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四章 鄧士載偷渡陰平

存亡之秋 學(xué)者鳳鳥 4748 2022-03-26 08:05:00

  季漢,成都。

  收到大將軍姜維要求增兵江由的上疏后,皇帝劉禪果斷下令,以行都護衛(wèi)將軍諸葛瞻為帥,統(tǒng)領(lǐng)羽林軍,并編入釋放囚犯、雜役、工匠等,總計一萬多人的增援軍,出師增援江由。

  今日,成都北門,武當(dāng)山誓師。

  劉禪看著眼前的諸葛瞻,心中頗多感慨,深情道:“建興五年(227年),令尊相父上疏《出師表》,吾就在這為他送行,那時吾才二十歲。建興十二年(234年),吾又是在這里為他送行,便成永別。”

  說到這里,劉禪老淚落下,一度咽哽,黃皓想勸他別說,劉禪讓他一邊去,穩(wěn)定心情后,劉禪接著道:“如今炎興初年(263年),吾還是在這,而這次要送行之人,是令尊相父之子諸葛思遠,汝能明白吾之心否?”

  諸葛瞻跪下,含淚道:“陛下,臣諸葛瞻必繼承父輩遺志,北上討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劉禪將他扶起,道:“好,有志氣。吾不得不再次提醒卿,此次出征,關(guān)系江山社稷,卿當(dāng)以國為重,拋下私怨,速到江由,這樣才能擋住賊軍。若江由不保,劍閣亦不能獨存。等賊人得志,壓境成都之時,吾就真成孤家寡人矣?!?p>  諸葛瞻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速到江由,守住關(guān)口,我大漢必勝,魏賊必敗!”

  諸葛瞻身后眾將士皆道:“大漢必勝,魏賊必?。〈鬂h必勝,魏賊必敗!”

  禮畢。

  諸葛瞻登上戰(zhàn)馬,率領(lǐng)軍隊,奔赴江由。

  看著遠去的軍隊,秘書令郤正走到劉禪身邊,道:“陛下?!?p>  劉禪道:“郤愛卿,有何事?”

  郤正道:“諸葛都護雖為官多年,但初次掌兵,又逢強敵,能否取勝,臣疑慮不知?!?p>  劉禪道:“若要說實話,吾也不知。但諸葛一門對國忠心可鑒,他定會竭盡全力,保全國土。若不派他,亦無人也?!?p>  郤正嘆了口氣,道:“國運至此,臣心中悲痛?!?p>  劉禪道:“卿不必太過悲觀,諸葛都護麾下一萬多將士,更有黃崇、張遵等輔佐,定大有可為?!?p>  郤正禮拜道:“是也?!?p>  這時樊建走來,道:“陛下,諸葛都護帶走全部羽林軍,此時成都空虛,是否派駐守巴東之右將軍閻宇,撤兵成都,護衛(wèi)京師。”

  劉禪想了想道:“立即下詔,命閻愛卿率八千人返回成都,巴東防務(wù)交由羅太守(羅憲)。”

  樊建道:“陛下,南中建寧霍太守(霍弋)今日送來表文,他聽聞魏賊來犯,請求回軍成都?!?p>  劉禪閱過表文,思索片刻,道:“諸葛思遠向北,閻文平回京,戰(zhàn)略已定,無須調(diào)整。下詔,霍弋任職南中數(shù)年,撫和異俗,為之立法施教,輕重允當(dāng),夷晉安之。今進號安南將軍,統(tǒng)領(lǐng)南中諸郡?!?p>  于是今日,劉禪送別行都護衛(wèi)將軍諸葛瞻后,便調(diào)永安都督右將軍閻宇回京,同時晉升建寧太守霍弋為安南將軍,留于南中。

  在成都誓師的同一時刻,魏軍方面,鄧艾挑選三萬精銳,拋下所有輜重,每人只攜帶兵器及十五日口糧,準(zhǔn)備由陰平橋頭出發(fā),目標(biāo)江由。

  在出發(fā)之前,鄧艾為全軍做最后之動員。

  鄧艾站于高地,高呼道:“全軍將士,今日我將統(tǒng)帥全軍由陰平橋頭南下,偷渡陰平道,直達江由。兵法有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藨?zhàn)我軍將如一把利劍,直插敵國之心腹,一擊致勝。只要我軍占領(lǐng)江由、涪縣,便能消滅蜀軍,滅亡蜀朝,從而建不世之功。到那時,我會上表朝廷,重賞全軍將士。反之,此戰(zhàn)若不能取勝,我軍將深陷敵境,退路斷絕,只能任人宰割。所以本將命令全軍將士,必不懼艱險,勇往直前,若有人畏縮不前,貪生怕死,就別怪軍法無情!”

