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漢王朝已經有些商品經濟的萌芽了,在呂后鼓勵生產的政策下。如公元前191年,詔令郡國“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以免除徭役為優(yōu)惠措施,來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
漢漢朝的農民已經能夠攢夠自己生存的資本了,當然前提是不能生瘡害病,也不能遇到天災人禍,畢竟這個時代的小農經濟還是很脆弱的。
不過經過這么些年的修生養(yǎng)息,天下還是出現(xiàn)了一片繁榮的景象,
特別是呂后在繼續(xù)重農之國策,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
劉邦統(tǒng)治后期,下達抑商法令,懲治不法商人,“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但打擊面過大,挫傷了商人的經商積極性,亦激化了社會矛盾。
在惠帝、呂后時期,雖亦有“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詔令,但朝廷還是“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
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朝廷還“起長安西市”,使長安成為漢朝經濟活動的中心,亦為長安后來成為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
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和六年(公元前182年),朝廷又分別采取“行八銖錢”和“行五分錢”的措施,運用國家權力對貨幣經濟進行管理調控,對穩(wěn)定幣值、平衡物價和促進商品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所以,好多無法從事農桑之事的人,干起了販夫走卒的行當,當然在重農的國策下,這些的地位是相當?shù)牡唾v,只比奴隸好些,所以大部分人還是不愿與這些人為伍,但是架不住這人越來越來有錢啊。
有錢了就可以為所欲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抗住天災人禍。
這個弓氏家里差不多就有販夫走卒的苗頭了,他們五口之家,夫婦二人上有一老,下有子女成雙,一家人打理他們那十幾二十畝地綽綽有余,在加上她和她女兒對女工方面特別擅長,一年能織布十幾二十匹,所以他家的布自家都用不完的,每年還能賣大概十匹布。
這就很夸張了,別的和他們情況差不多的五口之家,一年也就織布十匹左右,只能說人被逼急了情況,潛力都很大,他們家最初也就幾畝田,交完稅后,剩不了多少,只能每年拼命的多織一兩匹布,這樣就能賣給那些竄村的貨郎,換些錢糧。
就這么一來二去,賺了不少錢,也買了不少田,現(xiàn)在他家的布也不賣個那些個貨郎了,每次都自家去縣里賣,同時也幫村里的人賣,村里人見他家每次帶去縣里賣的,比貨郎收的要多些錢糧,便都交給他們了,每次還給他們一些跑了費。
當然弓氏也很會做人,每次都會買些糧食送給村里的里正、游徼、嗇夫。所以她每次都能拿到這些人作保的案牘。
后面代賣的布多了,便又借用了焦延壽的牛車,當然還是會給焦延壽帶些生活用品回來的。
這兩年基本上也都固定下來了,每月月中去一次,村里也都適應了她這個時間,她現(xiàn)在算得上是豐李鄉(xiāng)的采辦員了。
今天就是她就要出去采辦,前幾日就應該去的,只是因為山洪的事情耽擱了,現(xiàn)在各家都恢復正常了,她就打算進城一趟,該處理的東西帶去處理了,鄉(xiāng)里也有需要采買的東西了,這些都是她要去做的。
竇少君很想找弓氏幫忙把魚蟹運去賣了,可是看到她那滿滿的一牛車貨物,還是沒有開得了口。
“焦老,你讓趙大嬸多買些鹽回來吧,你看這捕到的魚已經吃不完了,死了怪可惜的,我們不如做些魚干,拿去賣呢。”
竇少君只好先退一步,打算將這些魚曬成魚干,到時候讓趙大嬸也就是弓氏幫忙帶去賣了,等以后他又資本,修建魚塘之后,在想法子賣鮮魚。
他看焦延壽不為所動,趕緊出聲道:“老丈你看這魚,一兩日到也可以養(yǎng)在井里,超出兩日,魚也活不成?!?p> 雖然古代賣的的基本都是臭魚,要不怎么會有個成語叫鮑魚之肆呢,也就是賣臭咸魚的地方,有句這么說的,漢劉向《說苑·雜言》:“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p> 說的就是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入充滿蘭花香氣的屋子,時間一長,自己本身因為熏陶也會充滿香氣,于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和素質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了賣漬魚的店鋪,時間一長,連自己都變臭了,也就不覺得漬魚是臭的了。說明環(huán)境可以改變一個人。
所以在他現(xiàn)在還沒有自保資本的情況下,還是就想賣賣臭咸魚就是了,做咸魚就需要鹽,這個時間的鹽可是個稀罕物,價格有點喜人,所以這個咸魚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吃的起的。
現(xiàn)在他每天都有穩(wěn)定的漁獲,焦延壽只是想吃魚,剩下的魚都是交給他處理的,根本就不過問這些,再說他在豐李村也沒有收入,總要想辦法賺錢吧。
“行,你想做就做吧,老夫知道你有一些不凡的本領,但是你要知道,才不露白,你覺得你有多大的自保能力,你就展現(xiàn)多大的才能,不讓就你之前的那些行為,可能就本縣里的人抓去了?!?p> 竇少君知道焦延壽這是為他好,前兩天縣令來了豐李鄉(xiāng)一次,全靠焦延壽將預防瘟疫的事情攬到他自己的身上,才沒有引起這些人的懷疑,而且在聽說焦延壽將他選為衣缽傳人后,對他恭敬有加。
他可是聽說郡里聽說這件事專門派人到縣里來詢問,所以焦延壽那他才進城的,這些官場上的人,哪一個不是人精,要他面對這些人,一個不小就會露出馬腳,他可是聽說了好多人就因為被傳為妖邪,讓這些人給解決了,雖然他不清楚怎么解決的,不過想來不會有什么好結果的。
這也是他現(xiàn)在為什么堅定不移的想在豐李鄉(xiāng)慢慢發(fā)展的原因。