài),不管你未來會做什么,熱愛和愛將是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

  人,永遠不是做給別人的,名利都是虛無縹緲的,只有內(nèi)心的充實快樂,享受,風險才是最真實的。

  媽媽今天看了一篇文章

  分享給未來長大的你

  “生活和歲月雙重打磨,他是蒼老的,嶙峋的。

  一根竹棍挑著裝有塑料廢瓶的袋子,壓在肩頭,他就是鬧市里那種典型的會喚起你同情心,令你感慨“生活不易”的“拾荒者”。

  每次入館,他都認真洗好手,恭謹?shù)厝Υ磿@件事。

  還有一個細節(jié),從照片中也不難看出,他在閱讀時,仔細卷起袖口,用里衣包住外衣那層,露出干凈部分。

  “千萬不能弄花書?。 ?p>  這就是韋思浩爺爺

  他是一位拾荒者,更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和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他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捐資助學,捐助金額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一次三四百元,到現(xiàn)在的三四千元。

  除了泛黃的捐資助學憑證,韋老的遺物中還有很多受助孩子的來信。這些孩子,或許至今都不知道捐助人就是韋思浩——因為,憑證和信件中,落款以化名“魏丁兆”替代了。

  早在十幾年前,他就決定捐獻遺體。

  我不知道內(nèi)心需要多么大的能量,才能默默無聞的去做這么的事情

  曾經(jīng)的年代,做好事不留名,現(xiàn)在做什么事都會考慮名和利,是時代變了,也是人們的內(nèi)心變了,當我們越來越依賴于外界而活,也許,我們反而更不快樂

  我試想,像嚴爺爺這樣的人,他的一生該活的怎樣的坦蕩,在他的世界里,沒有豪車別墅,沒有被人仰視和矚目,反而被人看不見,乃至看不起

  可他的心里,和他的身體里,卻有著無限大的能量。

  這種能量是,即使他在瘦弱,再貧瘠,也讓人由衷佩服的能量

  青春,給了遍天下的桃李。

  錢財,給了待哺的寒門學子。

  而身體,也早就決定給了亟待重生的病患。

  他給了自己的,是不是只剩愛不釋手的書本和片刻閱讀時光?

   2020.年,此時的時代,被網(wǎng)紅,流量明星,所充斥,有點浮躁,像嚴爺爺這種向內(nèi)的人越來越被更多人遺忘在角落,所以,媽媽在看到關(guān)于嚴爺爺這篇文章后感慨萬千,我無法想象,你未來的世界會變成什么樣,當今天開始為自動駕駛慶幸的時候,我慶幸自己不學駕照也可以開車的年代,我無法想象,你的未來,你們的未來,社會會怎樣

  但是,我希望,像嚴爺爺這這樣的人,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應該成為榜樣

  做事,向內(nèi)看,看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力量才是一生中最大的力量

  熱愛,努力,奉獻

  媽媽,很普通

  也不知道能會或者可以為社會做什么貢獻

  去年創(chuàng)業(yè),自信滿滿,以為自己會打下一片天,以為自己很牛逼,以為自己可做很多事

  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其實,我很平凡,我有強大的夢想,卻沒有足夠的能力,那我開始想要慢慢的穩(wěn)穩(wěn)的去過自己的生活,像開始跟你說的,不知道是成長還是成熟,也不知道是退縮還是承認自己的無能

  這也許注定是一個人成長的故事,也可以大張旗鼓的追求能力,成就事業(yè),你也可以安安靜靜,努力做自己,為別人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管你未來有怎樣的選擇,媽媽都會支持你

  有些成長

  是必須你自己經(jīng)歷后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

  媽媽也突然從一個巨愛發(fā)朋友圈的人變成了一個不想發(fā)朋友圈的人,這個改變是巨大的,因為曾經(jīng)我發(fā)誓過無數(shù)次都沒有改掉的習慣,卻在今年30而立的階段作出了改變,成為自己曾經(jīng)不能理解的那類人,因為我再也不渴望去跟別人分享我的生活,我也再不渴望去得到別人的認可和點贊,我也不用去努力塑造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就開始,靜靜的,做我自己,做你的媽媽。

  以前,每次心情不好,或者有很多感悟的時候,我都會覺得有無人訴說的孤獨,而當我今天突然想和未來的你聊天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主意真棒,我不再孤單,也不再用寫信給自己,我可以寫給你,可以寫給此時的你或未來的你,等你將來收到我此時寫的信,你一定也會好奇,30歲的媽媽,是怎樣的,她是不是很笨,也在經(jīng)歷著內(nèi)心或者生活的困惑。

  起初,我們同情于他。讀懂他之后,發(fā)覺其實該被同情的是我們自己。高貴的是他,不取錦衣玉食,不問身份地位,卻以一根拾荒竹棍挑起我們最長久的敬仰。

  他需要的并不多,抱守的留世的,皆是令我們更深愛世間的理由。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什么都想要,可最終什么都不曾真正擁有過。

  內(nèi)心的富足,勝于一切

  晚安,未來的你

   2020.6.28

   30歲時的媽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