  鄧艾看著旁邊鄧忠,道:“鄧忠將軍,發(fā)布命令!”

  鄧忠走到全軍身前,道:“命令,全軍出發(fā)!”

  于是鄧艾率領(lǐng)三萬魏軍,開始偷渡。

  白水關(guān)方面。

  魏將鐘會盤算時日,對旁邊杜預(yù)道:“今日鄧士載將率軍離開陰平橋頭,走七百里山路,去取江由?!?p>  杜預(yù)道:“是,便為今日?!?p>  鐘會道:“將軍田章!”

  田章出列,道:“末將在!”

  鐘會道:“田將軍率本部今日出發(fā),繞道劍閣西,奪取漢德陽亭,成功后即原地堅守,接應(yīng)鄧將軍,接應(yīng)成功之后,一切軍事由鄧將軍節(jié)度。”

  田章道:“末將領(lǐng)令!”

  田章離開后,杜預(yù)道:“我軍是否再次進攻劍閣,使姜維無力西顧?!?p>  鐘會想了想,道:“我軍雖有十余萬人,但已無力再戰(zhàn),只能守住成果。再期待鄧艾、田章二位將軍為全軍創(chuàng)造奇跡?!?p>  杜預(yù)道:“是!”

  劍閣方面。

  姜維站在關(guān)樓,看著白水方向,道:“鐘會近日是否有南犯之意?”

  廖化道:“我觀鐘會已疲,怕是難以長久,或許在白水停留一月,便會考慮撤兵?!?p>  張翼道:“鐘會真會因無法攻克劍閣而選擇撤兵?”

  姜維看著二位將軍,道:“鐘會雖有十幾萬大軍,但戰(zhàn)事進行至此,已無力為繼。鐘會是個明白人,強攻不成,勸降不成,若再固執(zhí),必將遭遇大敗。”

  李密道:“大將軍,鄧艾已返回陰平橋頭,他將偷渡陰平道,開辟新戰(zhàn)場。”

  姜維道:“我已上表,請圣上派一軍至江由,防備鄧艾。若沒延誤,此時援軍已在路上?!?p>  廖化道:“等援軍一到,如猛虎加之羽翼,鐘會、鄧艾二路魏軍皆會被擋于國外,寸步難行。”

  張翼道:“我聽說宗預(yù)老將軍患病,閻宇又在巴東,不知圣上將派哪位將軍前來。”

  李密看著姜維,道:“會不會是諸葛都護?!?p>  姜維認真思索,道:“很有可能。”

  廖化、張翼一聽援軍統(tǒng)帥可能是諸葛瞻,皆沉默,不知該說什么好。

  此時援軍。

  因為是初次領(lǐng)兵,諸葛瞻顯得格外謹(jǐn)慎,他并沒有要求快速進軍。當(dāng)軍隊到達綿竹,諸葛瞻便要求停下,讓軍士王富傳話諸將,立即召開會議商討御敵之策。

  此時綿竹城中。

  諸葛瞻對眾將道:“我軍到達綿竹,即將趕往涪縣。而鄧艾此時正深陷陰平群山,想要到達江由,談何容易。此時,我想與諸位商討應(yīng)敵之最好計策?!?p>  黃崇道:“都護,此時不應(yīng)停留綿竹,應(yīng)加速進兵,到達江由,搶占附近險要,使鄧艾不能入平地。當(dāng)鄧艾軍到達江由外圍,本已疲憊,我軍阻擋在前,后無退路,時間一久,糧草耗盡,必然生亂,到時只需一擊,便能將其擊敗,此用兵之上策也?!?p>  張遵道:“我看可行,我軍在江由阻擋鄧艾,大將軍在劍閣阻擋鐘會,二路并肩作戰(zhàn),使魏軍無任何可乘之機?!?p>  諸葛尚道:“父親,可派兒為先鋒,率騎兵先到江由,匯合江由守將馬邈,父親再隨大軍而后趕到?!?p>  眾人道后,諸葛瞻卻顯得很猶豫,他為何猶豫,或許他認為若是只是阻擋鄧艾或擊退敵軍,只有保蜀之功,而這樣的功勞還有一半要歸于姜維。若能徹底殲滅敵軍,活捉鄧艾,則功勞更大,等班師回京,則對自己更有利。

