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存亡之秋

第八章 三路大軍備伐蜀

存亡之秋 學(xué)者鳳鳥 5208 2021-11-15 08:00:00

  曹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冬。

  司馬昭以朝廷名義,向西線三位將領(lǐng),即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司馬望、都督隴西諸軍事征西將軍鄧艾及駐守祁山的雍州刺史諸葛緒,發(fā)去明年春夏伐蜀之文書,要求三人務(wù)必做好準(zhǔn)備,等待朝廷下達正式作戰(zhàn)命令。

  關(guān)中地區(qū)。

  司馬望拿到文書,即召集部下開會商議。

  田章看過文書,道:“都督,大都督欲伐蜀,已有好幾年,看來這次是下定了決心?!?p>  司馬望道:“我兄弟遺(司馬遺)過世不久,你知道我與他之情義。如今我要為其料及后事,不便出國。另外遺沒有后代,我準(zhǔn)備讓我次子洪繼承其嗣。文書也寫好,你可閱覽?!彼抉R望道后拿出文書,交于田章,田章過目后,道:“都督,既然如此,又該如何回復(fù)大都督?!?p>  司馬望想了片刻,道:“既然大都督要伐蜀,而我又無心,那我可離開長安,把這位置讓與適者。”

  田章驚訝道:“都督要返回洛陽。”

  司馬望道:“沒錯,我重寫表文,述三件事:其一,以我次子司馬洪為司馬遺后嗣,繼承其昌武亭侯之位。其二,建議我長子司馬楙到大都督大將軍府,可任職參軍。其三,請求朝廷任命其他將軍接替職務(wù),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把我調(diào)回,以便料理家事?!?p>  田章嘆了口氣,道:“都督要走,末將愿隨都督一同回朝?!?p>  司馬望止住道:“不可,你是西線重要將領(lǐng),熟悉西部地理風(fēng)情,將來新任都督會重用你。等戰(zhàn)事一開,你一定要多殺蜀兵,報答國家。”

  田章道:“這?”田章稍作猶豫,又接著道:“末將遵令。那么都督認(rèn)為誰會前來關(guān)中,成為下一任都督?!?p>  司馬望想了想,道:“鐘會鐘士季,一定是他。”田章聽后默默點頭,沒有再說什么了。

  于是司馬望立即寫下表文,派人送回洛陽。

  隴西地區(qū)。

  鄧艾與諸葛緒收到文書,諸葛緒赴狄道,與鄧艾一同商議。

  此時,諸葛緒站在鄧艾身邊,道:“鄧將軍,大都督讓你我整軍,明年春夏進攻姜維,這到底可行還是不可行?!?p>  鄧艾道:“這自然是不可行?!?p>  諸葛緒疑惑道:“將軍何出此言?!?p>  鄧艾道:“今蜀政局穩(wěn)定,沒有大動亂。蜀將姜維主力尚在沓中,且建立了堅固圍城,所以時機并不成熟。若輕易用兵,風(fēng)險太大,若遭遇失敗,不僅損兵折將,姜維更會乘勢反攻,那隴西就危險矣?!?p>  諸葛緒點了點頭,道:“話雖如此,可朝廷已要求明年進軍,若不聽令,怕是會得罪朝廷,得罪大都督?!?p>  鄧艾道:“有啥可怕,我將再度上表,陳明厲害,強烈反對明年春季或夏季之伐蜀計劃。大都督遠(yuǎn)在洛陽,無法勉強你我,這事你不必過于擔(dān)心?!?p>  諸葛緒嘆了口氣,道:“也好,那就有勞鄧將軍?!?p>  諸葛緒走后,鄧忠走到鄧艾身邊,道:“父親,你之前反對進攻沓中,如今又反對伐蜀,這樣屢陳異議,是否會得罪司馬大都督?”

  鄧艾道:“你懂什么?伐蜀不是簡單之軍事問題,而是國運之較量,政治之較量。若我軍勝,自然封賞不少。若不勝,追責(zé)起來,你我皆不會有好下場。大都督能用人也能殺人,這些年洛陽之各種怪事,難道你沒聽說?凡事當(dāng)三思而后行,這樣才能保全地位與家族?!?p>  鄧忠道:“兒明白了,一切皆聽父親安排?!?p>  于是鄧艾寫下表文,再次陳述觀點,表明自己不贊成明年伐蜀,派人送往洛陽。

