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竇少君帶著牛三馬四,將魚簍里的螃蟹洗刷干凈,隨后就在焦延壽的廚房里蒸、煮螃蟹。
焦延壽不愧是大地主,家里煮食的工具不少,各式各樣的好幾十個,也就他的廚房大,要不然放竇少君現(xiàn)在住的地方,那還不占半個屋子。
這里的調(diào)料也不少,基本這個時代能買到的調(diào)料,他這里都有,肉醬有好幾種,蜀椒(花椒)也不少。
竇少君見焦延壽這么富有,就大膽的往螃蟹里放姜和蜀椒,用來去腥,最后還奢侈的在螃蟹里面灑了一點(diǎn)黃酒。
不一會兒螃蟹就熟了,只等牛三的麥飯做好,便可以開吃了。
這個時候的小麥還不是主食,只是在每年四五月,這段青黃不接的事情,貧苦人家才會把小麥作為黍、稷的替補(bǔ),因?yàn)檫@時的普遍做法是簡單脫殼后,做成整粒的麥飯。
第一步,把麥粒放進(jìn)石臼,用杵之類工具來搗掉麩殼,這叫“舂”。
第二步,用簸箕之類揚(yáng)掉麩殼,《詩經(jīng)》就有“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yáng)”的詩句。
第三步,把麥粒鋪到案板一樣的石碾盤上,用石磨棒像搟餃子皮那樣把它們碾碎,然后才能去蒸麥飯。
即便經(jīng)歷了這一系列簡單又繁瑣的工序,麩殼也未必脫得那么干凈,所以,這時的小麥還只是個配角。
竇少君前幾天喝的都是粟米粥,今天第一次吃麥飯,所幸還有這么多螃蟹。
案牘前,竇少君拿起一只螃蟹,在幾人面前試吃。
只見他掀開螃蟹身上的圓蓋子,隨后剔去蟹心、蟹胃,牽出蟹腮,拔去蟹腮。
然后將蟹身從中間掰成兩半,輕輕的蘸一蘸左手邊的姜醋,喂進(jìn)嘴里,使勁的吮吸一口,蟹的鮮香混雜著姜醋的醇香,充滿了嘴里,不留一絲縫隙。
緊接著咬下一口絲絲雪白的蟹肉,唇齒間布滿了一股鮮甜,蟹的鮮香美味,直沖顱頂,讓他忍不住來一句:
“秒~啊~”
幾人看著竇少君稍顯浮夸的表情,一時有些犯難,看著面前的螃蟹,久久不肯下手。
猶豫再三,還是拿起一只螃蟹,依葫蘆畫瓢,照著竇少君的吃法,頃刻間,便將半只螃蟹下了肚。
焦延壽突然感慨道:“想不到這河里的螃蟹也是如此鮮美,可惜如今才知螃蟹還有這般吃法,若早些年便知,斷然不會發(fā)生什么蟹災(zāi),可惜那年的莊稼被它白白糟蹋了?!?p> 他以前吃過螃蟹做的醬,不覺得好吃,也就再也沒買過了,像今天這樣直接蒸熟,蘸著姜醋的吃法,他還是第一次嘗試,現(xiàn)在才知道知道螃蟹如此美味,若早知道螃蟹這么好吃,哪里能讓它每隔幾年就成災(zāi)呢。
“你們繼續(xù)吃,別管老夫,老夫只是一時的感嘆?!?p> 竇少君用牙咬開蟹鉗,費(fèi)力的扣著里面的蟹肉,嘴里還說著:“老丈,我給你講,這個時候的螃蟹還不是最好吃的,再過兩三個月,到秋天,那螃蟹吃起來,又是另一番風(fēng)味?!?p> “哦,這有什么說法?”
“這跟那些野物為了冬眠是一個道理,當(dāng)秋天到來時,水的溫度要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螃蟹便開始賣力的四處覓食,以便儲存過冬時的能量,并在體內(nèi)積蓄蟹黃跟蟹膏以備交配產(chǎn)卵。
在螃蟹們交配的普遍時期,母蟹的蟹黃及公蟹的蟹膏會比平常來的豐富,蟹肉也會十分飽滿結(jié)實(shí),形成了鮮美的肥蟹。
所以說呀,這個時候的螃蟹才是最好吃的。”
焦延壽笑瞇瞇的看著竇少君,“是有幾分道理,想不到你懂這么多,老夫日后有口福咯?!?p> 第二天,天剛剛露出魚肚白,竇少君就被牛三馬四叫醒了,三人背著魚簍前聞河邊收地籠。
“竇大哥,你說今天收的魚夠咱們吃幾天?”馬四興奮的問道。
還有些睡意的竇少君揉了揉臉,摸了摸眼屎,打著哈欠回答:
“不好說,五個魚簍子還是少了點(diǎn),也不知每個魚籠子能有多少魚,不過今天肯定是夠吃的?!?p> “嘿嘿,這樣就有一天的魚,也不錯,我以前見趙老三捕魚可費(fèi)勁,哪有竇大哥你這樣的輕松。”
“今天你們在編些,最好每人編十來個,到時候我們不僅天天都魚吃,而且還可以拿去賣了,換些錢,買些稻米回來?!?p> 竇少君昨天吃了麥飯,有些想念大米飯了,這個時候的大米產(chǎn)量不高,種植的人還少,所以價(jià)格也居高不下。
不一會兒,三人到了第一個魚籠子的地方,將用來固定的草繩解開,小心翼翼的,把這個直徑約四十公分,長約70公分的地籠,從水里拉過來。
“有魚,真有魚,”馬四興奮的蹦了起來,抓著牛三的肩膀說道:“我看到里面有魚在蹦了?!?p> 此時天還不是很亮,竇少君的視線根本看不清楚地籠里面的情形,只知道出水的時候,籠子里面一陣沸騰,等提上岸來,幾人就迫不及待的圍過來。
竇少君將魚籠子里的魚倒進(jìn)了魚簍子里,有好幾條大黃鱔,肥泥鰍,土鯽魚,還有幾條已經(jīng)死翹翹的白魚,最大的是條一斤重的大草魚。
這一簍子加起來有三四斤魚,可把三人高興壞了。
趕緊趕去下一處,伴著馬四的驚呼,將剩下的四個地籠收完了,收獲滿滿,五個地籠居然收獲了二十幾斤,平均一個籠子將近五斤,這個收獲真的很夸張。
帶出來的魚簍裝滿了黃鱔泥鰍和小魚,幾條大魚用草穿過魚鰓,直接拎著回去。
焦延壽家的一個大水缸成了魚缸,還挑了幾個大小合適的陶罐也裝黃鱔和泥鰍,剩下的十幾斤,竇少君準(zhǔn)備拿來犒勞一下。
“不錯不錯,你這捕魚方法可以的,不僅不費(fèi)力,收獲還不少,老夫明白你為何要讓老夫幫你保密了,這樣的捕魚技術(shù),的確讓人眼紅。
不過,你們這樣的收獲也瞞不住鄉(xiāng)里的人呀,你們每天帶這么多魚回來,鄉(xiāng)親們早晚也會知道的?!?p> 焦延壽見到幾人帶回這么多魚,真的驚訝到了,以前趙老三在河里操勞一整天,運(yùn)氣好才能收獲這么多魚,當(dāng)然趙老三收獲的全是魚,不像竇少君帶回來的一半都是黃鱔和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