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瑣事
第三十六章瑣事
李春華去鎮(zhèn)單位找了老領(lǐng)導,老領(lǐng)導同意說情,對方也給面子,知道自己的小舅子的為人。李景虎在拘留室關(guān)了三天,賠了三萬塊,賠錢都是小事,還要寫一份檢討,李景虎讀書那會就不怎么會寫檢討,再一晃這么多年,筆桿子在手里只存在記賬的作用。
用他有限的會寫的漢字寫了保證書,那字體比上幼兒園的兒子的字跡還要難以辨認,不過簽名倒是瀟灑的很。
三叔李春良家備了席,請了不少人去吃酒。
鎮(zhèn)上的李家豪還有他的女朋友也來了,騎著他的那輛拉風的摩托車。
李家豪幫了大忙,找到了毀壞農(nóng)田的罪魁禍首,卻也無法讓胡明昊得到懲處。無視道德底線的人活得更自在,就好比冬季的田鼠沒了天敵。
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李來雖然知道胡明昊的作為,很生氣,卻也無能為力,好在補救的及時,造成的損失不算大。知道是誰干的就可以防范了,避免了下次再被他趁虛而入,到了抽穗期,那將是毀滅性破壞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李春華這幾天忙得沒有時間去觀察農(nóng)田里面的種植情況,北望村的村長姜萬福卻帶來了好消息,雜草稻和新品稻生長速度難以想象的一致,經(jīng)過大家群策群力,仿佛在田間對比,尋找,區(qū)分。
時至今日,大家總算找到了差別,而且差別越發(fā)的明顯了。如果普通稻田中,雜草稻出苗早、單株分蘗性強,一旦稻田中混入,將出現(xiàn)常規(guī)稻苗被欺的現(xiàn)象,沒有得到及時清除,將直接影響大田水稻生長。
到了新品稻的土地中,這些雜草稻反過來被欺負了,對比新品稻的翠綠色苗葉,雜草稻顏色要淡化了許多,大片大片的綠油油看不出什么,走下田,彎下腰,湊近了尋找,還真是相差很大。
大家再一次驚嘆靈稻的神奇,除了雜草稻之外,也沒有說誰家的田地里長出過別的雜草,連常見的稗草,千金子都沒有長出來。對種田也能發(fā)家致富更有信心,日子也一天好過一天。靈米還是秧苗,日子也還是原來的日子,只是大家有更好的目標。心情好了,日子自然就好了。
北望村還發(fā)生過一件事,也是姜萬福說給李春華聽得,酒桌上講給了大家聽。
北望村的姜愛平,年輕的時候游手好閑,現(xiàn)在年紀大了,反而開始自食其力,種了兩畝地。改邪歸正是不可能的,被生活所迫罷了。聽說這東西長出來值不少錢,東家抓一把,西家扯兩個,南家厚著臉皮要,自家就住北邊,左右嫌他煩,主動上交了一些,他就種在自家田里。
想著到時候來個一本萬利,畢竟還是種在自家的田里,自己辛苦湊成了兩畝收成不是。大家伙算作一個團體,遇到問題群策群力,姜愛平耐不住性子,聽了一半就回去了。
有雜草,打草藥不就完了,還一根根拔起,多累啊!
兩天后,大家想出了對策,還真是要下田一根根找一根根拔。姜愛平的田除草靈都打了兩天了。
結(jié)果。
田里的苗全都毒死了。
村里人都暗暗慶幸自己沒有沖動去打農(nóng)藥,同時又為毀掉的兩畝作物心疼不已,村長姜萬福自然是教訓了他一頓,說他懶惰無比,沒有農(nóng)人的本心。然后看到他也知道難過,畢竟也是村里的老人了,學著電視安慰他,具有科學實驗精神。
一頓飯吃得大家都很滿足,李來媽媽和三嬸的廚藝不分伯仲,都有各自的拿手菜,三嬸的娘家是柴連潭人,能把魚弄得很鮮很香。
回家后,李來提了上節(jié)目的事情,云璽已經(jīng)上學去了,住校,之后周末才坐校車回來。李舒在一旁鼓勵老媽,這機會多難得啊。
“不行不行,我都多大年紀了,還上電視,丟人咧!”劉連嬌各種拒絕。
“媽,我查過了,這節(jié)目收視率低,沒有多少人看,而且一期節(jié)目時間也短,你沒多少出鏡率?!崩顏斫忉尩馈?p> “不說了,我要是去了,家里的事情怎么辦,你爸已經(jīng)聯(lián)系好工程隊了,誰給你們,給他們做飯?!眲⑦B嬌的一票否決權(quán)。
老屋新修,工程隊的挖掘機還在李家老嶺上面開工呢,請的是鄉(xiāng)村的瓦匠師傅,按照規(guī)矩家里要包飯包煙。按照老屋的房子樣式房型重新修建,趕在年前完工沒問題。
村口的下坡路也要修繕,路太窄,道路兩邊的野枝胡亂生長,開車技術(shù)差點就會造成剮蹭,李舒的車就是例子,根據(jù)李舒所說,她彎錯了嶺,才剮蹭的這么嚴重。
劉連嬌的事情也多,無法脫開身。
韓亦君打過電話,表示明天回來,來感受鄉(xiāng)間美食,如果不是他的電話,李來把合同的事情都忘在背包里了。李舒處理兒子上學,戶口,還有車子維修的事情,也是差不多天天去鎮(zhèn)上。
“李秀娟的爹不就是干廚師的嗎?要他去。”李春喜建議道。
“不行,他還要在家?guī)O子呢,聽說還把外孫也接來了照顧,他家的地也種了不少呢,沒有時間?!崩顏硪蚕脒^這個問題。
李如斌是嶺上唯一的廚子,紅白事都找的他,做菜是沒話說的,耽誤人家一兩天可以,錄節(jié)目少說也要一兩個月吧,人家不得閑。
“那你去找你的小姨父,那年輕時還在鎮(zhèn)上開過店,比我們這種野路子強不少。”劉連嬌推薦道。
“還有這種事,我都沒聽說過。”
“你當然沒聽過,當年多窮啊,小飯館能有多少人去吃,鎮(zhèn)里人又不多,誰家有錢了不是先去砍兩斤肉存家里。搞了兩年,啥也不是,去外面打工去了。”
“那有電話號碼嗎?我給小姨父打個電話。”
“你小姨換號碼了,打不通,你下午去一趟不就是了。小琳在的那會兒,你跑的挺勤,現(xiàn)在有時間怎么不去了?!?p> “那我下午去一趟?!崩顏砗苁菬o語,怎么罵上自己了,而且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小姨父的家在周家臺,地屬四灘鎮(zhèn),要在江堤上騎半個小時,蘇琳說江邊的風景好,風吹著舒服,當年兩人沒少往小姨父家跑,那時候小姨父剛好在家。
難怪小姨父做菜好吃,原來是個廚師。
蘇琳和李來每天熬電話粥到轉(zhuǎn)點,才依依不舍,原本過完中秋就打算來找李來,不過中秋節(jié)太得意忘形,暴露了太多,家人都知道了她辭去了工作,對此家里又做了別的安排。
好在她大伯替她解了圍,不過為了明年的工作安排,要去學習一段時間,暫時不能去找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