  同一時刻,季漢巴西安漢縣。

  今日是陳老安葬的日子,因此陳家來了許多人。

  朝廷方面,尚書令樊建派壽良代表朝廷前來參加儀式,與壽良一同前來的還有王崇。

  巴西太守派遣郡丞、功曹代表郡里前來。

  安漢縣令派遣縣丞、縣尉代表縣里前來。

  譙周、譙熙父子作為蜀中學(xué)子代表前來。

  其余鄉(xiāng)佐、亭長等若干官吏、隨從、親友等前來。

  任職漢中的陳壽好友陳術(shù)前來。

  因此儀式現(xiàn)場,顯得很有人氣。

  眾人披麻戴孝,儀式馬上開始。

  只見陳壽扶著母親,陳符、陳蒞跟隨在后,從不遠(yuǎn)處走來。

  陳家人走到眾人身前,陳母道:“我陳家感謝國家、感謝郡縣,感謝鄉(xiāng)里,感謝公家大人,親朋好友前來參加陳老之安葬儀式。陳老一生坎坷,能得善終,皆托國家之福,大眾之愛。我作為陳老夫人,甚為欣慰、感動。”

  陳壽接著道:“家父遭遇,諸位皆知,實在令人心痛。如今已走,無論以前對他是關(guān)愛更多,還是憎怨更多,從今往后,皆成過往,今日簡葬,愿他能得到永遠(yuǎn)安息。”

  壽良走出,道:“陳老為國作戰(zhàn),不幸離世,甚之悼惜。今朝廷下令,給予安葬費用,由郡府轉(zhuǎn)交陳家?!?p>  于是郡丞、功曹將一筆安葬費拿出,陳家人感謝國家與官府,即收下。

  忙活半日,下葬儀式結(jié)束,眾人陸續(xù)拜別離開。

  此時,譙周走到陳壽身前,道:“今日事已辦妥,之后在家安心守孝,請節(jié)哀?!?p>  陳壽道:“謝先生今日前來我家,之后先生打算返回成都否?”

  譙周搖頭道:“人一老,容易思念家鄉(xiāng)。好久沒回西充,我打算回去看看?!?p>  譙熙走來,拍了拍陳壽的胳膊。

  之后壽良、王崇走來陳壽身前,壽良道:“承祚,國家給錢不多,僅為夠用,這點確實沒有辦法?!?p>  陳壽道:“國家沒有忘記家父,我已非常感動,心意已足。”

  王崇道:“承祚,我大哥王伯遠(yuǎn)(王化)是閬中令,因公務(wù)繁忙沒能親自前來。所以這次我來便是代表廣漢王家,之后我會去閬中找我大哥?!?p>  陳壽道:“謝謝你,謝謝王家人。”

  之后陳術(shù)走來,與陳壽擁抱,道:“承祚,你我?guī)啄隂]見,沒想到再次見面會是這個場合,真令我心中感慨?!?p>  陳壽道:“這個場合確實有些特別。”

  陳術(shù)道:“別忘了你我之約定,《益部耆舊傳》我還在著作,等你一切正常后,也要努力,這可是你我之追求。”

  陳壽道:“好,我一定會與你一同完成這個作品。”

  于是陳家客人,陸續(xù)離去。

  入夜。

  陳壽跪在靈堂,他百感交集,心如死灰,他需要太多時間,才能平息心中的那片痛。

  數(shù)日之后,魏國朝堂。

  西線諸位高級將領(lǐng)的上表皆到洛陽。

  司馬望不干了,鄧艾拒絕出兵,諸葛緒沒表態(tài)贊同,諸將的態(tài)度令司馬昭非常惱火。

  因司馬望是司馬昭的堂兄弟,又是太傅司馬孚的次子,礙于面子,司馬昭不好說什么。但鄧艾就不同,在司馬昭眼里鄧艾不過是司馬家養(yǎng)的一只狗,怎么著,現(xiàn)在成為野狼了,可以不聽話了?司馬昭絕不允許鄧艾這般對抗,于是在朝堂上痛批鄧艾。

  司馬昭怒道:“大膽鄧艾,竟敢公然違抗命令,拒絕出兵。在他眼里到底還有沒有朝廷,有沒有陛下。是誰栽培他,他才有今日之地位,怎么著,家駒變惡狼,逍遙于外,難道朝廷會收拾不了你!”

