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李承乾急急忙忙的趕去上朝,生怕自己錯過李世民做出了如何抉擇。
畢竟李承乾說的話,對于當下來說都是太難的,因此害怕你失眠,迫于壓力然后不敢實行,所以李承乾想要在上朝過程中給李世民支持。
和珅是關鍵他們計劃的一鍵,可關乎著自己后來針對雜家的計劃,因此自己絕對不容這個計劃有失。
“關于今科進士做官之事,諸卿你們怎么看?”李世民開口問道。
剛好在議政的時候提及此事,李世民正好順水推舟將此事提了出來。
在當時,世家大族自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展至今,勢力根深固蒂,幾乎可以和皇權形成對抗。
這樣也遭到了歷代皇帝的忌憚,都想除之而后快,李世民也不例外。
“陛下,臣以為還是先將這些學子先放入國子監(jiān)進行學習,三年之后,在另行他用。”
杜如晦站出來說道。
“陛下,我覺得應將這批學子快送補充到各地以及中央任職,以補一些官員的缺失?!?p> 聽到杜如晦這樣說,隸屬世家的官員就感覺到不妙,趕忙站出來阻攔道。
在李世民在位初期到李淵奪取政權一段時期,李世民為了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罷黜了許多官員的職位。
這也成了世家大族的機遇,都想將自己的人安排上去。
不僅如此,先后有三名官員站了出來阻攔道,皆說杜如晦的方法不可取。
雖然有程咬金登人的幫忙,但是天平還是傾向于世家大族那邊。
這也是李世民堅定要改革的目的之一。
朝堂上的相互制約,是一個君王想要的,但是天平不平衡,也就會威脅君王的統(tǒng)治。
現(xiàn)在的局面就是如此,更何況杜如晦還是跟隨李世民南征北討的開國功臣。
這些人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在挑戰(zhàn)李世民的極限。
局面僵持對誰都不好,雙方都知道,過激行為會引起對方的狠狠反撲,因此都沒有逼對方太緊。
這時候,程咬金站出來出來說道:“陛下,太子殿下鬼點子多,不如讓他提一提對此事的看法?!?p> “額,什么叫我鬼點子多,感情我的計謀在你們面前不過是鬼點子?這也太打擊人了吧!”
李承乾聽到這一番話,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心里堅定不回答,氣死他們,可惜小腿擰不過大腿大腿粗,一聽到李世民的話,立馬慫了。
還心里說著:“這不過是戰(zhàn)術性退縮,只是為了更好的前進而已?!?p> 一副無恥的模樣被他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好,我正有此意,既然這樣太子不如提一提你對此事的看法?!?p> 李世民知道如果不讓再李承乾出來說的話的話,那這個戲不用演下去了。
“父皇兒臣認為,當下我朝體制上,急需這批人才,不需要必照往常那樣,畢竟人是活的,規(guī)則是死的。”
一聽到李世民在問話,李承乾趕忙站出來,將之前商議好的內(nèi)容說了出來。
但是李承乾剛一說完就遭到了以杜如晦為首的文官反對。
說如果按照李承乾的那種說法的話以后什么規(guī)則都不用收了,干脆直接拋棄祖宗之法算了。
杜如晦雖然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過于死板,在這一次就有點阻礙李世民和李承乾的計劃!
無論自己怎么說,杜如晦等人都聽不進去,李承乾只好將目光看向李世民。
感受到自家兒子的無奈,自己也是嘆了一口氣,一邊是開國老臣,一邊是自己兒子以及將要實行的計劃。
如果自己偏袒兒子那一方的話,就有可能會使杜如晦等人寒心。
但是為了計劃順利實行下去,自己也只好充當一次黑臉。
于是李世民開口說道:“好了,太子說的也不無道理,那就將這批進士先下放下去,則其優(yōu)著留用中央,但另行監(jiān)管者,若有無能者立即罷黜?!?p> 李世民打了一個擦邊球,既照顧到了杜如晦等人情緒,又可以將自己的計劃實行下去,可謂是一箭雙雕。
“老爺子就是老爺子,果然是只老狐貍?!崩钍烂竦淖龇ㄗ尷畛星丛谘劾铮峙宸?。
雙方等都看到了這情形,也清楚這是皇帝最后的忍讓,再下去也不會有什么結果,還會引起皇帝的不滿,就得不償失了。
然而世家官員,卻高興的不得了。
因為他們清楚自家的子弟都是個什么貨色,在以往至少要被刷掉一大半。
現(xiàn)在因為皇帝和太子,他們竟然可以直接進行做官,為自己家族謀取更大的利益。
雖然他們疑惑今天皇帝的反常行為,但是也不妨礙他們認為太子是跟自己一伙的。
看著雙方的人反應,李承乾和李世民都陰險的笑了起來。
但是這個笑也只是一閃而過,并沒有讓任何人看到。
被蒙在鼓里的世家之人還真以為李承乾是跟他們一伙的。
其實李承乾早已使了一句釜底抽薪,將和珅派來山西做官,用來制衡世家大族的發(fā)展。
山西自古以來都是世家大族的聚集地,唐朝有名的五姓七望幾乎都聚集在此地。
雖然在李淵叛亂時期打掉了一批人,但是后面的是世家補了上來,這一次李世民就是要徹底打垮世家。
今天的行為,既達到了目的,又可以為以后和珅在山西做官提供有利的條件。
在沒有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之下,和珅當官還是可以當?shù)暮茼樌?,減少了初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當和珅在山西真正站穩(wěn)腳跟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世家大族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才能得到更好的未來,這也是李承乾和李世民所踐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