  所以諸葛瞻猶豫的不是能不能進江由,而是能不能全殲來犯之?dāng)?。所以這看起來是軍事問題,其實是政治問題。

  諸葛瞻深思之后,對眾將道:“前方敵情不明,還是先到涪縣,再作商議。”

  黃崇不解道:“這?這是為何,這樣做會喪失戰(zhàn)機也。”

  可諸葛瞻執(zhí)意要將軍隊先開赴涪縣,便聽不進黃崇建議。

  于是皇帝劉禪吩咐其速到江由之命令,看來是無法完成了。

  漢將諸葛瞻緩慢進軍的同時,魏將鄧艾正全力偷渡。

  然而偷渡,談何容易。

  因失修多年,從陰平到江由之間其實已沒有了路,行軍時只能親自鑿山開路,遇水造橋。

  又因陰平山高谷深,行軍極為艱難,很多道路因過于狹窄,只能一人接一人依序通過,就像魚群游動那樣。

  糧食有限,無法補給,使許多將士在每日消耗糧食之后,感嘆前途難卜。

  見將士多有抱怨,鄧艾親自鼓勵,他告訴眾將士,全軍很快將翻越山谷,到達平地,進入江由,便能獲得補給。

  當(dāng)鄧艾軍到達馬閣山摩天嶺時,前方道路完全斷絕,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只有懸崖,及崖下深谷,眾將士驚嘆而不知所措。

  見況,將軍田續(xù)走到鄧艾身前,感嘆道:“鄧將軍,道路斷絕,我軍已不可能到達江由?!?p>  鄧艾盯他數(shù)秒,又看著深谷,確實兇險無比。

  鄧忠道:“父親,我軍不能撤,只能向前,翻過馬閣山,便是江由?!?p>  鄧艾又想了想,道:“山崖雖險,并非不能通行。全軍立即使用毛氈,用氈裹住全身,滾下山去,雖有百丈深,亦不會喪命?!?p>  鄧忠道:“毛氈,全軍將士,準(zhǔn)備毛氈!準(zhǔn)備毛氈!”

  一陣功夫后,將士皆裹好,然而崖高谷深,無人敢試。

  田續(xù)又道:“鄧將軍,裹上毛氈真不會摔死?若是死在這深山之中,盡被野獸吞食,太不值得,還不如東走劍閣,與姜維拼殺?!?p>  鄧艾怒道:“田將軍,請你認清形勢。如今大軍至此,只能勇敢向前,下去,滾下去!”

  鄧艾讓田續(xù)先下,田續(xù)卻不敢。

  見如此,鄧艾即身先士卒,第一個從懸崖滾下。見父親這般,鄧忠呼吁全軍隨后,并第二個滾下。

  見二位主帥帶頭,全軍皆前仆后繼,依次翻滾而下。

  此時此景,甚為壯觀,甚為驚嘆。

  等全軍在谷中重新集結(jié)時,鄧艾、鄧忠望著崖下,這一壯舉,傷亡過千。雖傷亡頗大,但全軍成功戰(zhàn)勝天險,所以這一作為便是值得,便是可歌可泣的。

  鄧艾、鄧忠等將士向摔死的將士行禮致敬后,繼續(xù)趕路。

  另一方面,鐘會派出的田章軍,此時繞道劍閣西,前往漢德陽亭。

  因為是秘密行軍,未被姜維察覺。田章西出百里后,到達目的地。

  而此時漢德陽亭道上漢軍建有三座營壘,有三校之軍占據(jù)要道。見前方有敵營,田章的部下道:“將軍,此道已被姜維所占,這該如何是好?”

  田章思索片刻,道:“我軍隱秘而行,姜維不會這么快察覺,這一定是江由關(guān)口之守軍。據(jù)我所知,這些守軍戰(zhàn)力不足,無法阻擋我軍前行。我命令全軍將士,奪下這三座敵營,消滅蜀軍!”