  見司馬昭這般生氣,賈充出列道:“明公,鄧艾拒絕出兵,將誤國家大事。若是如此,不如召回洛陽,當(dāng)面勸服,若再度違背,改任他職,選良將替之?!?p>  司馬孚道:“除鄧士載,都督司馬子初也要求回朝,朝廷若要堅持伐蜀,怕是困難重重?!?p>  司馬昭聽后更敢困惑,于是看向鐘會,道:“鐘司隸,如此狀況,你可有對策?!?p>  鐘會出列,道:“大都督,區(qū)區(qū)小事,何足掛齒?!?p>  司馬昭瞬間眼前一亮,道:“士季快快說來?!?p>  鐘會道:“鄧將軍常年在西線與敵周旋,遠(yuǎn)離京師,難以管制,并非意外。而要管制鄧將軍,又并非讓其來京師。不如在洛陽選派一人前往隴西,出任征西將軍司馬,親口傳達喻令,執(zhí)行軍法,監(jiān)督隴西諸軍。”

  司馬昭道:“你意思是,給鄧艾派一名監(jiān)軍。妙,甚妙!那由誰擔(dān)任,較為合適?”

  鐘會道:“大將軍府主簿師纂,師主簿才華卓越,穩(wěn)重可靠,便是征西將軍司馬之合適人選。而空缺主簿職位,推薦太原人郭奕接任?!?p>  司馬昭想了想,道:“我看可行,就按你說得辦。那關(guān)中司馬都督要回朝,應(yīng)由誰接替其職?”

  鐘會道:“鐘會不才,愿竭盡所學(xué),為國盡忠,為陛下與大都督分憂,愿親自前往關(guān)中效命?!?p>  司馬昭看了眼百官,見皆沉默,道:“士季,你是全國第一謀士,人稱再世張良,多年來為朝廷效力,分憂大小事務(wù),你才能值得信賴,可未知百官之意?!?p>  尚書仆射裴秀出列,道:“大都督,鐘司隸兩次參與淮南平叛,立功最多,天下知名,鐘司隸便是接替司馬都督之最佳人選?!?p>  廷尉衛(wèi)瓘出列,道:“大都督,這些年來,鐘司隸與大都督謀劃天下,安定四方,如今伐蜀之主帥人選,無人堪比鐘司隸?!?p>  賈充出列,道:“大都督,鐘司隸愿親自帶兵,報效國家,在下認(rèn)為,不如成全?!?p>  三人之后,百官皆表態(tài)認(rèn)為可行。

  司馬昭感到滿意,道:“好,既然列位公卿皆認(rèn)可,那我立即請奏陛下。封鐘司隸為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關(guān)中軍事,前往關(guān)中接替司馬都督。”

  司馬昭看了一眼魏帝曹奐,曹奐道:“就依司馬愛卿所言。”

  于是鐘會拜謝道:“謝陛下,謝大都督!”

  在今日朝會上,司馬昭對于伐蜀之事做出了全面調(diào)整,命自己的主簿師纂前往隴西,出任征西將軍司馬之職務(wù),直接監(jiān)視鄧艾。又啟用鐘會為帥,以鎮(zhèn)西將軍之職務(wù)統(tǒng)領(lǐng)關(guān)中大軍。

  之后的日子里,司馬昭與鐘會加快軍事部署,伐蜀之戰(zhàn)的主要將軍名單、兵力配置情況、進軍路線問題,全部明朗,具體情況如下:

  魏國組建三支大軍伐蜀。

  西路軍,即隴西軍,由征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隴右諸軍事、鄧侯鄧艾統(tǒng)領(lǐng)。

  西路軍主要將領(lǐng)包括:司馬師纂,惠唐亭侯鄧忠,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弘,金城太守楊欣,殄虜護軍爰邵,將軍田續(xù)、段灼、樊震等。

  總兵力為三萬余人。又命鄧艾招募隴西羌胡兵,擴充實力。

  西路軍作戰(zhàn)路線:自隴西狄道南下,向甘松、沓中進軍,目的牽制姜維,伺機消滅一部。

  中路軍,即祁山軍,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統(tǒng)領(lǐng)。

  中路軍主要將領(lǐng)包括:將軍龐會,另有南安、廣魏、安定、武都和陰平各太守。

  總兵力為三萬余人。

  中路軍作戰(zhàn)路線:自祁山南下,向武街、陰平橋頭進軍,目的斷絕姜維歸路,切斷沓中蜀軍與漢中蜀軍的聯(lián)系,并在之后聯(lián)合西路軍,消滅姜維。

  東路軍,即關(guān)中軍,由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東武亭侯鐘會統(tǒng)領(lǐng)。

  東路軍主要將領(lǐng)包括:司馬(監(jiān)軍)衛(wèi)瓘、夏侯咸,鎮(zhèn)西將軍府長史杜預(yù),主簿鄧殷,參軍羊琇,功曹向雄,參軍皇甫闿,前將軍李輔、護軍胡烈及子胡淵、護軍將軍荀愷、牙門將軍許儀、將軍句安、王買、田章、賈輔、王起、鄧敦等。

