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邊界的開發(fā),戲擎越來越覺得解決交通運輸問題勢在必行。
目前許冬土正在試著做電力發(fā)動機,因為沒有基礎(chǔ)大部時間都在前者的教導(dǎo)下一步步進行。
理論戲擎還是沒有問題的,難點在于機床的開發(fā)。
這里可沒有電腦和集成電路等配套設(shè)備,自然制作不出高科技產(chǎn)品。
基本部件完全靠手工打磨,對精確度要求很高。
不過精神強大也是有好處的,再加上武者的身體素質(zhì)過硬,一點不比專業(yè)一級工差,甚至還要強。
唯一的一點就是熟練度不夠,這需要大量的實操練習(xí)。
電力機不難制作,只有永磁鐵是需要戲擎親手完成的,從部件的打磨到組裝都由許冬土帶人一點點弄出來的。
過程很繁雜,要不是有非凡的能力還真不一定能行。
車體是鋼架構(gòu),整體不大沒有頂棚,因為還在嘗試階段,能用就行,舒適度什么的還不在考慮之中。
駕駛室目前只能做兩人,為了騰出地方要拉貨,跟四輪小型農(nóng)用機車差不多。
當(dāng)?shù)谝慌_人工制作的電力發(fā)動機做好后,試著起動,三個磁缸上下運動,運轉(zhuǎn)情況良好。
能源來自于晶核,因為車子要拉貨物,需要比較大的動力,戲擎專門在發(fā)動機外部單開了一部小空間放置動力核心。
這里可沒有穩(wěn)壓器之類的東西,輸出大小不可控,還好晶核內(nèi)部能量比較穩(wěn)定。
目前有三個檔位,全靠法陣上刻畫的三個輸出符紋來控制釋放能力的大小。
電力的有一個優(yōu)點,噪音比較小,動力不足是因為電池不行,但在這里不存在這種情況。
只不過晶核使在這里如被外界尊者知道免不了引起非議,戲擎不管這些。
能用到的才會有價值,用不著的或不會用也會只變成萬年垃圾。
雖說晶核能量可以刺激精神力強度,但那太慢了,還不如他隨手布個法陣來的實用。
電子汽車第一臺從制作初到拼裝出爐也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這還是戲擎沒怎么幫忙的情況下。
比普通馬車還要長一些的體積,再加上全金屬的質(zhì)感,亮瞎了圍觀人群的眼睛。
沒有流線形的外觀設(shè)計,更沒有華力美觀的顏色,但在無畜力的情況下還能行走真是顛覆了以往認知。
第一臺機車的首次架駛交給了許冬土,對這樣一臺原臺笨重的電力車戲擎提不起一點興趣。
反到圍觀的群眾呼聲更高,不少上前找相熟的人攀談,狠不得也想試一試。
見此,大手一揮,“有興趣不害怕的全上車?!?p> 駕駛位是不用想了,不過車后斗上確能站不少人,就當(dāng)是提前試運行看看載重情況。
話聲剛落“呼啦”一幫人笨手笨腳的爬上了車,“大家別擠,坐的機會很多?!?p> “滋滋~”的打火聲響起,電力發(fā)動機賣力的運行起來。
坐在駕駛位的許冬土最為興奮,別看在制作時常有接觸,就連發(fā)動機都啟運過不下十次了。
但正常坐在完整的車上還是第一次,首次駕駛很順利。
起初不敢太快,從一檔慢慢行駛,直到駛用田地道路時才加快了速度。
聽到身后一片大呼小叫的鎮(zhèn)民,前者心中無比自豪,終于找到了自身價值所在。
此刻的心情比當(dāng)初被戲擎強改造成為武者還要痛快,可能這就是他的興趣所在,一輩子跟鐵干上了。
車子越開越快,還好路不算太難走,顛簸是少不了的,車尾處一群人跟在后面一邊跑一邊喊,好不熱鬧。
就連田間地頭勞作的人們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向道路邊跑來一看究竟。
每一件超越時代的產(chǎn)品出現(xiàn)必會惹起觀注,電車在圍著邊界道路馳行了兩圈才在鎮(zhèn)中停了下來。
不觀是來此參觀的外人還是鎮(zhèn)子里的居民把整個車子圍在中間,那怕外圍根本看不到也拼命的往里擠。
如此新奇的玩意居然造就了萬人空巷的局面,還好有人沒清醒,見場面有些要受控,忙叫人來維持秩序。
“蠻方……蠻方可在,快叫護衛(wèi)隊過來,再這樣下去會出事的。”
九叔在人群中大喊,好不容易擠了幾步才聽清對方說的什么,忙又從人群中擠了出去。
“護衛(wèi)隊長在那……劉膿包你個楞子還不快組織你的人把圍觀人全轟走。”
不到片刻,護衛(wèi)隊從外圍開始喊了起來,有不聽者棍棒伺候,過了許久總算轟散了圍觀人群。
“冬土,還不快把車開走,竟給我找事?!?p> 大管家發(fā)話了,小冬子縮了縮頭趕忙把車開回鐵匠鋪后院。
為了更方便工作,原本的屋子里根本施展不開,于是才在屋后建了個院子當(dāng)作維修房。
車子一開進去,把原本不大的小院占了一多半。
“啊,院子還要擴建,根本不夠用呀。
小家伙這時才發(fā)現(xiàn),和一些可堆放的零件相比,整車完全是多余的。
……
雖后幾天,常有人來到停車的院子前向里觀望,奈何被一道大門拒擋住了視線。
為了讓人們慢慢按受機車這種東西,戲擎建議先從人力三輪車開始。
這種小件不像機車那么顯眼,每個人練一練就能騎的很好,更能起到緩沖作用。
不至于出現(xiàn)前幾天的盛況景象,而且三輪車別看小,拉起貨來也不少。
于是接下來許冬土的任務(wù)變了,對于這種沒有什么科技感的東西興趣缺缺。
但也知道輕重,帶著人緊忙趕工,爭取快點制造出來,好快點繼續(xù)他感興的工作。
三輪車麻煩的是鏈條,這種小件是最不好做的,費時費力規(guī)格還需一樣,不然根本卡不在一塊兒。
問題有了就要想辦法解決,一個一個做是不可能的,太費人力。
這個難點沒用多久就讓他想到了辦法,制作模具統(tǒng)一規(guī)格批量生產(chǎn)。
到不了隨后再人工打磨毛邊好了,目前除了他,手下一幫人還真沒有獨子制作這種小件的能力。
畢竟都是普通人,沒有對身體的精準(zhǔn)操控和精神力上的洞察輔助,真要一個一個做到有些強人所難。
這里在研究,外面依舊熱議不斷,絲毫沒有降溫的征兆。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人力三輪車正在趕制的消息不脛而走,覆蓋住了電動機車的光芒。
這是戲擎讓九叔找人散播出去的消息,一是為了提前打好預(yù)防針,二是為了給新產(chǎn)品預(yù)熱。
與機車相比,三輪車將會是今后普遍出現(xiàn)的農(nóng)用運輸工具。
比起畜力,這種鐵制品不吃糧食,不生病還聽話,占地還小。
目前蔣次的煉制手法還不成熟,鐵匠鋪總要有一個拳頭產(chǎn)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