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長風無恙

長風無恙 元歲 1892 2020-04-09 09:20:07

  弘安城下,無字書啟,日月?lián)Q色,星空流變,時光溯回。

  長風驚醒,竟置身馬車之中。他撩起車簾,樹木蔥郁,繞流環(huán)溪,微風襲過指尖,約莫三四月的天氣。

  這般突現(xiàn)之異境,著實令他費解。見周遭無將屬同行,長風放下車簾,向駕馬人問道:“此行去往何處?”

  車外無聲,靜候片刻,長風稍有惶惶不安之意,傾身慢挑車前簾,日光竄入眼底,猝不及防,瞬間灼熱感蔓延,使人不自覺緊閉雙目。

  再睜眼時,已可適應強光,定睛細望,卻見車外無人,白馬自行。

  行有半日,車外愈漸喧鬧······

  此,成治二十八年臘月。

  汝陽王次子李謂言戰(zhàn)后失蹤,隱匿十年,罪犯欺君,判昱西戍邊,永不得入京。

  是日,弘安城外,人頭攢動,來往皆嘆,惋惜之意不絕。送行人綿延數(shù)里,隨君曲余音裊裊。

  李謂言一人一馬一行囊,昂首闊步,瀟灑輕狂。任城外大雪飛揚,身后親友感傷,他亦只遙遙回首,望向城門之上。見那身影猶在,他回身揮手作別,面帶喜笑,不見半點生離的悲涼。

  時任吏部侍郎的崔長風,著玄色常服負手立于城上,面龐冷峻,眼底無光,只沉聲低語,暗自堅定道:“十年,我一定讓你回來?!?p>  白馬不受人驅(qū)使,自弘安城外往昱西奔去。長風安然坐于車中,因方才所見,百思不解。

  謂言離京時年,大雪紛飛,而今周遭,春陽高照,此境是實或虛,是夢或幻,尚未可知。

  而轉(zhuǎn)瞬間,行停昱西山陽關,關外熱鬧非凡,長風下馬,白馬連車如煙化去,消失不見。

  山陽關駐軍三萬,李謂言被貶至此,連降四品,任軍祭酒。鎮(zhèn)西將軍柳顯乃汝陽王舊部,深知李謂言之能。

  未出半載,成治二十九年年中,李謂言成功打入昱西各州府。

  同年年末,戶部侍郎以虛報軍餉之由,上書彈劾建寧刺史左奎。

  左奎乃皇后娘舅,主政建寧府,又掌昱西七萬兵權(quán),只手可控西部大局。戶部彈劾他,實在膽大。

  帝知左奎難動,又想借機削他兵權(quán)。故,著御史中丞曹寅與吏部侍郎崔熵共查此事,并令廷尉司監(jiān)察。此三官,乃朝中無人不知的硬骨頭。成治帝意之堅決,皇后心知肚明。

  皇后無子,左奎不敢連累后宮,深慮多日,夜請山陽關營軍祭酒李謂言來見。汝陽王此番若愿出手,尚可與那三人抗衡。

  李謂言掛酒壺而來,雖是冬日,衣裳不緊,瀟灑輕狂之姿,較往日更甚。但聞左奎之意,大笑道:“我乃庶子,大人可知庶子之意?”

  左奎苦笑應和,復以重金誘之。謂言持案上之酒灌滿酒壺:“邊疆苦寒,吾執(zhí)金無用?!?p>  酒足飯飽,起身離席時,左奎仍未死心,再以駙馬之位誘之。謂言竊笑,駐足:“我與廷尉倒有幾分交情,吏部崔熵亦算熟悉,只是御史中丞······”

  “祭酒若能穩(wěn)此二人,御史中丞本官自有辦法?!?p>  昱西十二府,建寧為首,軍餉層層克扣,實發(fā)之數(shù)僅二成不到。其中證據(jù)、涉及官員,謂言早摸清。戶部彈劾左奎,背后不但有汝陽王府暗中支持,吏部與廷尉司更是剛正不阿。雖曹寅此人未明心思,卻不足為懼。本勝券在握之仗,不料因了朝中另一樁事擾亂。

  成治三十年初,曹寅與崔長風正要動身往建寧而來。尚書臺報,獲贛州營走私軍器罪證。贛州營乃汝陽王之部,此罪若實,大于虛報軍餉數(shù)倍不止。

  贛州營此時遭人構(gòu)陷,或與左奎相關。而本與曹寅共赴建寧的崔長風則臨時受命前往贛州營調(diào)查。

  得知此消息,李謂言酒杯停至唇邊,心有不安。三日后,經(jīng)軍用密道傳信至贛州營。

  贛州局深,崔長風雖知“走私罪”大有構(gòu)陷之疑,卻難尋實質(zhì)證據(jù)。徹查月余,終明走私者乃民間軍器商,贛州營獲監(jiān)管不嚴之罪,責令削兵五萬,禁止民間私造軍器,并罰贛州營前領軍李謂言六十軍仗。

  成治三十年時,崔長風苦思冥想,仍感不解,軍器監(jiān)管不嚴與一個失蹤了十年,被貶戍邊的人究竟有何關系。

  而被白馬帶到山陽關的崔長風,卻真切得看見了他十年戍邊的嘔心瀝血。

  李謂言查知,贛州營軍器走私一案乃民商設計誣告。左奎雖縱橫昱西,與弘安朝廷來往卻不密切。能于此時機下,聯(lián)合民商避過汝陽王府及六部,徑直將偽造之證送至尚書臺者,必乃朝中大員。

  既有未知勢力,李謂言只能深藏,建寧府一事不便出面。而贛州,兵力可舍,民造軍器可舍,卻不可容一絲風險,讓背后之人借此一箭雙雕,壓制崔長風。

  慮及此處,李謂言密信往贛州,將計就計,把軍器走私之過引至已身。同時,汝陽王在京暗使六部,用兵權(quán)之利誘成治帝,以“自斷一臂”的方式,防止帝緊抓此事不放,最終禍連更廣。

  自贛州回京的長風,于弘安城外遇上御史中丞的馬車。兩車并駕齊驅(qū),曹寅掀開車簾:“崔侍郎此次未到建寧實在可惜!”

  “聞曹中丞此言,想必建寧一案是毫無爭議了?”

  曹寅搖頭連嘆:“十萬將士的口糧,生生造成了一座黃金屋,建寧不懲,何以衛(wèi)國?何以慰軍?

  建寧刺史左奎貪墨軍餉九百萬兩,判流放,兵權(quán)收回,其余涉事州府主事按律關押,由廷尉司審。御史中丞曹寅官升一品,任正四品廷尉丞。

  成治三十年,崔長風眼中,曹寅仍是良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