  田章沒有猶豫,立即率軍正面進攻。

  漢軍堅守在此的守將是馬邈,馬邈見敵軍殺來,命令迎戰(zhàn)。

  田章與馬邈在漢德陽亭交戰(zhàn)一日,馬邈因?qū)嵙τ邢?,最終敗下陣來。漢德陽亭上的三座營壘盡被魏軍奪去,馬邈本人率殘部退守江由關(guān)口。

  于是田章成功切斷劍閣與江由之間的聯(lián)系,便在此地等候鄧艾到來。

  馬邈退守關(guān)口后,派人向南求救,希望援軍盡快趕到。

  而此時,諸葛瞻的援軍已到達涪縣,離江由不遠。

  涪縣,北上劍閣,西入江由,南下成都,必過此城。而涪縣背臨涪水,也扼制著水道??刂扑祪陕返母⒖h,是蜀北的重鎮(zhèn)。

  到達涪縣的諸葛瞻,又把軍隊停下,繼續(xù)開會。

  這時江由使者剛好到達涪縣,即向諸葛瞻匯報軍情,并請求援軍盡快到達江由,不然關(guān)口或?qū)⑹荨?p>  使者離開后,諸葛瞻并未下令進軍,見況,黃崇勸道:“都護,魏軍已向江由殺來,江由危在旦夕,還請都護火速進軍,增援江由,為我軍搶占各處險要,方可阻擋敵軍?!?p>  諸葛瞻道:“黃兄,勿要激動,容我想想?!?p>  見諸葛瞻還要想,黃崇被急出眼淚,再勸道:“都護,不可猶豫也,若再耽擱一二日,魏軍集結(jié)攻來,一切皆晚矣?!?p>  諸葛瞻見他痛哭流涕,不解道:“你之言,太過夸張,難道本將軍不懂軍事?鄧艾從陰平到江由,行走數(shù)百里山路,等他到達江由,早已疲憊不堪。據(jù)我估算,沒有五日之休整,魏軍是不敢亦無力攻打江由?!?p>  黃崇道:“都護,都護,請速進兵,速進兵!”

  諸葛瞻道:“黃兄,你說你為我出謀劃策多少年,多少年可成功過一次,還是先下去休息,等候命令?!币婞S崇還要勸,諸葛瞻堅決道:“下去,等候命令!”

  黃崇無奈,憤恨而去。

  黃崇離開后,諸葛尚走到諸葛瞻身邊,道:“父親,黃崇將軍這般激動,顯然是非常擔(dān)心。如今敵情不明,兒建議可派一支先鋒到江由打探敵情,然后父親再率軍趕來不遲?!?p>  諸葛瞻想了想,道:“這想法可行,李球?qū)④?!?p>  李球出列道:“末將在!”

  諸葛瞻道:“明日李球、諸葛尚,你二將為先鋒,率軍先去江由,了解情況,再派人回報?!?p>  李球、諸葛尚道:“諾!”于是二人便去準(zhǔn)備。

  張遵道:“都護,你讓我到府庫統(tǒng)計涪縣所存糧草物資,這是統(tǒng)計表?!?p>  諸葛瞻看過此表,道:“物資甚多。”

  張遵道:“涪縣長期為國家屯軍屯糧,所屯物資足夠我軍使用數(shù)月?!?p>  諸葛瞻將表放下,道:“我軍人員與物資充足,必能擊敗魏賊。那么就看,我與姜大將軍哪邊殺敵更多,立功更大?!?p>  曹魏方面,魏軍開辟第二戰(zhàn)場,魏將鄧艾不懼艱險,偷渡陰平,直指江由。魏將田章秘密行軍,繞道劍閣西,擊敗三校漢軍,奪取漢德陽亭。季漢方面,姜維守衛(wèi)劍閣,得知鄧艾要奪江由之企圖后,自感兵力不足,上疏要求皇帝增援江由?;实蹌⒍U以諸葛瞻為帥,率軍前往。然而諸葛瞻一路猶豫不前,不顧黃崇多次相勸,選擇將軍隊停留涪縣,觀望而動。當(dāng)戰(zhàn)爭進行到此時,或許冥冥之中,勝利之天平已有傾斜。那么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諸葛瞻退守綿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