  總兵力為十二萬人。又命鐘會招募關(guān)中羌胡兵,擴充實力。

  中路軍作戰(zhàn)路線:自長安出發(fā),由斜谷、駱谷、子午谷三道南下,目的直取漢中。伺機南下,再取成都。

  偏師,魏興太守劉欽率萬人,自魏興出發(fā),占領(lǐng)子午谷南口,與東路軍完成會師。

  三路大軍(西路軍、中路軍、東路軍),一路偏師,共約十九萬人,另又招募隴西、關(guān)中地區(qū)羌胡兵,使伐蜀大軍兵力約為二十萬人。

  另外司馬昭在洛陽地區(qū)留守將士十萬,一來預(yù)防吳國北伐,二來隨時增援前線。

  至此,伐蜀大軍的攻擊兵力及留守后備,總計三十萬人。

  可以說魏國一半以上的兵力和半數(shù)將帥,皆集中到這場伐蜀之戰(zhàn)。

  司馬昭為樹立個人威望,為達到更高的政治目標(biāo),可謂下了血本。

  此時,蜀中陳壽家。

  父親的去世,對陳壽打擊太大。

  辦完后事,陳壽自己也病倒了,臥床不起。

  又因陳母年老體衰,于是養(yǎng)女小七負(fù)責(zé)照顧陳壽及陳母。

  陳母的老年病,還可以控制,但陳壽之病是精神打擊,難以控制。

  陳家請來醫(yī)者來為陳壽看病,醫(yī)者說陳壽病在心里,只能時間長了自己恢復(fù),服藥可輔助治療,于是醫(yī)者給陳壽開了藥。

  醫(yī)者走后,小七為陳壽煮藥。

  不久,小七端來湯藥,來到陳壽臥床前。

  陳壽勉強起身,一聞湯味,難受道:“太苦,吃不下?!?p>  小七道:“再苦也要吃,你病成這樣,又不吃藥,身體會更虛弱?!?p>  陳壽又看了看湯藥,道:“我實在吃不下?!?p>  小七再勸道:“你都躺了一日,再這樣下去,就要成神仙?!?p>  于是小七扶起陳壽,把藥湊到他嘴邊,陳壽剛吃一口,難受,直接吐了。

  小七激動道:“你這人,就一口就全吐了?!彼裏o奈,只得把他扶下躺著。

  小七欲走,陳壽道:“等一下,我想到一個辦法。”

  小七道:“什么辦法?”

  陳壽道:“這藥太苦,你把藥與糧食一起做,制成丸藥,我服丸藥,便可吞下。”

  小七仔細(xì)一想,道:“丸藥?”又見陳壽堅定點頭,便道:“我試試看?!?p>  小七返回后廚,把糧食和藥放在一起,混合制成一個個丸藥。制成之后,拿到陳壽臥床前,又扶起,進行喂藥,這樣陳壽終于能吃下。

  而今日,陳壽家里來了一批客人,其中一些是外鄉(xiāng)來的陳老的老戰(zhàn)友。這些客人見過陳母、陳符、陳蒞后,便要見陳壽。而陳壽本來在成都做官,常在宮中,這些客人也想順便打聽陳壽的個人情況,攀攀關(guān)系。

  可是陳壽病得實在嚴(yán)重,沒辦法下床接待,便讓小七扶著自己,一邊服用丸藥,一邊接見客人。

  客人們見陳壽和女子過于接近,明面上不好說,等離開之后,私下議論,很多人以為他有不檢點行為。

  而這種流言很快傳及郡縣,不明真相者以為陳壽或不守孝道。

  之后有小人、惡人又將此事再度加工,傳至成都,至宮中黃皓耳中。

  黃皓聽說后便更加憎恨陳壽,正好此時諸葛瞻病愈回朝,便也聽說了此事。黃皓與諸葛瞻一番通融后,尚書臺下發(fā)文書,以陳壽不守孝的罪名,罷免陳壽官職。尚書令樊建及光祿大夫譙周見況,卻無法干預(yù)。

  于是陳壽這位蜀中大儒譙周門下的優(yōu)秀學(xué)生,身居黃門侍郎的國家未來之星,被拋棄了。

  陳壽的父親陳老若在天有靈,會如何看待此事,又會如何感嘆。

  至此,蜀中巴西安漢陳家兩代人的報國夢,破碎了。

  數(shù)日之后,便到了新的一年,這便是季漢景耀六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

  看似安寧的兩國邊界,卻是危機四伏,戰(zhàn)火隨時降臨。那么之后又將發(fā)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疑統(tǒng)帥諸葛亮廟。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