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1369—1415),字大紳,一字縉紳。吉水(今屬江西)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進士,授中書庶吉士。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編修《永樂大典》。后謫官廣西參政,改交趾,因回京奏事,被人誣告,死于獄中。著有《文毅集》等。
赴廣西別甥彭云路[1]
多情為我謝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陽[2]。
相聚六年如夢過,不如昨夜一更長。
【說明】
這首詩寫舅...
解縉(1369—1415),字大紳,一字縉紳。吉水(今屬江西)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進士,授中書庶吉士。永樂初任翰林學士,主持編修《永樂大典》。后謫官廣西參政,改交趾,因回京奏事,被人誣告,死于獄中。著有《文毅集》等。
赴廣西別甥彭云路[1]
多情為我謝彭郎,采石江深似渭陽[2]。
相聚六年如夢過,不如昨夜一更長。
【說明】
這首詩寫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